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华烈士纪念馆数字展示技术应用大揭秘
龙华烈士纪念馆数字展示技术应用大揭秘
关于龙华烈士纪念馆
上海,这座英雄的城市,作为党的诞生地,记录了中国近代从苦难到奋发的历史。无数英雄儿女在此为民族复兴的目标而前仆后继、艰难求索,他们用生命写成了可歌可泣的英雄史诗。 龙华烈士纪念馆座落于上海市龙华烈士陵园中央,是上海市龙华烈士陵园的主要功能区域之一。“龙华烈士纪念馆基本陈列及配套设施更新和公共空间整修项目”(以下简称“改陈”)自启动开始,得到了各级领导的高度重视。
  早在1950年3月,中央人民政府内务部给上海市人民政府发函,经时任市长陈毅确认龙华是林育南、何孟雄、李求实等24位著名烈士的牺牲地点。1950年代,党中央就曾设想在龙华修建革命纪念地,并在当时向全社会征集方案(龙华烈士陵园门口的红岩石就是当时共青团员捐款筹资的)。1980年代初,赵世炎夫人夏之栩致信中央提出整修龙华烈士陵园的建议,1990年代初由上海市委牵头将龙华烈士陵园作为上海市重点工程进行建设。
  纪念馆现陈列展示的革命先烈,其中中央委员级以上的就有20位(中共中央委员17人:蔡和森、瞿秋白、罗亦农、苏兆征、杨殷、罗登贤、张太雷、李汉俊、邓中夏、恽代英、向警予、赵世炎、陈延年、陈乔年、彭湃、林育南、顾作霖;民主党派中央委员3人:邓演达、李公仆、曾伟),2011年评选的100位为新中国成立做出突出贡献的英雄模范人物,龙华烈士纪念馆陈列的就有20位(彭湃、瞿秋白、赵世炎、邹韬奋、陈延年、恽代英、罗亦农、钱壮飞、蔡和森、李白、江上青、邓中夏、向警予、张太雷、李林、李公朴、李硕勋、杨殷、苏兆征、彭加木)。可以说,龙华烈士纪念馆是中国纪念第一次、第二次大革命中英烈人物最重要的圣地。
  1997年龙华烈士纪念馆建成时,开放式的人文纪念地理念,先烈人物和多媒体展项的结合运用,极具冲击力的室内外雕塑,欣赏性和内容双绝的艺术品以及用材之精良、制作之精致都代表了当时全国烈士褒扬设施的最高水准。
陈展理念、形式和配套设施急需更新
  时代在发展和社会在进步,原来的陈展理念、形式和配套设施与目前的社会发展、行业标准相比,已显得陈旧滞后、矛盾突出。
  随着2010年上海世博会的成功举办,国际先进的陈展手段让观众耳目一新,观众鉴赏水平和需求快速提高。原先龙华烈士纪念馆的基本陈列版面,形式上仍采用人物头像加简历的传统版面模式,这种教科书式的陈展手段,很难全面体现人物的精神和个性,也缺乏故事性。
  其次,龙华烈士纪念馆原先的多媒体辅助陈展手段仍处于20多年前的水准,虽然当时建设时很多均属于国内首创,但不进则退,已越来越不能吸引当前的社会公众特别是青少年群体对多媒体陈展的要求,很难提高其兴趣与参与度,逐渐失去对鉴赏水平和需求快速提高的社会公众的吸引力,严重阻碍了龙华烈士纪念馆“褒扬烈士、教育后人”职能的进一步发挥。
“我们非常期待市民们走进全新的龙华烈士纪念馆,展览不再是枯燥的,跟随着科技的进步,我们希望把烈士的精神传递得更远。”

