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 案例| 招标| 企业| 产品| 访谈| 会议| 新品| 方案| 技术| 展会| 商机| 招商| 专题| 招聘
 数字展示在线首页 > 资讯中心 > 发改委规划司:特色小镇值得借鉴的五大典型经验

发改委规划司:特色小镇值得借鉴的五大典型经验

编辑:Angelia 文章来源:数字展示在线 发布日期:2019-6-20 7:49:55

  失败的特色小镇往往千篇一律,而成功的特色小镇则各有各的成功经验。
  近年来,部分特色小镇建设取得了一定进展、积累了有益经验,涌现出一批产业特色鲜明、要素集聚、宜业宜居、富有活力的特色小镇。为推动各地学习借鉴,在日前召开的2019年全国特色小镇现场经验交流会上,发改委规划司推广了“第一轮全国特色小镇典型经验”,包含五方面经验,表扬十个特色小镇。

  典型经验一:新兴产业集聚发展的新引擎
  ①浙江省湖州市德清县地理信息小镇。以发展地理信息产业为核心,引进卫星导航与位置服务、地理信息软件研发、装备制造等领域的大项目和高层次人才,建立科技创业孵化链,建成国内首家国家级地理信息众创空间,建成全国首个地理信息专业展馆,举办了首届联合国世界地理信息大会。目前,德清地理信息小镇已成为科学技术普及和高科技体验的优选之地,构成了产城人文融合发展的新型魅力空间,

  ②浙江省杭州市余杭区梦想小镇。以互联网创业和天使基金两大产业为核心,顺应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时代浪潮,确定了“资智融合”的发展路径,引进国内知名孵化器及美国硅谷平台落户,打造富有激情的创业生态系统,小镇内还保留了大批古建筑和文保单位,从而推动产业功能和文化旅游共生共融,造就一方“在出世和入世之间自由徜徉”的理想家园。

  ③福建省经济开发区宁德锂电新能源小镇。以发展新能源为核心,以锂电产业为主导,建设高端储能电池产业基地,延伸锂离子电池产业链,引进新能源汽车企业,打造锂电新能源产业研发创新先导区,小镇培育独特锂电新能源文化,以赤鉴湖和外接海域为载体,规划建设4D\VR体验馆、双创中心、新能源游艇等项目,构建宜居、宜业、宜游的新能源特色小镇。

发改委规划司:特色小镇值得借鉴的五大典型经验

  典型经验二:传统产业转型升级的新路径
  ④浙江省绍兴市诸暨市袜艺特色小镇。以发展袜艺产业核心,围绕“艺”字下功夫,搭建袜艺产业平台,坚强供给侧小镇经济新模式这条主线,挖掘文化脉络,建设袜艺主题景区,打造全球唯一的以袜子为图腾的小镇。袜艺小镇突出以智能装备制造,新型原材料研发、创新设计、品牌营销等环节,探索出时尚产业类、创新服务综合体创新发展的新方向。

  ⑤广东省深圳市龙华区大浪时尚小镇。以时尚产业为核心,拥有11家总部企业及100多家服装鞋帽等时尚品牌企业,是集产、学、研、商、行业协会管理于一体的现代制造业基地和绿色制造示范基地,实现了服装产业、现代科技、潮流时尚三者的有融合。小镇依托优质生态资源,规划出山水小镇空间格局,打造出现代化、国际化、创新型的宜居宜业之城。

  ⑥吉林省长春市经济技术开发区红旗绿色智能小镇。以发展民族汽车产业为核心,以一汽红旗悠久文化的复兴为战略支点,拓展研发设计、个性化定制等高端服务,聚焦汽车核心配套产业链,大力发展智能制造、新材料应用、节能环保、教育文旅等相关产业,打造出集“智慧城市与交通”“品质生活与优美生态”,以及“创新、创造、创业”为一体的新红旗绿色智能小镇。

  典型经验三:农业转移从人口市民化的新空间

  ⑦江苏省苏州市高新区苏绣小镇。以发展苏绣产业核心,在实现苏绣产业高端集聚和融合发展的同时,以文化特色为引领,小镇突出江南文化风格,打造特色节庆品牌,开展非遗文化交流,实现苏绣产业协同发展、苏绣文旅的跨界融合。小镇坚持以人为本,打造宜人的生活环境和可持续发展的生态环境,形成了定位明晰、元素突出的特色文旅类小镇。

  典型经验四:城乡融合发展的新支点

  ⑧江西省赣州市大余县丫山运动休闲特色小镇。以运动休闲产业为核心,依托国家AAAA级风景名胜区,充分盘活民房、农具、土地等闲置资源,保护绿色生态,注入运动元素,调动多元创业文体能动性发展乡村旅游,将运动休闲与生态、旅游、文化、康养、扶贫等元素有机融合,形成了功能齐全、价值多样的运动休闲产业链。使丫山小镇成为旅游转型升级的一张闪亮的新名片。

  ⑨安徽省合肥市巢湖经济开发区三瓜公社小镇。以发展电商产业为核心,结合自身资源和特点,以农业为基、电商为魂、旅游为辅,在保持村庄肌理的基础上建设电商基地,引进电商总部集聚电商企业,开发当地农特产品,整合包装名优特产资源,建立统一的电商分装库和物流中心,吸引年轻人返乡创业、新农人入乡创业,将村庄和田野打造成诗意栖居和宜游宜业的家园乐园。

  典型经验五:传统文化传承保护的新平台

  ⑩天津市西青区杨柳青文旅特色小镇。以发展民俗文化产业为核心,依托杨柳青木版年画悠久历史,建立年画博物馆、民俗文化馆等空间集聚上下游产业和创新平台,打造特色文化节庆品牌,实现了画全产业链的协同发展,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与旅游的跨界融合。镇内突出明清古建民居文化,规划商业及配套项目,打造宜人的生活环境和可持续的生态环境,实现生产、生活、生态融合发展。

 声明:本文部分图片、音频、视频来源于网络搜索,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予以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