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上海,不夜城。
“夜间经济”作为都市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繁荣程度是一座城市经济开放度、活跃度的重要标志。
美国布朗大学教授戴维·威尔研究指出,一个地区夜晚的灯光亮度和它的GDP成正比。
近日,上海商务委等九部门联合出台《关于上海推动夜间经济发展的指导意见》。《意见》把“夜间经济”定义为晚7时至次日6时在城市特定地段发生的各种合法商业经营活动的总称,提出围绕“国际范”“上海味”“时尚潮”三个特点,打造一批夜生活集聚区,加快国际消费城市建设。
借鉴国际经验,建立“夜间区长”和“夜生活首席执行官”制度被列为其中第一条。“夜间区长”由各区分管区长担任,负责统筹夜间经济发展;鼓励各区公开招聘具有夜间经济相关行业管理经验的人员担任“夜生活首席执行官”,协助“夜间区长”工作。“五一”前夕,黄浦区率先在全市推出首位“夜间区长”和首批“夜生活首席执行官”。这一制度今后会复制推广到全市,成熟一批,颁证一批。
夜间经济离不开“夜市”“夜宵”“深夜食堂”,以往绕不过去的政策门槛也迎来“破冰”。《意见》提出,在夜市现制现售、垃圾处理等方面创新管理,打造环境友好、放心安全、有工匠精神的“深夜食堂”;试点放宽夜间外摆位管制,在夜间特定时段,允许有条件的酒吧街开展“外摆位”试点;试点在夜间特定时段将部分夜宵街、酒吧街所属道路调整为分时制步行街,并在周边区域增加夜间停车位、出租车候客点、夜班公交线路等。
《意见》还提到:“本市将打造一批地标性夜生活集聚区,引进培育沉浸式话剧、音乐剧、歌舞剧等夜间文化艺术项目,对深夜影院、深夜书店、音乐俱乐部、驻场秀等夜间文化娱乐业态秉持包容审慎态度,积极开发浦江夜游、博物馆夜游等多元化都市夜游项目。”
对标国际,上海夜间经济需要学些什么?
尽管夜间经济优势明显,但对标国际最高标准、最好水平,上海夜间经济的现状仍有不少差距。不妨先来看看,对标国际,上海夜间经济能学到什么经验吧。
“专家指出,上海目前能够提供的夜间经济业态还比较单一,亟需开发夜间集市、主题公园夜游、演艺夜游、娱乐夜游、水秀、庙会、灯会、特种夜游、运动夜游、天文夜游、特种摄影等游客参与性、体验性与学习性强的夜间经济业态。”
阿姆斯特丹是最早诞生“夜间市长”的城市,夜间市长并非政府员工,主要职责是充当娱乐场所、消费者、演艺人士以及居民和政府等各方面的协调者。目前,在荷兰共有25位夜间市长。全世界有超过30个城市在阿姆斯特丹影响下设立类似夜间市长的职位,如伦敦、巴黎、马德里、东京。2016年,米兰还主持召开了第一次全球夜间市长峰会。
在柏林,有13个人专门负责柏林的夜间经济和夜间生活,夜间市长专门负责确保每家店晚上不会出现噪音问题,并提供相关的政策支持,如小商家可以从政府申请补贴帮助商家做隔音。
大力发展夜间经济,离不开优质文化项目。法国人的文化夜生活形式还涉及戏剧、歌剧、音乐剧、艺术讲座等。巴黎还开展每周三和周五夜游博物馆活动,卢浮宫开放时间延至晚间9时45分;伦敦的夜生活也散发着浓郁的文化味,伦敦市中心的剧院区集中了40多家剧院,每家都有自己的保留节目,这些戏剧或歌舞剧除了在每周有一天休息、有两场下午场外,都会在晚间7时30分开演。
大力发展夜间经济,离不开政策、服务配套。伦敦实行地铁通宵运行计划,每周五、周六,一些主要线路地铁24小时运行;在东京,2017年4月,执政的自民党成立“夜间经济议员联盟”,联盟提出延长电车、地铁的运营时间,周末实行24小时运营,主要公交巴士线路运营时间延长至深夜。
上海都有哪些老牌夜生活集聚区?