——龙华烈士纪念馆馆长薛峰

以“英雄城市孕育英雄、英烈精神激励后人”的陈展主题
2016年7月成立龙华烈士纪念馆陈列改造工作审定委员会,2016年12月、2017年6月先后召开二次审定委会议,对项目立项启动、陈展主题、大纲和人物进行了审议,相关部门在龙华烈士纪念馆改陈项目上的操作之高效,创造了一个个上海的文化速度新纪录。经过一年的紧张筹备,《英雄壮歌》上海英烈纪念展将于10月16日在龙华烈士纪念馆开展。据龙华烈士纪念馆馆长薛峰介绍,这是龙华烈士纪念馆开馆20年来最大规模的整体改陈,“英雄城市,孕育英雄”成为贯穿全馆的核心主题。他指出,自1940年鸦片战争爆发后,上海在短短几年间迅速从一个小渔村转变为重要的通常口岸城市,其货物吞吐量一举超过广州。产业的发达、工人阶级的广泛基础、思想的交融和理论的创新使中国共产党在上海诞生成为必然,这也令龙华烈士纪念馆具有特殊的意义。
  此次改建,纪念馆工作人员确定以“英雄城市孕育英雄、英烈精神激励后人”的陈展主题,把握好英雄和历史环境的辩证关系。以史叙事、以事带人,以人见精神,在历史潮流和城市发展中凸显英烈精神。
  为了个性化刻画人物,本次改陈在对人物展示上,尝试突破以往烈士纪念馆人物肖像简历加照片、事件、文物的固化模式,通过增加英烈格言、英烈故事、口述历史、多媒体互动扩充屏等多角度表现形式,展示英烈人物的个性,精心创造人物画像并再以精湛的工艺如螺钿、漆雕、铜板、玻璃刻画等艺术的形式展现。
  《英雄壮歌》展展厅面积约6000平方米,展线长度1200米,共分8个展厅:序厅(名为照亮信仰的殿堂)、信仰的召唤、使命的执着、信念的坚守、民族的脊梁、胜利的奋争、时代的先锋、尾厅(名为‘仰望’)。前五个主题部分以上海革命斗争史为线、龙华英烈为主的编年体方式进行,第六部分改用专题体,将龙华精神之“祖国至上、无私奉献、锐意创新”进行重点展示,打破了以往每个陈展部分的独立模式,从整体上对陈展布局进行思考,使八个部分有机结合,呈现给观众一个完整的故事链。
   这次的改陈共设置了重点多媒体展项21个,其中三个亮点为序厅(名为“照亮信仰的殿堂”)、龙华二十四烈士多媒体雕塑剧场、以及尾厅(名为“仰望”)。序厅在局限的原建筑中构造了一个圣洁的大空间,采用了国内第一个动态雕塑多媒体音乐展示。通过仪式感的启动,英雄壮歌的主题音乐烘托氛围,雕塑由静转动,展示“祖国至上、无私奉献、锐意创新”汇聚为龙华精神后,与黑暗统治抗争,最终带来光明的过程。
序厅
序厅“照亮英雄的殿堂”给人耳目一新的感受。展厅正中展示的是由三组雕塑形成的雕塑群,配合现代异型玻璃雕塑、天幕影像及音乐,三组雕塑缓缓向展厅正中移动,最后组合成一组寓意爱国、奉献、创新的雕塑。整组雕塑为全国纪念馆首个动态雕塑。

多媒体雕塑剧场
多媒体雕塑剧场采用雕塑、光影、音乐、舞蹈、朗诵五维艺术的手法将龙华二十四烈士生动再现,向观众演绎英烈们由生而死、死而永生的感人故事。剧场使用全息技术投射出真人大小的影像,以现代舞的形式演绎了龙华二十四烈士的英雄事迹。
龙华烈士纪念馆社教部副主任俞丽佳:在纪念馆展陈上,这是一次史无前例的探索和突破。剧场在全息的应用上,采用了目前国际上最先进的硬件技术和国内拥有最丰富经验的全息制作团队。剧场全息影像的宽度将近10米;全息舞者均采用1比1真人等比;高分辨率LED成像和反射膜;DTS杜比环绕立体声。是目前国内在体量和质量上都首屈一指的全息舞台。
尾厅(“仰望”)
通过环幕影片播放英烈和上海建设创新之城、人文之城、生态之城的成果和远景。
更多数字展示展项

