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第一家数字展示行业门户网站 
 数字展示在线首页 > 资讯中心 > 王潮歌沉浸式体验项目《只有爱》落户盐城,树立文旅演艺新标杆

王潮歌沉浸式体验项目《只有爱》落户盐城,树立文旅演艺新标杆

编辑:格非儿 文章来源:数字展示在线 发布日期:2020-7-2 7:25:33

  从最早的《印象刘三姐》《印象丽江》《印象大红袍》,到之后的《又见平遥》《又见敦煌》《又见舞台上》,作为最早开中国实景演出先河之人,也是中国文旅演艺的先行者和实践者,十几年里,导演王潮歌的作品几乎遍及中国的名山大川、文化宝地。她留下作品的地方,大多都是世界级的文化遗产,甚至不少都是世界文化和自然的双遗产地。然而,今年,她却第一次把一部作品留在了一个“人造景点”、一个“网红打卡地”——江苏盐城大丰的荷兰花海。

  6月19日,历时一年多筹备打造的《只有爱》在盐城花海正式“绽放”。这是王潮歌“只有”系列的第二部作品,上一部是半年前亮相的《只有峨眉山》。和峨眉山相似的是,这一次,她依然打造了一个“戏剧幻城”,在偌大的花海景区,推出了如月、如心、如花、如歌、如故、如意六大主题剧场,每天有50多个戏剧片段和作品同时上演。不一样的是,和千年历史的峨眉山不同,在花海这个每天见证浪漫和爱情的地方,王潮歌第一次探讨了“爱情”这个议题。“本剧场什么都没有,只有爱”,成为这个体量惊人作品的主题Slogan。

  《只有爱》被认为是填补了江苏省大型文旅项目的空白,在文旅融合轰轰烈烈的当下,这个总投资约7.6亿元、可同时容纳2400名观众的项目,也被寄予了打造江苏文旅新标杆的期许。与此同时,作为长三角地区第一个横跨户外空间和室内剧场的大型沉浸式体验项目,《只有爱》也为长三角的文旅创造了一种新体验,一种新想象。

  为什么是盐城?为什么只有爱?

  王潮歌的名字在如今的中国文旅演出界有如标杆意义的存在,希望邀请她合作的地方政府和景区可谓络绎不绝。在《只有爱》的首演仪式上,王潮歌坦言,她被问及最多的问题是“为什么是盐城”“为什么只有爱”。

  相比丽江、平遥、敦煌、峨眉山这些历史文化厚重或是自然风景壮丽的地方,王潮歌说,荷兰花海给她最大的感受就是温暖和幸福。“你们谁见到过3000万朵鲜花同时盛放?你们谁见过一年有超过12000对新人在这里拍摄婚纱照?你们谁见有七八千对新人在这里永结同心?如果你们都没见过,那么我告诉你有一个地方叫盐城,有一个地方叫荷兰花海,这里承载爱!”

  景区所在的盐城大丰新丰镇和荷兰有过一段历史渊源,当年,民族实业家张謇聘请荷兰籍水利专家特莱克兴修水利,为当地带来了惠及后世的福泽。荷兰花海正是由此渊源发端,如今已成为了“中国郁金香第一花海”,更因为四季各色花开常艳,已经成为长三角地区最大的婚旅拍摄基地。

  在文旅融合的背景下,《只有爱》从2018年10月开始筹备,建造及改造了6大剧场。其中包括全新的主剧场如月剧场,拥有5个空间,观众穿行其间观看表演,是完全沉浸式体验。而户外的如心剧场和主剧场相连,拥有9个独立的表演区,观众可以自由选择观看的表演片段。此外,如花剧场则分布在户外花海中,都是散点式的表演。如歌、如故、如意则分别在景区已有的几个地标建筑里。观众买一张演出票,就可以在所有这六大剧场穿行,看到不同的表演体验。

  这是王潮歌自《只有峨眉山》开始建构的“戏剧幻城“模式,她对此解释说,这是我们中国人独创的一个戏剧品类,它是一个戏剧构成的“城”,更像一个我们幻觉中的城市。所有人都能在其中慢慢走,选择在不同的时间,不同的空间,体验不同的戏剧内容。

  而对于《只有爱》的“幻城”规模,王潮歌自己说:“在这里你不可能一天同时看完所有演出,你必须一来再来,你必须看完一个慢慢地再去看另外一个。这样大的‘幻城’我认为在今天我国的戏剧舞台上是很少有的,我希望能够成功。”

  文旅演艺也可以是严肃艺术

  虽然同样是“只有”系列,但王潮歌说,这部剧和上一部区别很大。“我的每一个戏都是新的。上一部有非常浓郁的峨眉山风格,展现的是四川的生活,四川人的价值观,是一种‘巴适’的感觉。在《只有爱》里,我们更多的要关注的是,现在、当代、此刻的男女之间的现代题材的爱情。所以从每一个剧场呈现的形态,从建筑的色彩到综合,再到戏剧讲述的方式,都是不同的。”

