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辽契丹 辽代历史文化陈列
契丹是中国古代北方草原游牧民族之一,是鲜卑宇文部的后裔。906 年,耶律阿保机统一契丹各部,并于907 年正式称帝,史称辽太祖,国号契丹。契丹建国后,共历九帝,立国二百余年。先后灭后晋、吞燕云、与北宋签订“澶源之盟”,达到鼎盛,疆域涵盖包括今外兴安岭以南的东北地区、山西大同、河北北部和今蒙古国在内的广大地区。契丹首创“因俗而治”的管理体制,农耕文化与游牧文化碰撞交融,为中华文化多元一体格局注入了新的活力。
为了展现古老而富有魅力的契丹文化,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让收藏在禁宫里的文物活起来”的重要指示,金大陆为内蒙古博物院精心打造了《大辽契丹——辽代历史文化陈列》展览。
进入序厅,蓬勃如火的红色标题墙,充满视觉震撼的辽代巨幅绘画,共同烘托出神秘苍凉的契丹文化氛围,激发起观众对契丹族无数思考和疑问。契丹肇兴部分,利用数字沙盘、图片及多媒体,展示了青牛白马等传说及对木叶山的考证,并用辽代建国军事活动图表,展现了契丹兴起、发展、壮大的历史过程。
因俗而治部分,展现了以契丹和汉族为主体民族的辽国实施的“官分北南”、“兴建五京”、“四时捺钵”等一系列制度与措施,构建起“因俗而治”的治国方针。其中特别展示了契丹马具,并用多媒体展示了四时捺钵制度。
开放交融部分,主要以多达137件文物及20组辅助展品,展现契丹利用独特的地理区位优势,以兼容并蓄的姿态,在坚守游牧文化的同时,不断地汲取农耕文化、异域文化的精髓,多种文化的交流、碰撞与融合,创造出了多元一体的契丹辽朝文化。
开放交融部分,主要以多达137件文物及20组辅助展品,展现契丹利用独特的地理区位优势,以兼容并蓄的姿态,在坚守游牧文化的同时,不断地汲取农耕文化、异域文化的精髓,多种文化的交流、碰撞与融合,创造出了多元一体的契丹辽朝文化。
开放交融部分,主要以多达137件文物及20组辅助展品,展现契丹利用独特的地理区位优势,以兼容并蓄的姿态,在坚守游牧文化的同时,不断地汲取农耕文化、异域文化的精髓,多种文化的交流、碰撞与融合,创造出了多元一体的契丹辽朝文化。
因俗而治部分,展现了以契丹和汉族为主体民族的辽国实施的“官分北南”、“兴建五京”、“四时捺钵”等一系列制度与措施,构建起“因俗而治”的治国方针。其中特别展示了契丹马具,并用多媒体展示了四时捺钵制度。
崇佛尚儒部分,介绍了随着疆域的扩大,契丹族逐渐确立了萨满教与儒、释、道并行发展的独特社会思想体系。其中,辽庆州白塔复原模型,展现了佛教艺术成就。
事死如生部分,特别使用场景复原、全息投影等多媒体技术手段,结合精美的陪葬文物,再现了契丹皇室贵族的厚葬习俗,并向观众展现了辽国建国之后丧葬习俗的变迁。
消亡之谜部分,介绍了随着国内势力相互倾轧,吏治的腐败以及女真的崛起,辽国逐渐走向衰亡的历史。
此外内蒙古博物院特别为展览开展了多种形式的教育活动,聘请专家学者进行授课,生动直观的为观众展现了契丹文化魅力,获得了观众热烈的反响。
本次展览采用全方位、多角度、数字化的展示手段,为观众讲述了契丹人“从哪里来”、“去了哪儿”的故事。作为内蒙古自治区唯一的自治区级综合性博物馆的基本陈列,金大陆展览装饰有限公司为内蒙古博物院打造的《大辽契丹——辽代历史文化陈列》展览,必将成为社会公众拓展历史视野,感受中华文化多元一体格局演进,增强文化自信的新渠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