摘要:舞台美术是舞蹈作品中的重要构成因素。近几年,数字舞美技术日趋成熟,并开始在舞蹈作品中推广运用,它给舞台带来一场全新的变革,对舞蹈作品产生多方面的重要影响。数字舞美在舞蹈作品中的合理运用可以提高作品创作效率,便于呈现作品内容,增强了作品表现力,给观众带来全新的观赏体验。然而,数字舞美的盲目滥用也会对舞蹈作品产生消极影响,如作品创作思路受到牵制,舞蹈本体表现力被冲淡,观众思维想象受到限制,演出成本大幅增加等。因此,数字舞美运用于舞蹈作品一定要合理、适度。
关键词:数字舞美;运用;影响
舞台美术是舞蹈作品中的重要构成因素。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发展,在现代创作的舞蹈作品中,舞台美术的重要性越来越凸显,并变得不可或缺。近些年,数字舞美技术在舞蹈作品中的应用现已十分普遍,它给舞蹈带来了一场全新的视觉体验和舞台革命,同时不断革新着观众的审美理念。对待新事物,我们要冷静、全面客观地分析和评价,诚然数字舞美的合理运用可以带来舞蹈作品创作、表演与接受各方面的积极影响,但是我们也应该清醒地认识到,数字舞美的盲目滥用也会对舞蹈作品产生诸多消极影响。文章以下就数字舞美的运用对舞蹈作品产生的双重影响展开分析论述。
一、数字舞美解析
(一)何谓“数字舞美”
数字舞美是多种技术的融合,它通过计算机后台操作将科技与舞台表演结合在一起,实现舞台舞美数字化。数字舞美大致由硬件和软件两部分组成。硬件主要由LED电子屏、可升降机械舞台、舞台灯光等组成。其中LED电子屏是数字舞美呈现的主要播放媒介。如央视春晚将LED电子屏用于铺设打造舞台背景和地面,形成彩幕、彩砖。可升降舞台与LED电子屏的结合构成不同层次、不同角度多变的舞台结构,以便展现出现变幻莫测的舞台画面。如春晚节目中形成的万里长城,月球太空等舞台画面。软件主要由图像视频处理软件、增强现实技术、画面融合技术、虚拟技术等组成。图像视频处理软件通过计算机后台制作出所需要的各种舞台场景,场景可随时出现,又可以瞬间消失转化,将不可能变为可能。给观众一种虚幻的真实,带来身临其境的感觉。
舞美设计师将作品需要的舞台画面、动画效果等通过计算机软件制作出来,然后利用LED屏,可升降舞台等硬件设备为媒介播放出制作的视频动画,从而实现数字舞台画面的搭建和呈现。
(二)数字舞美在舞蹈作品中的运用
数字舞美技术应用于舞蹈作品中,就是作品在创作表演过程中将舞蹈作品与数字技术相结合的过程,通过高科技设备将舞台效果完美呈现。2008年北京奥运会开幕式上,舞台画面由长147米,宽22米的LED屏幕组成,舞台背景变化万千,栩栩如生,生动形象地将中华五千年的文明书写在这历史长卷中,让人眼前一亮,同时也掀起了数字舞美技术在舞台中的运用时代。
二、数字舞美的合理运用对舞蹈作品的积极影响
(一)提高作品创作效率
传统的舞台设计工作复杂且不直观,它需要编导先在头脑中构思出需要的舞台画面和灯光效果,若遇到画面切换比较复杂的作品,则需要绘出草图方便记忆。想像中的舞台灯光效果无法直观可见,想象出的舞台画面也会与现实效果往往存在一定差距,当作品通过现场与各部门协调,展现在舞台上时,一旦发现灯光、布景存在什么问题或与想象出的舞台效果不符,又需重新构思协商修改。然而,今天利用数字舞美就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解决这些问题,编导只需将脑海中想要表达的场景与画面运用计算机软件制作描绘出来,然后通过LED电子屏播放。一方面解决了原来编导需要用大量的时间与语言去与灯光、演员沟通的问题。另一方面还可以将编导想要的效果快速直观地表达出来,大大节约了作品创作时间,提高了创作效率。
