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雄的壮歌——上海英烈纪念展改造纪实
英雄的壮歌——上海英烈纪念展改造纪实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加强现实题材创作,不断推出讴歌党、讴歌祖国、讴歌人民、讴歌英雄的精品力作。在2017年9月30日“中国烈士纪念日”开幕,在党的十九大召开前夕正式开放的龙华烈士纪念馆“英雄壮歌——上海英烈纪念陈列展”,正是以此为目标的全面创新实践。
  龙华烈士纪念馆展陈面积约6000平方米,分为上下两层,展线长度1300米,基本陈列《英雄壮歌》——上海英烈纪念展,共分为“序厅(照亮信仰的殿堂)”“信仰的召唤”“使命的执着”“信念的坚守”“民族的脊梁”“胜利的奋争”“时代的先锋”“尾厅(仰望)”8个部分。展览以“创新发展”为总体要求,紧扣“英雄之城孕育英雄,英雄精神激励后人”主题,本着“以史叙事、以事带人、以人见精神”的布展理念,使用照片1500余张、实物400余件、油画、国画、螺钿、铜版、漆堆、玻璃刻画等各种艺术品百余件,并辅以多种先进的陈展技术,集中展示了256位英雄人物的生平事迹。   为了深入展陈英烈英雄事迹,创作团队通过故事来呈现人物精神,将78条人物格言放置于展陈版面的醒目位置,还通过变换格言字体的大小来凸显重点内容。另外,展厅中放置了69块口述史屏、52块互动知识屏、29块内容扩充屏,多角度还原一个个真实的英雄。
龙华烈士纪念馆的由来
  早在1950年3月,中央人民政府内务部给上海市人民政府发函,经陈毅市长确认龙华是林育南、何孟雄、李求实等24位著名烈士的牺牲地点。50年代党中央就曾设想在龙华修建革命纪念地,并向全社会征集方案。80年代初赵世炎夫人夏之栩致信中央提出整修陵园,邓小平、胡耀邦、胡乔木均作批示,90年代初由上海市委牵头将其作为上海市重点工程进行建设,邓小平题写“龙华烈士陵园”园名,江泽民题写“丹心碧血为人民”碑铭,陈云题写“龙华烈士纪念馆”馆名。建成后的龙华烈士陵园占地18000多平方米(285亩),是一座集陵园、纪念馆、遗址为一体的上海规模最大的红色胜地。
  纪念馆现陈列展示的革命先烈,中共中央委员18人:蔡和森、瞿秋白、罗亦农、苏兆征、杨殷、罗登贤、张太雷(以上7位为常委)、李汉俊、邓中夏、恽代英、向警予、赵世炎、陈延年、陈乔年、彭湃、杨匏安、林育南、顾作霖;民主党派中央委员3人:邓演达、李公仆、曾伟;2014年评选的100位为新中国成立做出突出贡献的英雄模范人物,龙陵陈列的就有20位(彭湃、瞿秋白、赵世炎、邹韬奋、陈延年、恽代英、罗亦农、钱壮飞、蔡和森、李白、江上青、邓中夏、向警予、张太雷、李林、李公朴、李硕勋、杨殷、苏兆征、彭加木)。国家和上海有关部门,先后将其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88年)、全国重点烈士纪念建筑物保护单位(1989年)、第一批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全国红色旅游经典景点。
主题:英雄城市英雄人物英烈精神的三维统一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华民族是崇尚英雄、成就英雄、英雄辈出的民族,和平年代同样需要英雄情怀。”龙华是记录中华民族近代英雄史诗的丰碑,上海党的诞生地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上海建设国际文化大都市的历史根脉。改陈确定了以“英雄城市孕育英雄、英烈精神激励后人”的主题,把握好英雄和历史环境的辩证关系。以史叙事,以事带人,以人见精神,在历史潮流和城市发展中凸显英烈精神。从上海在不同历史时期所处地位、所肩负使命来选择历史事件,再从历史事件带出相应人物,完成英雄城市、英雄人物、英烈精神的三维统一,既真实深刻呈现历史,又体现时代精神和上海精神。
