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地震小屋” 孩子们大呼“晕”
体验内容:体验地震小屋,感受地震时房屋晃动;进入火场逃生通道,学习在危险环境中如何逃生;体验消防灭火等。
第一次进入地下“防空洞”,孩子们都被里面的实物震撼了;而“地震小屋”让孩子体会到了地震来时房屋晃动的感觉……
昨日,“晨报超级兴趣班”带孩子们走进沈阳市人民防空教育馆。
本期活动创下了“超级兴趣班”开办以来,一次性参与人数之最——达到了95人。
兴趣点一:“空袭”逃生
兴趣指数:★★★★
幻影成像
模仿空袭“逃生”
人民防空教育馆建在地下二层,孩子们通过电梯下到里面后,就“炸锅”了。
“这里就像迷宫啊”、“这大铁门太厚了”、“这下炸弹也炸不到我啦”,孩子们看什么都觉得新鲜。
不同历史时期的通讯警报器,不同类型的空袭武器,让孩子们恋恋不舍,问题也是一个接一个。
最刺激的是“幻影成像——警钟长鸣”环节,解说员杨淞惠说,这是一场虚拟的“空袭”逃生演示,利用幻影成像技术、实景模型、声光电等高端技术,虚拟展示城市街区遇空袭如何逃生以及空袭危害。
随着空袭警报响起,警车、救护车也相继出动,居民在救护人员的指挥下,有组织地躲进“防空洞”,紧跟着空中有飞机飞过,地面上响起了炸弹声。
“在情况允许的情况下,最好把燃气彻底关闭,可以减少损失。”解说员说,进入地下掩体,一定要有序,听从指挥,切忌乱跑乱撞,虽然现在是和平年代,但防空意识还是应该有的。
兴趣点二:钻地震小屋
兴趣指数:★★★★★
地震小屋倾斜
人进去就晕
在体验地震环节,孩子们更精神。
在一个模仿地震晃动的铁笼子上,前面有电视屏幕,播放地震来时的晃动画面,铁笼子也跟着晃动。
“晃起来,心里就是悬空那种感觉。”9岁的唐萌说,多晃一会,腿都软了。
进入地震小屋,墙壁、地面都是倾斜的,如果不扶着栏杆,很难走出来。“拽着点我,这屋子不停晃动,真受不了!”9岁的何佳瑞嚷嚷着。
焦媚说:“其实这里没有摇晃,是视觉差造成的,这个屋子始终和地面保持着12度的倾斜,所以给人的感觉总是站不稳。
兴趣点三:体会火场逃生
兴趣指数:★★★★
进消防通道
要降低身姿
进入火场逃生体验环节,有的孩子胆怯了。
一旁的解说员赶紧说:“不是真着火,这里就是一个逃生通道,会有烟,教你如何快速逃生。”
解说员介绍,逃生时应贴近地面,可避免吸入烟气,最简易的方法就是用毛巾、口罩蒙鼻,用水浇身,降低身姿,严重时要匍匐前进。如果通道被烟封阻,应背向烟火方向离开,逃到天台、阳台处。另外,遇火灾千万不可乘坐电梯。
兴趣点四:灭火体验
兴趣指数:★★★
拿灭火器
没“拉弦”就喷
在灭火体验区的屏幕上,孩子们看到“着火了”。
“快灭火!愣着干啥。”9岁的杨淇浩说着,操起灭火器就喷,可不管怎么按,里面的火就是不灭。
解说员说,这里是通过播放的影音资料,模拟火场扑火。拿灭火器,第一步别忘了把保险销拔了,否则打不开。和电有关的起火,最好用干粉灭火器,先上下颠倒几次,使筒内的干粉松动,然后让喷嘴对准燃烧最猛烈处。木材、棉布等引起的火灾,可用泡沫灭火器。
听明白后,孩子们再次拿起灭火器,先拔掉保险销,再对着屏幕喷,很快火就灭了。
体验感言
“建在地底下,这就是在钻地洞呀!”
“我们都成‘土行孙’啦!”
——刚进地下二层的教育馆,8岁的马天皓和13岁的周晓媛说。
“大铁门真厚,这就是铜墙铁壁啊!”
“门一关,我们全成‘瓮中之鳖’了。”
——听别人说门厚,9岁李炅用了不恰当的成语,把旁人都逗笑了。
“脑门上盖一个‘战斗机印戳,炸你们。”
“我来一个‘导弹印戳’,轰你,看谁厉害!”
——有一个印着各种飞机、导弹、警报器的印章,可以随便盖作为留念,8岁的沈懿莹和8岁的于飞说。
沈阳最早警报器
起初是用来报时的
在人防教育馆里藏着一个“宝贝”,它就是沈阳最早的警报器,已经有70多年的历史了,
沈阳市人防办兰景东处长介绍,“九一八”事变后,日伪在铁西区建立了一些工厂,并选择在一些大工厂安装了这种警报器,因为当时缺少钟表,所以最初是用它来鸣笛报时的,后来才把它用于防空警报。
解说员李妮说:“据调查,目前沈阳仅存3部,这是保存最为完整的一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