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资讯|访谈|新品|案例|方案|招标|技术|会议|企业|产品|展会|专题|人才 |
定州博物馆占地面积55亩,总建筑面积2.56万平方米,投资3.8亿元,于2014年7月开工。博物馆分为地下一层和地上四层,地下一层为文物研究修复室和文物库房5000平方米;地上四层有文物展厅、办公室、贵宾厅、会议厅等多个功能区。2015年底主体建筑已经完成,2016年初开始进行博物馆精装修、设备采购和陈展、布展及相关配套工作,博物馆陈展展厅6个,分别是天下大白、北朝佛陀、汉家陵阙、尘外千年、畿南文献、故乡星空。截止目前博物馆陈展工作基本完工。 定州博物馆建成后,将极大地改善我市文物展藏、保护、研究条件,同时还会进一步完善我市公共服务设施和服务体系,增强我市整体功能,对于提升定州文化品位, 发展城市旅游的独特优势,必将发挥出潜在的人文价值和巨大的文化支撑力。 |
《畿辅文献》陈列展览位于中山博物馆一层,面积约为670㎡。 展厅总体划分为五大区域,分别为:《畿辅文献》展示区、木刻雕版展示区、馆藏图书展示区、观众阅读区和小型研究室。此外,在展厅入口与出口一侧还设有值班室,为观众提供讲解导览、物品存放、图书借阅等服务。 在这一展厅,观众不仅可以浏览到珍贵的线装版畿辅文献,近距离感受古籍的魅力,还可在小型研究室交流观展体验。 |
《畿南文献》不同于二楼、三楼的展厅,它是集保护、展示、阅览、研究为一体的展示空间。 定州的古文献及线装书收藏在全省各级博物馆中首屈一指,其中包括全套《畿辅丛书》和畿辅丛书刻版,全部放置在玻璃幕墙内,在恒温恒湿的条件下予以保护。这些书的内容,将陆续拷贝成电子文件,供读者阅览。 博物馆还计划搜集尽可能多的相关文博图书上架,方便各界人士学习研究。 展厅中部为阅览空间。 |
公元前154年,西汉景帝封皇九子刘胜为中山靖王,都卢奴(今定州),设中山国。自此,西汉、东汉十七代中山王绵延达329年之久。定州市共发现并编号汉墓281座,本展览以“汉家陵阙”为题,还原中山国汉墓原景,集中展示墓中出土的珍贵文物。 汉家陵阙展厅位于博物馆二层右侧,展厅面积840㎡。展厅主要分为“汉中山国诸王”、“汉中山穆王刘畅”两大部分,利用多媒体、场景复原、实物陈列等多种方式,顺时针推进展览。展览中使用全息投影技术复原了刘修墓金缕玉衣,同时对刘兴墓场景进行了还原动画展示,一方面使观众能够更加直观的对金缕玉衣及刘兴墓有所了解,另一方面增加了展厅的趣味性。 |
汉朝是中国历史上影响力极为深远的强盛帝国,汉族、汉人、汉字、汉语莫不与汉朝紧密相连。诗人李白曾写下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登临之作《忆秦娥》:“箫声咽,秦娥梦断秦楼月。秦楼月,年年柳色,灞陵伤别。乐游原上清秋节,咸阳古道音尘绝。音尘绝,西风残照,汉家陵阙。” 本展馆的名字和序厅设计即取自李白词意,(《汉家陵阙》四字,集自刘修墓出土竹简文字)。夕阳、山峦、旷野、秋风、柳色、古道、行旅、陵阙,言简意深,境界高远,引人入胜。 |
定州是中国北方佛教造像中心,以白石为主要特征的定州白石佛教造像自北魏开始大量生产并流传各地。本展览以“北朝佛陀”为题,展示定州博物馆所藏北朝佛教造像,呈现佛像的艺术特色。 《北朝佛陀》展览位于博物馆二层展厅,展示面积530㎡,展厅平面空间呈狭长型,展览以实物陈列为主、结合多媒体等高科技手段,顺时针推进展览。展览大体可划分为主展线和辅展线两大部分。 主展线按照时间顺序,集中展示北魏、东魏、北齐的佛造像,以及隋至明清时期的佛教石雕。辅展线则从佛国诸尊、图说佛像,以及中国历史上的毁佛运动三方面介绍佛教相关的文化知识,以丰富展览的知识性、延伸展览的文化内涵。 陈列展览整体设计立意打造一个明净的白石造像空间,把“本来无一物,何处染尘埃”的精神表达,圆满、清净,自在,提炼化的意会出来。 |
佛教自汉代传入中国,魏晋开始流行,十六国、南北朝时期,时衰世乱,知识分子、普通民众以及不断变换的统治者,都试图从佛教中寻求解脱与慰籍,佛教异乎寻常的极端发展,达到中国佛教史上的第一个高峰。佛教发展的同时,佛教造像的需求也急剧扩大,并以独特的艺术风格,对佛教造像艺术产生了重大影响。 地处太行山东麓平原的定州,交通便利,境内曲阳盛产优质白色大理石并且具有悠久的雕刻传统,因此成为中国北方佛教造像中心,以白石为主要特征的定州白石佛教造像自北魏开始大量生产并流传各地。定州博物馆所藏北朝佛教造像,普遍运用了浮雕、透雕、描金彩绘等雕刻技法,双尊像、龙树、基座上雕双狮、博山炉、化生童子、力士、供养人等是其鲜明特色。(本展厅面积530平方米,展品180件) |