尽管对标国际仍有差距,然而,如今的上海已经建成了不少颇受市民喜爱的夜生活集聚区,它们位于不同区域、各具特色,氤氲着温暖的烟火气和人情味。
时下老外街德国乡村餐厅夜里依然点着火炉。
位于闵行区虹梅路3333弄的老外街101,可能是上海夜晚最具“国际范”的夜生活集聚区之一:消费者中五成以上、店主中七成以上为外籍人士。
这里提供的夜生活业态丰富:短短480米的长巷,有18个国家和地区的主题餐厅与酒吧,一店一景,充满异国风情。这里有可以轻声聊天的静谧餐厅,也有乐队驻场的热闹酒吧……消费者总能找到自己喜欢的天地。
老外街原是虹桥机场原油运输专用铁路的车站,狭长形,自然条件不好。最初,项目方发现,虹桥地区有许多外资白领和高管居住,但为他们提供休闲消费的场所几乎没有,因此将这里定位为“老外的‘客堂间’”。
项目方一是打造环境,营造富有休闲感的生活场景。开工后的第一件事是移栽大量香樟树,且都是15年左右树龄的香樟树,因为这个阶段的香樟树枝繁叶茂,可以带给人亲近自然的感觉。二是设置门槛,没有特色的商户,一律被拦在门外。首批招租时,项目方从400多家报名商户中仅筛选出五家。如今,除非餐厅风格完全不同,否则同一个国家或地区餐饮文化主题餐厅,在老外街上只能找到一家。
特色,无疑是上海打造夜生活集聚区要抓住的关键密码之一。老外街如此,近年在白领与外籍人士中口碑颇高的静安区丰盛里、黄浦区大同坊均是如此。丰盛里,红墙褐瓦的石库门展现着老上海风情,高峰时有20多家国际知名品牌,其中不乏首店、体验店,这些特色都是消费者在其他地方寻不到的;大同坊,集聚了各国风情的特色酒吧、主题餐厅,能满足不同人群的消费需求。
有烟火气的“上海味”
大沽路某湘菜店面装修颇有创意。
静安区大沽路(成都北路到石门一路)夜市,紧邻居民区中凯城市之光。近年,不到500米的大沽路上,集聚了20多家餐饮店、10多家酒吧。
上海的夜晚需要烟火气,但紧邻居民区的夜市、深夜食堂,往往会出现扰民现象。处理好商居关系,是上海打造夜生活集聚区要抓住的又一个关键密码。当年“红极一时”的静安区彭浦夜市,后来的黄浦区寿宁路小龙虾一条街、徐汇区永康路酒吧街等,都或多或少遭遇过此类问题。
最初,为减少扰民,南京西路街道对大沽路酒吧进行包括限制营业时间、取缔外摆等措施的集中整治。“环境是好了,但酒吧生意也少了。”街道负责人深有感触,大家都说“有点可惜”。
2017年7月,大沽路上多家酒吧自行推选一位代表,给街道写了一封信,表示愿意在政府监管下,“抱团”规范经营,希望政府给予一定管理宽松度。街道收到信后,将大沽路酒吧经营者聚在一起,商议如何规范经营,并共同推出“经营公约”,对酒吧的噪音分贝、经营范围、市容环境等相关问题进行约定。街道也对酒吧的监管逐步放宽。由于酒吧严格按照公约执行,居民投诉量从每月40多个直线下降至个位数。
有了酒吧自治的经验,街道又引导大沽路上所有74家商家成立商家自治委员会。曾有一家商铺多次被居民投诉,自治委员会了解情况后,主动给商户施压,并与商铺租赁方协调,提前解除租赁合同,将该商户清理出大沽路,全过程街道都没有介入。
商居关系看似是商户与居民的矛盾,但背后考量的是政府的治理能力。这两年,本市各区还主动引导一些购物中心通过延长营业时间,打造一批有烟火气的“深夜食堂”。
创新突破的“时尚潮”
坐露天座位聊天、走人行道闲逛,大学路上颇有情调的夜间风景。
杨浦区大学路的“夜间经济”是从2009年开始的,700米路上有40多家咖啡馆、创意餐馆和酒吧,桌椅在花卉与绿植中露天摆放,人们可临街吃饭喝酒聊天,品味时尚夜生活。
相比其他夜生活集聚区,大学路最特别之处在于街区的开放性。这一开放性,源于规划与管理上的创新。
大学路很适合“逛”,可以在街上逛、在临街的店铺消费,还可以推开任意一扇门,走进街内的楼道、后花园;车行路面非常窄,700米就有6个红绿灯,车辆一般不会开进来,这样的街道设计十分适合行人漫步。
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教授徐磊青说,大学路的设计出自学界颇具声望的美国SOM建筑设计事务所,这种设计理念在当时就很超前。大学路上还有很多商业外摆。即便在现在的公共街区,商业外摆也非常少见。当时,街道、城管部门等做出一个管理上的大胆突破:准许商家在规定时间将桌椅外摆。正是这些创新,才成就了今天大学路的街区与商业形态。
同样的创新理念,在老牌夜生活集聚区——黄浦区新天地也有所体现。作为上海城市更新的样本,新天地多年来一直引领着上海的时尚消费体验,特别是夜晚,露天酒吧、屋顶花园酒吧、拥有一流国际流行乐队的热门餐厅等特色店,吸引消费者纷至沓来。
夜间经济不等于泡酒吧、吃美食,还可以叠加对文化艺术的享受。连续七年,新天地举办了“天地世界音乐节”;2016年起,新天地每年举办至少两周的“表演艺术新天地”艺术节……“艺术节”赋予了新天地夜生活新的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