(二)便于呈现作品内容
数字舞美技术依据一定的影像技术呈现出三维立体图,利用特定的舞蹈调度、队形与动作朝向来加强舞台效果,增强所要展示主题的视觉冲击性,使舞蹈视觉方面更加丰富和逼真。也就是说,借助数字舞美技术,舞蹈编导可以将舞蹈作品中的动作展示、情感表达、人物形象和时空要求等与数字视频、舞台变化相结合,将作品的内容直观、直接地呈现出来。如春晚儿童舞蹈《剪花花》的舞美设计结合时尚元素进行创新的舞蹈动作,配以富有中国特色的民间窗花的舞台背景图案,演员根据场景更替变化动作和队形,实现了舞台画面和舞蹈动作的完美结合。一幅幅具有浓郁民族气息的吉祥图案和极具童趣的窗花,彰显了舞蹈的文化之美,将编导赋予作品的年味和喜庆的舞台效果渲染的淋漓尽致。
另外,数字舞美的运用能使舞蹈作品的内容在最快的时间内呈现,舞台上逼真的虚拟形象与实际形象相互结合表演,使人一目了然,解决了观众在有限时间内很难理解作品的问题,拉近了观众与节目之间的距离。如2007年春晚中舞蹈《小城雨巷》,流水潺潺,湿漉漉的石子路,悠长的小巷,悠扬的丝竹声,身着旗袍的舞者,手中的油纸伞……美不胜收,让人仿佛置身江南水乡。
(三)增强作品艺术表现力
数字舞美具有强大的写意造境功能,它不仅可以表现现实中存在的环境,还可以表现虚拟空间,幻想影像以及抽象图形。如舞蹈家杨丽萍和王迪在2012年春晚中的作品《雀之恋》给人一种美得惊艳的感觉。该作品大胆的将舞蹈与数字舞美相结合,形象、生动地演绎了生活在原始丛林中的两只孔雀相恋的故事,舞台以蓝色为主色调,美丽安静的森林,翩翩飞舞的蝴蝶,金色月光下洒满凤尾竹,使人产生仿佛置身美丽的森林看到两只孔雀翩翩起舞的错觉。场景的搭造直观呈现出两只孔雀在安静美好的大自然下相知相恋的过程,特别是孔雀徐徐展开她那华丽的羽翼时,与大屏幕上展开的孔雀尾屏融合在一起,画面唯美至极。
数字舞美对作品情景的搭建使作品表达得更深层次,更具内涵,也将人们在现实生活中无法看到的图像可视化,填补观众的视觉空白。《雀之恋》在表现孔雀的优美姿态的同时,让空灵之雀赋予安静和谐的人性。双人舞以爱情为主题,创造出了两只孔雀精灵的生命意象,成就了一部令人震撼的作品。
舞台的功能应该是能动的,舞台是应该有生命的。数字舞美在作品中的运用使得舞台作品赋有新的生命与活力①。数字舞美与作品的完美结合增强了作品艺术表现力,也很好地诠释了舞台是能动且富有生命这一观点。
(四)为观众带来新鲜观舞感受
随着时代的进步,观众的舞蹈的审美要求越来越高,常见的作品形式已很难引起他们的共鸣,只有内容和形式上有所创新的作品才能吸引观众的眼球。而数字舞美的运用则恰好满足了观众新的审美需要,观众从丰富的舞台画面中接收到更多视觉感官信息,来弥补观感上的不足,获得全新观看体验。
科技的发展和进步使人们已经可以现场用肉眼观看或通过家用高清电视欣赏“3D”舞蹈,这便让观众在观看过程中产生强烈的新鲜感。如2013年的央视春晚歌舞节目《荷塘莲语》就给人天地合一、美轮美奂的视觉享受。作品舞台背景画面遍地连天的荷花在随风摇曳,飞舞的蜻蜓,晶莹的露珠,金色的莲花在深蓝色的水中绽放,舞蹈演员在画中翩翩起舞,给观众一种人在画中舞的错觉。身临其境的感受舞蹈的文化与内涵以及丰富的信息量,把观众深深吸引,使其陶醉其中。
三、数字舞美的盲目滥用对舞蹈作品的消极影响
(一)牵制作品创作思路
数字技术还在不断发展中,数字舞美本身存在的缺点与不足也是不容忽视的。编导在进行舞蹈编创时先要将制作的舞台画面、背景、特效等考虑进来,提前在计算机中制作出需要的渲染画面,建立与舞蹈内容相符合的主背景和画面视频,结合队形和各个细节方面仔细思考编排,而且还要考虑到数字技术独特的表现力,电视镜头等问题,这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编导创作的发散思维。