《天下大白—定瓷》展厅面积840平米,展出文物233件。 定窑是北宋五大名窑之一,创烧于隋代,经唐五代发展至北宋,达到陶瓷史上的高峰,金元时期为其余绪,历时达700余年。其窑址位于曲阳境内,因曲阳宋属定州,故名定窑。定窑产品以“白如玉,薄如纸,声如磬”为主要特点。北宋时定窑制作精湛,瓷质莹润,风格古朴高雅,装饰绚丽,有“定州花瓷瓯,颜色天下白”的美誉。 定窑在学习邢窑的基础上多有创新,在釉色上呈现了一种白中泛青、泛黄的别样效果,并注意吸收丝织、刺绣、绘画、书法、铜镜、金银器等艺术门类的有益元素,在装饰内容与技法上达到了登峰造极的地步,最终超越邢窑而成为北方白瓷的制作中心,并曾一度为宫廷烧造御用瓷器。支圈覆烧迭置法的发明和印花工艺等制作工艺的改革创新,极大地提高了生产效率,影响了包括景德镇在内的诸多窑场,形成了地跨南北的定窑体系,奠定了其在中国陶瓷史上崇高地位。 序厅设计追求的是宋代风格,洁净雅致。正中瓷土色背景托出纯白的标题版,表达的是由瓷土幻化出白瓷的奇妙升华。馆标文字采用的是宋徽宗的瘦金体,清秀挺拔。 |
尘外千年展厅位于中山博物馆3层,面积840㎡。展览共分为六个单元:一单元塔基地宫,二单元舍利,三单元佛教造像,四单元香具洁器,五单元供养品,六单元历代钱币。其中一二单元为重点展示内容。 在这一展厅,观众不仅可以观看到按照实际比例复原的净众院塔基以及舍利金塔,还可以欣赏到造型精美的鎏金铜天王像、彩绘木雕力士像,并从中纵览古代佛教寺庙艺术的庄严与宏大,感受佛教文化的魅力。 |
1969年,是定州历史上不同寻常的年份。5月,发现了瘗封于北宋太平兴国二年(977年)的静志寺塔基地宫。12月,又发现了北宋至道元年(995年)的净众院塔基地宫。两座地宫总计完整出土800余件文物珍宝,其中包括佛骨舍利、宋代壁画和极品定瓷,是研究我国佛教史和宋代考古的重大发现。 四十多年来,因客观条件的限制,除个别文物曾间断展出外,其中绝大多数至今未曾面世。定州市博物馆落成开馆,两座地宫文物得以整体亮相,长期陈列展出。 塔基地宫是指建在佛塔地面以下塔基中的地下室,其建筑规格、规模和形式因各时代不同情况而略有不同,用以安置和供奉舍利、经卷以及各种法器。静志寺和净众院塔基地宫宝物分别秘藏瘗封于北宋太平兴国二年(977)和北宋至道元年(995),至今已经一千多年。 静志寺塔基地宫 1969年5月,定县电力公司在定州贡院院内挖沟时,挖到了一个石雕屋顶,揭开石雕屋顶,下面是一方形洞口,里面就是静志寺塔基地宫,供养着尘封千年的佛教宝物。地宫面积为7.2平方米,呈不规则方形。南壁开砖砌拱券式门,墙壁高1.1米,上部为砖砌斗栱建筑,斗拱上部是砖砌盝顶覆斗式封顶,顶口盖石雕歇山式屋顶。塔基全高2.34米,四壁在2.1-2.2米之间,四壁绘有恭迎佛祖升天的壁画。 净众院塔基地宫 1969年12月,原定县城关镇兴无街大队的社员在平整土地时,发现碎砖下有一道单砖平砌的墙壁,沿着砖墙向地下深挖1.5米后,出现两扇用大铁锁锁着的石门,推开石门,彩画满壁,国宝定窑白釉刻莲纹龙首大净瓶等文物赫然直立于石函之上。这是继当年5月静志寺塔基地宫面世后定州历史上又一次重大考古发现。在塔基西部6米处又发现了一块宋代石碑,碑额铭文云“创修净众院记”,碑文为四六骈体文,文末刻“大宋端拱元年(988)岁次戊子六月丙辰朔九日甲子午时建/雍熙三年(986)十月十日奉□□净众院额”。碑文记载的净众院位置与此塔基一致,我们判断此处即为净众院原址。 |
故乡星空展区面积约530㎡。在其中展出是定州41位历史上各个时期、各个领域著名人物。展览以文字、图片、绘画、场景复原、多媒体技术以及雕塑技术等多种手段,致力于打造一个属于定州名人的人文精神殿堂。 展览依据历史年代的编年依次展示了从战国时期的李悝到近代的张寒晖。其中重点突出了李悝、李延年、刘琨、崔护、刘禹锡、高赋、马应龙、王灏、张寒晖等几位名人大家。 |
《故乡星空》展厅为大家展出的是定州历史上42位著名人物的动人故事,他们就像天上一颗颗闪烁的明星,光耀苍穹。 黑格尔说:一个民族有一些仰望星空的人,他们才有希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