《情报游戏坊》让青少年参观者体验编密码、破密码、传情报、找情报、收电报、译电码等

馆内异形屏

在观众休憩区前方的墙上,设置了目前最大的多媒体魔屏展项。它显示的内容有三类,分别是:上海15085位烈士的英名录、龙华馆藏以及上海重要革命遗址。屏上所有的信息点都可以点开,看上去是一面屏幕墙体,其实际容量远远超过一个纪念馆,可以在这里自由观看比整体展览更多的内容。

展览主创团队选用了带有视频播放功能的恒温恒湿柜,不仅对日记本身进行了全面展示,还将上述重要情节以视频的方式进行展播。观众点击玻璃屏幕,即可“翻阅”俞秀松日记,让文物“活”起来。

将英烈的名字以大的体块,拼成墙体,用机械的方式,会感应观众的参观距离而里外伸缩,此起彼伏,给人一种特殊的视觉感受。

观众观看抗日音乐、电影戏剧和报刊,模拟在新四军驻沪办事处报名参军,身临其境感受历史。

69块屏幕播放与英烈相关历史人物的口述史

开设多媒体空间互动红色讲堂,兼具向边远地区学校的直播功能
让传统的展项“动”起来
《英雄壮歌》展在展项设计中为丰富展陈形式,充分利用机械原理,让传统的静态的展项活起来、动起来。以序厅为例,展厅正中展示的是由三组雕塑形成的雕塑群,三组雕塑人物线条流畅,力量感十足,配合现代异型玻璃雕塑及天幕影像及音乐,三组雕塑缓缓转动聚合,象征着龙华精神的凝聚。创新设置了《英名犹在》二十四烈士英名墙,打破人物纪念馆传统的英烈姓名静态雕刻,设置了烈士英名动态机械装置。
艺术品丰富多彩
在艺术品的创作上,坚持“精品意识”,聘请国内一流艺术家,创作传世艺术品。铜雕、浮雕中的人物形象栩栩如生,将音乐的旋律化为打动人心的语言,将舞蹈的动作编为英雄内心的表白,用国画的工笔刻画细节,用油画的写意表现气氛。
展陈数据
一、展陈人物:256位
二、展厅面积约6000平方米
三、展线长度约1300米
四、展厅结构:8个部分。序厅(“照亮信仰的殿堂”)、一信仰的召唤、二使命的执着、三信念的坚守、四民族的脊梁、五胜利的奋争、六时代的先锋、尾厅(“仰望”)。
五、英烈故事:80个
六、英烈格言:78条
七、版面照片:1500余张
八、文物、史料:400余件
九、口述史屏:69块(走访9个省、直辖市,80余个区县,采访百余位与英烈相关人物所得,录制总时长59小时,后期制作并使用口述史69位,剪辑后总时长11小时31分钟)
十、知识屏:52个(囊括事件46个,涵盖人物256人)
十一、内容扩充屏:29个,(涵盖历史事件的38个视频,总时长200多分钟)
十二、展项:22个,其中重点展项3个(序厅〔照亮信仰的殿堂〕、龙华二十四烈士多媒体雕塑剧场、尾厅〔信仰〕),特殊展项1个(多媒体空间互动红色讲堂)
十三、展项拍摄:拍摄总时长127个小时,共拍摄736个镜数。 十四、展线中出现的数字:(7613:解放上海时牺牲的解放军指战员的人数;15085:出处是《上海烈士英名录》编录人数。)
  新的工作正在开始,要在以智慧化纪念馆的转型探索中去创造无限的可能性,搭建起便捷的知识传播平台和交流互动平台;努力建成龙陵宣传教育中心、文物收藏中心、学术研究中心;让更多的社会公众特别是青少年群体走进龙陵,让越来越多的国际友人了解龙陵,感受上海厚重的红色文化和历史积淀,成为上海作为“党的诞生地”的一张传播名片。

——龙华烈士纪念馆馆长薛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