  在景区里,全新的如月剧场十分醒目,外墙用了共计13140个幻彩金属板,随着季节交替,色彩流转,到了晚上更是如梦如幻,每个人都会忍不住掏出手机拍照。而遍布花海的很多表演区同样用了这样的彩色金属板,添了一种浪漫氛围。

  王潮歌坦言,每一次的新创作,无论是自己还是合作方,都希望能有所突破,但要做到这一点,“其实挺难的”。

  不过,《只有爱》依然延续了王潮歌和她团队的强大实力,各种高科技的舞台技术和装备,以及舞台演出形式的创意,感官的震撼,经常会让现场观众发出“哇”的惊叹。

  和很多人印象中的文旅演出不同,《只有爱》并没有聚焦在爱情最美好浪漫的那一刻,而是直面了很多爱情的现实性,甚至人性中的真实残酷。

  主剧场的戏从“床”展开叙事,探讨了现代人的很多爱情观,有少男少女初恋的萌动,青年人火烫的热情,中年人生存背后的负担,老年人的回眸感悟。而在如心剧场的9个户外表演区,每个区都呈现了男女爱情的某个阶段或者片段。

  演出中有场景还第一次尝试把男女观众席分开,让男女互相思考“我们是否是同一类人”“在爱的问题上我们是否有共同的理解”。

  她透露说,之所以会有这样比较“现实性”的思考和表达,是因为创作之初,看到花海里年轻人们幸福拍摄婚纱照的样子,让她不禁想象他们结婚后10年、20年后的样子,于是各种爱情故事的模样,开始逐渐汇聚,她的团队们也搜集了上百个真实的爱情故事作为素材。

  全剧共有249名演员,来自五湖四海,年龄最大的演员72岁,年龄最小的演员18岁,每天在景区上演的大小戏剧数量有50+。

  “一次无法完全看完,每进入一个剧场时,观众都要在众多的戏剧中做出选择”,王潮歌说,而这种有选择即有错过的观剧方式,不仅希望吸引观众多次观看,也是暗喻爱情中充满选择,更难免要面对错过,观看形式中也承载作品的精神内核。

  “有人说男女爱情是一个社会很小的私人的话题。但是其实很大的,甚至是很重的,如果这个问题讨论不清楚,我不认为我们会有一个更向上、更阳光的心态,和更和谐、更稳定的社会。这是从社会意义上来说,我认为爱情讨论是很必要的。”她又说,“如果有人在这里能够感同身受,走出剧场有所感悟,那我觉得就够了。”

  从“印象”到“又见”,再到如今的“只有”系列,王潮歌的作品似乎从当年的场景化、歌舞化,到如今更倾向于戏剧性、现实性和反思性。

  对此,王潮歌自己却认为,她的风格其实并没有改变。“我不认为到‘只有’系列,我就突然变成了现实主义。其实在我之前的作品里,从来没有逃避现实。所以我同意我是一个现实主义的艺术家,碰触严肃的题材,只是用不同的手段和风格来诠释。在处理风格上,可能有些是诗意的,有些是理性化的。”

  她对自己作品的票房和市场始终抱有信心,在她看来,文旅演出未必是“低人一等”,更未必是“歌舞升平”,文旅演出同样可以是严肃艺术。

  疫情当下,她的感触更深,“越是疫情面前,我就越会告诉我自己我很重要。我是提供精神产品的人,越是在大灾大难面前,我们的精神越不能垮掉,艺术是不能缺席的。所以我们的首演希望能让大家有信心和指望,观众看了以后说,多少天以后,当我可以出行的时候,我要到一个有花的地方,有爱的地方去走一趟。”

  每天工作18个小时,3点睡9点起,一天吃满三顿饭都是奢侈,每年在家的日子屈指可数,丈夫和孩子常年跟着她“飞行”相见,王潮歌的工作节奏让很多人听来“望而生畏”,但她说,自己这么努力,花这么多时间做这些,就是希望打造好的作品,让更多人愿意买票来看演出、来旅游,这样的产品多了,中国的文旅就会有更好的局面和前景。

 声明:本文部分图片、音频、视频来源于网络搜索,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予以删除。

快速导航

客户服务热线:0755-23761247  (十六线)
热线服务时段:周一至周五,8:00 ~ 18:00
24小时服务热线:18018701197(微信同号)
在线客服:客服1 客服1   客服2 客服2
客服邮箱: web@szzs360.com
项目咨询  |  产品采购  |  广告合作
Copyright © 2010-2020 数字展示在线 All Rights Reserved. 深圳市商讯传媒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粤ICP备14048947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