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方位展示中国民办教育发展历史——中国民办教育博物馆
全方位展示中国民办教育发展历史——中国民办教育博物馆
苏州教育博物馆 中国民办教育博物馆
中国民办教育博物馆由中国民办教育协会主办,黄河科技学院承办,是我国目前唯一的一座以系统收藏和保存中国民办教育的历史资料,全方位展示中国民办教育发展历史,并以此为平台进行中国民办教育发展研究的公益性民办博物馆。馆址位于郑州市紫荆山南路666号,黄河科技学院南校区。
办馆宗旨
系统收藏、保存、展示中国民办教育发展的历史资料,研究中国民办教育理论,宣传弘扬民办教育精神,促进中国民办教育发展。
博物馆建筑
中国民办教育博物馆是一座独立的具有现代特色的三层建筑,建筑面积为3332平方米,馆内设计所示简洁、大方具有现代感。
博物馆性质
非营利性社会公益机构。
博物馆功能作用
收藏保管、展览展示、教育传播、研究培训。
展馆分布
中国民办教育博物馆由中国民办教育通史馆与民办教育典型学校馆组成。
馆藏展品
目前博物馆共收到全国157家单位提供的各类展品2800多件。
展览特色
中国民办教育博物馆在展示手段上融传统方法与现代技术为一体,利用声光电等高科技手段,通过大量实物、展板、图表、文献资料、沙盘、模型、景观等,全方位、立体地展示我国民办教育的发展历史。博物馆融知识性、科技性、互动性为一体,在宣传弘扬中国民办教育务实创新精神的同时,注重培养观众的科学精神。
序言大厅
中国民办教育博物馆由中国民办教育协会与黄河科技学院共同承建,是我国目前唯一的一座以系统收藏和保存中国民办教育的历史资料,全方位地展示中国民办教育发展历史,并以此为平台进行中国民办教育发展研究的公益性民办博物馆。
中国民办教育博物馆是一栋独立的具有现代特色的三层建筑,建筑面积3332平方米,管被设计追求简洁、大方、现代感。
通史馆位于博物馆一楼。布展设计以“史”为脉络,在时间上划分为古代、近代和当代三个部分;在地域上以中国内地为主,兼及港澳台地区,展现我国私学两千多年的发展历史,重点展现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民办教育的发展历程。
博物馆的序厅是由一面大型LED屏幕组成,和地面的触发装置构成。通过声光电视频画面,立体地展现中国民办教育的发展脉络。
古代部分展区
夏商周三代,教育为贵族所垄断,教育的特点是“学在官府”。到了春秋时代,“天子失官,学在四夷”,以孔子为代表的教育家,广收弟子,逐渐发展为儒、墨、道、法等学派,形成了百家争鸣的灿烂局面,也开创了中国民办教育的先河。
西汉时期,汉武帝实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教育政策,这一时期的民办教育以传播儒家学说为主。隋唐以后,科举制度兴起,民办教育纳入了国家教育体制,书院也随之蓬勃兴起,并一直影响发展到明清时期。
历史长廊
历史长廊主要是通过8块全息屏,以丰富的视图信息,展示春秋战国一直到今天中国民办教育的发展状况。在待机状态下,屏幕会自动展示当代中国民办教育的领军人物。
近代部分展区
鸦片战争之后,西方教育传入中国,中国教育开始由传统教育向近代教育转型。清末的“废科举,兴学校”成为中国近代教育兴起的标志。组成近代民办教育的基本力量有三种:一种是如万木草堂之类的传统书院、私塾等旧式民办教育机构;一种是南开中学之类的由中国官僚、商人自办的新式学堂;一种是西方传教士在华开办的教会学校。
进入民国以后,新式教育已经深入人心,更多的有志之士走上了教育救国、知识救国之路,对平民教育、职业教育进行了大量的探索,为中国教育的国际化和本土化做出了积极贡献。
当代中国民办教育博览
三折电子甩屏,立体地展示新中国民办教育在不同阶段的发展状况。
当代部分展区
新中国成立后,民办教育在社会主义办学方针的指导下,初步走出了一条中国特色的民办教育发展之路。
根据国内对民办教育的研究成果,新中国成立后民办教育的发展,可以划分为“社会主义改造”阶段、“十年文革”阶段、改革开放后的复苏阶段、蓬勃兴起阶段和快速发展几个阶段。
中国民办教育协会
中国民办教育协会是经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同意,由国家教育部和民政部正式批准,于2008年5月17日正式成立的国家一级社团法人单位。中国民办教育协会是由全国各级各类民办教育机构和民办教育工作者自愿结成的、行业性非营利社会组织。中国民办教育协会的业务主管单位为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登记管理机关为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政部。
弧幕影院
弧幕影院将播放一个短片,是对我国民办教育未来发展的一个展望。我们相信,在国家对民办教育一如既往的大力支持下,在民办教育界同仁的共同努力下,中国民办教育的明天一定会更加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