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资讯中心人物访谈新品快讯应用案例设计方案招标信息技术学园会议信息企业名录产品大全行业展会商机信息人才招聘专题
 数字展示在线首页 > 资讯中心 > 印象刘三姐之后,谁来续写“景区+演艺”的商业神话?

印象刘三姐之后,谁来续写“景区+演艺”的商业神话?

编辑:格非儿 文章来源:数字展示在线 发布日期:2017-9-12 7:58:14

  印象刘三姐之后,谁来续写“景区+演艺”的商业神话?归根究底,如何以创意驱动,让演艺回归艺术本身,借此实现与景区的深度融合,会是当下景区与演艺持续性思考的课题。
  作为供给端对旅游消费升级的回应,景区(旅游目的地)演艺正加速在全国乃至海外落地。然而,投资的火热难掩营收的惨淡,撇开屈指可数的“老牌”明星项目,一众演艺“新秀”叫好难叫座,自新生便陷于亏损泥沼直至“湮没”。对景区(旅游目的地)来讲,这究竟是延长生命力的标配,还是殃及营收的拖累?

  2004年, 世界最大的山水实景演出“印象刘三姐”的推出,引爆了“景区+演艺”的热情。
  在历经多年发展后,国内旅游演艺逐步完成产品迭代与品牌沉淀。尽管创意缺乏、选址失误、投资超额等因素让一众淘金者折戟沉沙,但受可观的市场预期影响,资本热度始终未降。
  根据道略演艺发布的相关报告显示,2015年,全国旅游演出观众4713万人次,同比增长31.2%;旅游演出实际票房收入35.7亿元,同比增长31.7%;对比全年接待国内外旅游人数增长10%、旅游总收入增长12%来看,旅游演艺的魅力似乎足以证实。
  “景区演艺——尤其是实景剧演艺,在资金到位的前提下,如果能利用好当地历史文化IP支撑起完整的故事线,会让整个景区变得更加丰富立体。”在大象文旅演艺事业部总监孙凯看来,某种程度讲,旅游演艺对于景区生命力延续的意义非同一般。而基于此认知高度,景区演艺正迎来新一波投资高潮。
  旅游目的地+演艺:日益火爆
  近年来,作为国内旅游演艺第一股,宋城集团新晋项目的落地尤为迅猛;而王潮歌的“又见系列”也从2013年开始快步推进。从时间线上看,以此两者为代表的演艺产业正处于加速发展的状态,而其中与景区(目的地)的结合也愈发紧密。

  而除却宋城演艺和又见系列,包括梅帅元山水盛典团队签约的韶山《六祖坛经》、杨丽萍云南文化演绎的《黄山印象》、华夏集团推出的威海《华夏传奇》、西安《驼铃传奇》等旅游演艺都竞相入场。
  企业、资本的热情可以理解:除了受演艺市场本身增量的刺激,更与演艺为旅游目的地带来的引流、延留消费、地产增值等综合效益密切相关。新近的景区案例给出了佐证。
  以平遥古城为例,当地旅游集散中心人士向TBO表示,自《又见平遥》上映后,该演出经常一票难求,旺季多次临时加场。
  而呈现在具体的数据营收上,包括住宿、餐饮、交通等部分,2013年项目直接带动平遥县GDP增长1.425亿元左右;2014年1月—7月,仅该演艺项目就为平遥古城过夜游客数带来了17.95%增长量。

  由第一财经和景秀创新工场联合主办,旅游商业观察(TBO)、劲旅网和执惠协办的“预见·2016中国景区创新力高峰论坛——暨景区联合推介会上海站”将于2016年9月20日至21日在上海举办。
  隐忧
  尽管有优质案例作背书,但资本的青睐并未能掩盖市场的残酷。
  “从整个演艺市场的状况来看,不论是演出数量、观影人次还是营业额都呈递增态势,但演艺的利润率却在逐年下滑。”《魅力湘西》品牌部总监孟永起表示,当企业投资规划脱离实际、以复制取代创新,市场供需倒置引发行业性亏损也就成了必然。
  根据道略演艺报告显示,2015年,全国旅游演出新增18台,停演却多达46台,且八亏一平一盈的行业格局始终难有改观。对应到具体案例,万达海棠秀、印象海南岛因过度亏损无奈相继关停;明星公司云南文化2015年净利润同比直降73%,多靠补助支撑···
  如何生存,仍然是当下旅游演艺项目的首要难题。
  “就艺术本身来讲,只要达到基础的投资门槛,演艺项目成功与否跟投资数额并无必然联系,这可能是时机问题。”在孟永起看来,诸多演艺项目的受挫可以用通俗的天时来解释。
  “从2000年到2010年,旅游演艺历经十年黄金期,多个品牌在此期间成长起来,”孟永起表示,自1997年的宋城演艺,到2001年的《魅力湘西》,再到2004年开始的印象系列, 包括后来的《天门狐仙》、《长恨歌》等,都是都是在这期间沉淀出品牌认知。“而新进场的玩家要没能搭上车,错过就错过了”。
  而对于当前多地投资惊人的单体演艺项目,业内人士阿毛并不太看好。据其介绍,这里存在一条不成文的行业标准线。“综合观众容量、声光电设备折旧、演员成本、观众票价接受程度来看——一台旅游演艺本身如果投资超过2个亿,基本上很难盈利。”