匠心谋划展示结构 演绎传承英烈精神
  此次改陈,采取了编年体和专题体相结合的手法,以传播龙华精神为目标谋篇布局、寻章摘句。设计空间意义化,展陈内容分为序厅——照亮信仰的殿堂、信仰的召唤、使命的执着、信念的坚守、民族的脊梁、胜利的奋争、时代的先锋、尾厅——仰望等八个部分。前五个部分是上海革命斗争史为线、龙华英烈为珠的编年体方式,第六部分“时代的先锋”用专题体,将龙华精神之“祖国至上、无私奉献、锐意创新”重点展示。展览打破以往每个部分的独立模式,布局协同结合,呈现给观众一个完整的故事链。新的陈展就像一条璀璨的项链,龙华英烈精神则是这条项链的吊坠,使观众在沉浸、感动之中将英烈的精神内化于心,焕发自身意志
用艺术点亮精神 观众的感动是生动的评语
  在坚持历史真实的前提下,对英烈的表达从理性上升到感观艺术,引导观众心中对英烈形象的构建理性逻辑中叠加感性。展厅整体上以大的体块,结合材料的质感和色泽打造纪念英烈的庄重空间。
  个性化刻画人物。本次改陈尝试突破以往烈士纪念馆人物肖像、简历加照片、事件、文物的固化模式,通过增加立体大字的78条英烈格言、80余个英烈故事、69块口述历史、52个知识互动屏(囊括事件46个,涵盖人物256人)、29个内容扩充屏(涵盖历史事件的38个视频,总时长200多分钟),多角度表现英烈人物,展示其个性,更好地凸显英烈精神。根据《中国共产党的九十年》等党史权威著作,在陈展人物中遴选出亮点人物80余位,进行个性化设计,精心制作人物画像并以精湛的传统工艺如螺钿、漆雕、铜板、玻璃刻画等艺术的形式展现。
  这次改陈设置了重点多媒体展项22个,其中三个亮点分别为:
  序厅“照亮信仰的殿堂”选用大面积的雅士白大理石构造了一个圣洁的大空间,创造了国内第一个动态雕塑多媒体音乐展示。通过仪式感的启动,英雄赞歌的主题音乐烘托氛围,雕塑由静转动,展示了“祖国至上、无私奉献、锐意创新”汇聚为龙华精神后,与黑暗统治抗争最终带来光明的过程。序厅的演示过程又是一场庄严感凸显的仪式,使观众的心绪更加快速一致地集中到对英烈的缅怀中。
  龙华二十四烈士雕塑多媒体剧场将刻画龙华二十四烈士生前风采的群雕和全息成像技术结合在一起,在英雄赞歌音乐和朗诵家倾情讲述中,现代舞演员向观众演绎英烈们由生而死、死而永生的感人故事。雕塑、音乐、舞蹈、朗诵、光影五维艺术的统合,使这个展项成为展厅中的热点,开展第一天就有观众在观看时感动得泪如泉涌,还有的观众心情激动,当场服用保心丸,连不懂中文的外国观众看后也拉着工作人员连声说“moving(感动)”。
  尾厅“仰望”环幕影片叠加播放英烈和上海建设创新之城、人文之城、生态之城的成果和远景。
  在6000平方米的展示空间内,以多种展陈手段将256位陈展人物、史料、1500余张照片、400余件文物以及百余件艺术品“转化”为一首“英雄壮歌”传递给全社会。
拓展纪念馆辐射面 延展传播空间
  一个好的纪念馆不单具有完整的陈展功能,还应具备广泛的传播功能和持续发展的能力。
  在展线的必经之路上,设置了多媒体空间互动红色讲堂,这是全国首个讲者、虚拟讲者及嘉宾讲者空间互动的多媒体课堂,还兼具向边远地区学校直播的功能。龙华烈士纪念馆通过与校方合作开发课件,活化教学内容,引导师生走进展厅,先期推出王孝和烈士和梅岭三章等。单向玻璃可以看到里面下一代生动学习革命历史知识的情景,带给观众另一种感动。
  在观众休憩区前方的墙上,设置了目前最大的多媒体魔屏。显示的内容有三类,上海15085位烈士的英名录、龙华馆藏以及上海重要革命遗址。烈属和观众可以在这里自由触摸观看比展厅更多的内容。
  此次改陈还与知名高校语言学院合作,对陈展内容进行英文精译,方便向外国观众传播中华民族的英雄精神。
  门票也独具匠心,设计成对英烈的寄语卡,参观后观众可以在英雄树上留下自己的感动和心愿,并可以免费将自己心目中的英雄的书签带回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