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秘世博广东五馆:声光互动视觉盛宴 传统现代完美结合(组图)
广东馆:全新科技打造5D特效电影
据省贸促会会长陈文杰介绍,广东馆有四大亮点:一座金色骑楼,再现广东传统建筑的传奇;一条骑楼街市,展示岭南特色的生活风情;一棵大榕树,体现小鸟天堂绿色生活的奇妙;一部高科技电影,表现震撼心灵的绿色生活。
广东馆分为三大展区,即:“绿色生活”、“绿色城市”、“绿色神话”展区。“绿色生活”展区以广东骑楼街市为原型,进行等比例复制,通过原汁原味的岭南骑楼街市风情,真实呈现广东城市独特的城市街区生活、商业文化、人文历史、使每一个进场观众可以感受到扑面而来的广东味,仿佛置身岭南天空下。“绿色城市”展区,观众宛若置身飞驰在南粤大地上的“城际列车”,全景式体验珠三角轨道交通发展,展现珠三角城市群城乡一体化的万千魅力。“绿色神话”展区将利用全新科技打造的5D特效电影,以鸟类的视角和特效电影震撼效果,表达出环境与人类生存与发展的密切关系。
广东馆用浓郁岭南建筑特色的“骑楼”为主要原型,在制作工艺上,吸取广东传统民间剪纸艺术、工艺手法,将骑楼外观抽象成简繁结合的精致图案。外立面上部,以骑楼建筑的图案为肌理,用金属薄片进行镂空,通过LED灯光的内部透射,光线从表皮金属间的缝隙渗透出来,晶莹剔透,显现出金色“剪纸骑楼”的独特效果。外立面下部,是骑楼特有的走廊。走廊内的墙面上用光栅图像手法处理的广东生活场景剪影,观众可从不同的角度,感受到不同的视觉效果。在展馆入口位于正立面转角处,门口设置两只采用仿真技术制作而成的南国醒狮。有参观者来到,狮子就点头致意,并用普通话、粤语、英语三种语言致欢迎词,活灵活现。
广州馆:将人水和谐广州“搬到上海”
“高科技与自然生态的结合”是广州馆的一大特色。广州馆采用大量的先进虚拟仿真技术、立体投影技术和互动投影技术,通过声光电,着力把视觉盛宴与观众互动完美结合起来,为观众营造能参与、能互动、身临其境的感觉,真正做到“将广州搬到上海”。
莫比斯环
莫比斯环内外两面长86米,宽度不等,环绕整个展区,取义自“∞”符号“无限循环”的概念,这一概念与“水”包容、和谐、“利万物而不争”的哲学思想相一致,同时也体现了对广州城市“人水和谐”的无限愿景。如此大规模的不规则带状LED是开创性的。
壁画长廊
位于展区中部,总长27米,高2.4米,选择“黄铜、不锈钢、木头、陶瓷、‘水’”五种材料的综合搭配铸造而成,分为“千年水城”、“十年治水”、“万年和谐”三个篇章,让参观者感受到广州两千多年来形成的城市水文化积淀,近十年来广州市政府“举全市之力治水”的行动与成果,以及对未来城市生活的展望。壁画长廊的材质和铸造凸显了历史厚重感,灵动的弧度表达出城市之美、水之美,体现了“花城”水环境特点和历史文化的独特性。
360度虚拟体验区
虚拟体验区是面积约70平方米的椭圆空间,采用虚拟仿真技术和虚拟互动技术,在360度环形屏幕上形成三维投影,配合地面投影,将广州“人水和谐”的现实美景逼真展现,观众还能与虚拟对象进行互动,如戏水摸鱼、在珠江上放烟花等,这些互动项目将大大增强观众的参与性与娱乐性。
《波罗全图》
广绣作品《波罗全图》选自清代崔弼编撰的《波罗外记》,是最早记录虎门珠江口至黄埔鱼珠的古珠江地图。图中表现了虎门、古波罗庙、鱼珠古码头的全貌。《波罗全图》由广绣大师陆柳卿耗时长达一年制作而成,刺绣画卷长达4.1米,全画用金丝绒线绣成,和以往的广绣作品在创作上有着很大的区别。《波罗全图》更注重的是刺绣技巧,摆脱了传统广绣的构图方式,采用黑底配金线的斜针新方法,将亭台楼阁、每一根梁柱都刻画得栩栩如生。深圳馆:“大芬丽莎”神秘的微笑。
深圳案例馆主题为《深圳,中国梦想实验场》,将以大芬村为叙事切入点,通过17件当代艺术作品集体叙事的形式,展现大芬村的变迁,再现深圳改革开放30年来的发展历程。展馆外立面为一幅长43米,高7米的“蒙娜丽莎”画像,不但是深圳馆最大的展品,也是全世界最大的集体创作的油画,由来自大芬村的507名画师绘制的999块画面组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