  “一张门票200元,一年100万人,那么门票收入就是2亿。但通常散客得量微乎其微,为了达到上座率,演艺项目必须跟旅行社合作形成佣金体系,甚至可能会给予其对半返佣政策;包括场地建设,声光电设备折旧五年一换等等。一旦投资超过2个亿会难以为继,就如同汉秀一样,在票价和入场人次上进入恶性循环。”
  而尽管城市人流量大,但强行将交通中转站改变为旅游目的地,本身也就注定了难以成行——这从早先海口的万达海棠秀、《印象海南岛》相继关停可见一斑。而对比汉秀,阿毛认为这同样具有指向性意义。
  “武汉并非传统意义上的旅游城市,汉秀演艺大都只能靠800万本地市民内部消化——而对比旅游城市西安,其异地游客流量远超武汉。观众属性不同,对比华清宫的《长恨歌》二者生命力会有很大差别。而且演艺的汉秀在票价制定上存在一些问题,要在汽车普及时代批量销售私人飞机,可能就过分高估了地方人均消费能力。”
  而除此之外,针对演艺受众做针对性的营销推广和渠道维护,也具备相当重要性。据了解,以三星堆文化打造北京欢乐谷《金面王朝》上映初期上座欠佳;但在调整渠道合作策略后,国外旅游团逐渐撑起了演艺项目营收,并让该项目成为北京欢乐谷的又一张名片。
  带火目的地的条件?
  “演艺能够延留时长、增加消费不假,但说能够促进景区转型,甚至带动整个目的地发展,这个功能被过分放大了。” 阿毛表示,当众多旅游演艺团队拿项目为景区编织绚烂蓝图时,也可能是对旅游演艺作用进行强行拔高。
  “我们到丽江旅游,到底是是去看玉龙雪山、丽江古城的还是去看《丽江千古情》的?演艺终归还是一个附属品,毕竟,现有大部分的演艺项目,都是依靠当地的自然人流来分人口红利的。单说提升城市品位、帮助景区(目的地)实现多少引流,这个不太现实。”
  当然,并不排除能收到奇效的“景区+演艺”组合存在,但阿毛指出了相应的先决条件。
  “以龙虎山为例,《寻梦龙虎山》确实为景区引流明显,但这需要同时具备几大要素:杨澜本身属于强IP,龙虎山景区资源足够好;另外它必须是处于发展初级的低谷期,跟张艺谋的《印象武隆》类似。这样名景+名秀+名导组合,确实会有叠加效应,但你说哪位导演比黄山、三亚更出名,这个不可能。”
  而对于当下全国范围内的乐园演艺项目复制,阿毛给出了不同看法。
  “中国现在没有哪一个景区敢说超越迪士尼。既然迪士尼具备如此强大的吸金效应,为什么它不学国内主题公园进行多地复制?到底是国内的主题公园更高明,还是迪士尼更笨?答案毋庸置疑。迪士尼一定会保证他资源的稀缺性。”
  这也许是对当下同质化演艺项目的隐喻式评判——事实上,为了避开恶性竞争和抄袭复制,包括山水盛典在内的演艺团队将目标纷纷瞄准海外目的地,企图重新抢占新一轮红利。
  归根究底,如何以创意驱动,让演艺回归艺术本身,借此实现与景区的深度融合,会是当下景区与演艺持续性思考的课题。而据了解,《魅力湘西》正在做一种全新的尝试。
  “景区与演艺的融合始终停留在表层。未来,单独收门票已经难以为继,而剧场空间、演出条件受限,观、演双方很难产生深层互动。可不可以打破传统的时空局限局限,将演艺与目的地融为一体?比方说喝糯米酒,唱苗歌,跳竹竿舞......将演艺作为生活场景还原?”
  显然,这样的全场景还原带来的沉浸式体验,会让景区与演艺的融合上升到一个新的高度,而对于相关案例的落地,我们将保持关注。

 免责声明:本文来自用户投稿,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本站不作任何保证和承诺,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本文作者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