在演出开始前,编导要先与舞者进行沟通并与各部门协调好,因为有些特殊的灯位以及画面效果是要与舞者的位置完全匹配,不容偏差。为了达到编导需要的舞台效果,这些系统和环节就需要不断的磨合与联排,否则不仅想要表达的效果将不能呈现,舞蹈演员也可能发生意外,奥运会开幕式彩排中舞者刘岩就是一个例子。
(二)冲淡了舞蹈本体艺术表现力
随着数字舞美技术的不断成熟和广泛应用,一些编导对数字舞美技术的依赖性越来越高,出现了重形式,轻内容,追求包装,过份强调高科技视觉表现力的过度使用数字舞美现象,造成舞蹈作品内容被喧宾夺主。数字舞美的应用于舞蹈作品主要目的是为了辅助提高舞蹈艺术本身的美感及艺术表现力,如果过分强调高科技舞美的视觉表现力,把舞蹈表演变成一场高科技展览会,忽视舞蹈本身的内容,忽略舞蹈用动作“说话”的本质,就势必冲淡舞蹈艺术本体表现力,实为本末倒置。如2013年春晚作品《春暖花开》中过多的高科技效果,甚至掩盖了节目本身的艺术美感。
(三)限制观众思维想象
“一千个人眼中,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在传统的舞台布置下不同的观众看舞蹈作品有不同的理解,因为它充满想象。当舞台画面需要观众自己去想像创造时,便会形成了不同的理解。而数字舞美通过其丰富的画面为观众直接呈现出作品的内容和文化背景,给观众以直接的导向,于是便限制了观众的思维想象,久而久之,观众便不愿再动脑去开发想象,形成了一种惰性思维。换句话说,数字舞美背景动画的框架性,在一定程度上将作品的多层含义磨灭,改变了作品的“召唤结构”,作品的想象空间范围大大缩小,观众的思维想象便受到限制。
(四)增加作品演出和制作成本
数字舞美技术需要耗费大量的材料和需要大量的科技人才。2012年春晚“金龙绕柱”、“浩瀚宇宙”等场景都是花巨资打造出来的,单看这美轮美奂的舞台,观众们绝对会对高科技的融入赞不绝口,但是这种效果的背后需要投入巨大的财力。数字舞美运用于舞蹈作品,会造成演出和制作成本的大幅度增加,一定程度上助长了晚会“盲目烧钱”、“过度攀比”现象。好在2013年2月,《人民日报》发表文章《文化反浪费从春晚开始》,要求经济办春晚,给人们过热的追捧降了降温。
四、结语
只有当所有元素以合理的结构和比例相融合的时候,才能取得相辅相成、相得益彰的效果。随着科技不断发展,传统舞美向数字舞美的发展趋势显而易见。它将更好的服务于文艺演出,弥补传统舞台存在的缺陷。但我们也应该理性的认识到,数字舞美技术只是一种机械辅助工具,舞台的设计者依然起着决定作用。如何让数字舞美更好地服务于舞台,使作品与技术很好地融合,是我们应不断探索与解决的问题。
注释:
①张连.中国戏曲舞台美术史论[M].天津:文化艺术出版社,2000:253.
参考文献:
[1]王婧.裸眼3D技术及其应用[D].南昌:南昌大学,2012.
[2]高沁.舞美的力量[D].福州:福建师范大学,2013.
[3]刘爽.应用3D技术于现代舞蹈编导的思考[J].长春教育学院学报,2013(12).
[4]岳阳.“科技春晚”—解读LED技术在春晚舞台中的应用[J].科技风,2012(10).
[5]王闻道.高科技创新和节俭精神打造的视觉盛宴—记2013年CCTV春节联欢晚会舞美设计[J].当代电视,2013(06).
[6]王海智,周玉基.数字舞美中的技术之美——以2012年央视“春晚”为例[J].中央广播电视学刊,2012(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