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记者了解到,身为国家“211 工程”重点建设高校以及世界一流大学建设高校的郑州大学,始终致力于推动新技术与新思维在教学领域的落地应用,以此不断增强学生的学习能力与专业素养。其中,该校考古与文化遗产学院的朱津副教授在《古代陵寝制度》课程建设上成果斐然。
陵墓作为中华文明的关键物质载体,全方位呈现了古代王朝的政治体制、社会经济状况以及思想文化风貌。朱津副教授运用课堂讲授、实地参观考察以及虚拟场景复原等多种教学手段,深入剖析古代陵墓的构成要素与文化意蕴。特别是充分运用东汉帝陵、北宋皇陵的考古发掘数据,借助建筑复原、虚拟现实等前沿技术,精准还原古代陵墓的历史原貌,让学生在掌握古代陵寝知识的过程中,深刻体会到科学技术在文化遗产保护与展示利用领域的广阔前景。
据悉,将虚拟现实技术融入《古代陵寝制度》课程教学后,学生对古代陵寝相关知识的理解与掌握程度显著提高,课堂参与热情与积极性也大幅增强。目前,郑州大学考古与文化遗产学院正积极推进古代陵寝的数字化建设进程,通过广泛收集和系统整理大量文献资料与考古成果,成功构建并持续完善古代陵墓数据库以及虚拟展示云平台。
“古代陵墓研究向来是郑州大学考古学科的优势特色领域,在学科首席特聘教授韩国河的引领下,我们开展了系统性的考古调查、发掘、研究及保护工作,并取得了丰硕的研究成果。”郑州大学考古与文化遗产学院相关负责人介绍道,2023 年,郑州大学成立了考古学学科建设创新中心,持续推动学科交叉融合,积极探索教学与科研的创新思路与模式。


















微信分享
新浪微博
QQ空间
复制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