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有这样一个地方
绚丽多彩的灯光特效
趣味十足的互动体验
如同置身于魔幻世界
你的触碰可以唤醒水母、点燃烟花
极光从头顶洒下
你可以在北国之雪中翩翩起舞
还有灵动的花朵
脚步到达的地方
便能繁花盛开
……
你会向往吗?
“沉浸式”作为近来频繁出现的一个词汇,已经成为艺术活动的吸睛利器。华丽的展示效果,加上全方位的感官体验,成功圈粉了一大批观众,也在社交网络上掀起一股pick风潮。
继实体书店、画展、动漫主题展等沉浸式艺术展逐渐成为一种商业模式后,以话剧演出为主的现场沉浸式娱乐正在日益兴起。众多场景都需要新内容和观众建立联系,我们仿佛已经进入了“沉浸式时代”……
火遍全球的沉浸式艺术
实际上,“沉浸式”这个术语并非一个新概念。早在上世纪初,艺术家就已经开始尝试制造沉浸式的直观体验。
“沉浸式”是个舶来品
一类主打剧情的场景体验,以沉浸式戏剧为代表,起源于英国,受到美国百老汇文化沉淀的滋养,经环境式戏剧过渡而来。
一类更注重科技带来的场景体验,以teamLab制作的各类沉浸式体验为代表,共同点都是轻剧情、重场景体验。也许参与者无法复述剧情,但是依旧能记得一两个打动人的瞬间。
2010年4月,丹麦艺术家奥拉维尔·埃利亚松(Olafur Eliasson)和中国新锐建筑师马岩松合作的沉浸式展览《感觉即真实》,在尤伦斯当代艺术中心拉开帷幕。
丨在长近60 米的蜿蜒空间,红、绿、蓝三基色组成荧光灯阵,再把整个空间用雾充满,制造出一个人工的光谱空间,观众穿行其中,感觉真实又虚幻。
2013年,日本艺术家草间弥生的《我有一个梦》亚洲巡展在上海当代艺术馆的开启,便是将沉浸式艺术推向普罗大众的代表性作品。
丨在一间面积约25平方米、墙壁高度仅8英尺的封闭房屋内,镜子无限反射的红白波点,形成了一个让人置身其中几乎迷失方向的空间。
2015年,由英国艺术团体兰登国际(RandomInternational)创作的作品《雨屋》,继伦敦、纽约展出成功后,又在上海引起轰动。丨这场展览就是让观众“淋雨”。设计者在150平方米的场地里,在天花板上安装了一套传感器阵列,能让观众所到之处,大雨戛然而止。
随后,沉浸式展览在国内遍地生花。日本teamLab制作的《花舞森林与未来游乐园》中国巡演大排长龙,半年来在朋友圈一直霸屏;英国的《Sleep No More》(不眠之夜),登录上海以来一票难求;孟京辉《死水边的美人鱼》作为中国第一部原创沉浸式戏剧,引爆关注度……
无论是数字技术延伸了我们对艺术的想象,还是浸没式参与带来的全感官体验,沉浸式艺术都将观众带入了一个全新的维度。
沉浸式艺术为什么大受欢迎?
尽可能让观众完全融入自己想象的世界,这是自古以来艺术家们都渴望达到的创作境界,从巴洛克到极简主义,即便表现形式上大相径庭,但无不以此为目的。
只不过到了现在,随着科技的发展,使得艺术家向这个目标又迈进了一大步——平面绘画在三维中被实现,光影代替了油彩,空间置换了画布,全身心的体验取代了单一的视觉观看。
欣赏艺术的过程既好玩,又充满新鲜感。更重要的是,观众可以进入作品的内部,并且自由选择观看和感受作品的角度、方式,最终获得一种极具个性化的观感体验。
这样的“体验模式”代替了以往的“观看模式”,更加注重观众在艺术中的地位和作用,也增加了观众和作者、作品之间的互动。
沉浸式艺术的出现,让更多人怀着好奇之心走入其中,即使对作品的内涵不甚了解,也不妨碍去开开心心地玩一场,自然受到热捧。
沉浸式艺术提供的是一种充满情绪化的体验,自带互动性,让观众从被动观看到主动体验,在商品、营销植入和衍生品上承载了广阔的商业变现空间。
这种新型的场景革命,也让沉浸式主题乐园、沉浸式旅游演艺等成为大热IP,推动了文旅产业的发展。
对于情景类主题乐园设计而言,设计丰富的场景意味着通过情景化的主题故事演绎增加旅游产品的新奇感、复杂性和不可预料性,以此来诱导游客进入心流状态。
如今,国内外各景区、主题公园等纷纷布局沉浸式旅游体验项目,极大地丰富了游客的旅游体验,这是对传统走马观花游的一种颠覆。在越来越智能化、越来越科技化的未来,沉浸式旅游体验将成为文旅行业中重要的一环。
未来
还会有哪些沉浸式艺术爆款出现
文化、旅游、艺术
又会以哪些更加多元的方式呈现
让我们拭目以待
TMTT 华创全息 :深耕于视觉创意领域,积累了大量的各种多媒体项目经验。经过近10年的蕴育成长为专业的视觉工程服务商,业务涵盖数字化展厅、多媒体演艺、影视动漫三大部分。为华北,华东,华中,华南大型的数字创意展示项目工程、360°全息,270°全息,3D Mapping及特种影片、多媒体展项应用集大成者,为政府、企业、房地产提供一站式服务。
官网:http://www.tmttcg.com
公司微信公众号:TianXiangZhengHe
电话:13808618551
艺术·科技·互动
创新·设计·技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