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瓜州丝路文化数字展示中心项目(8K3D 球幕影院、博物馆、沉浸式数字体验中心等区域)方案设计项目招标文件”的更正公告 瓜州丝路文化数字展示中心项目(8K3D 球幕影院、博物馆、沉浸式数字体验中心等区域)方案设计项目于2024年5月29日在酒泉市公共资源交易中心网站发布招标公告及招标文件,2024年6月19日上午9时00分开标,现对该项目招标文件作如下更正: 一、招标文件变更: 原招标文件 第四章 设计条件及技术要求: 二 、建设项目设计任务书 1.设计范围、内容及要求 (5)博物馆 瓜州位于丝绸之路的黄金地段,是敦煌艺术的中心地带,是多民族文化相互交流的大舞台,是连接中原、西域和中亚、西亚的交通要道,是草圣张芝的故乡,是佛教东渐的重要通道和遗存地,历代各族人民在这里创造了丰富多影的文化瑰宝,遗留下大量的文化遗产和文物遗存。 本项目博物馆展陈区域为7000㎡,除基本陈列展览历史文物展外,还需设置常设展厅3个,主题分别为瓜州新能源建设成就展、瓜州珍稀自然资源标本展、瓜州农耕文化展、临时展厅1个。 投标人应结合时代精神和社会发展需求,突出瓜州历史文化特色,设计出满足观赏要求的展示空间,打造合理的游客流线设计,确保参观者轻松浏览展品,避免拥堵和混乱。采用多样化的展示方式和合适的照明突出展品的特点和细节,营造适宜的氛围。充分考虑舒适性和无障碍设施,提供舒适的参观环境,包括适宜的温度、通风和座位,设置无障碍通道和轮椅坡道等。设计还需考虑展品的保护和参观者的安全,如防火、防盗和紧急出口等,并融入教育元素,如解说牌、讲解服务或教育活动,以增强参观者的学习体验。博物馆馆藏展品将结合本项目设计展陈重新布设,精选瓜州县最精美的文物,讲述瓜州灿烂的历史文化和人文精神,透过历史的精彩瞬问,吸取开创未来的智慧与光华。 目前馆藏建档文物共有2089件(套),实际共计4893件(套)。其中一级文物13件(套),二级55件(套),三级108件(套),珍贵文物共计176件(套)。 博物馆展陈方式和设计布局的原则 1、坚持“以人为本”原则 坚持以人们的需要为出发点和落脚点,注重参观者自身的感受和效果,与参观者发生共鸣,使参观者感受深刻,使其理解和领悟藏品的历史文化内涵,获取更多的文化知识,提升展示的艺术性和科学性,准确把握参观者的心理需求,按照观众的需求,精心设计展陈设计大纲,保证达到最佳的展陈效果。 2、坚持艺术性原则 博物馆的藏品需要通过具有艺术特点的展示方式表现出来,赋予藏品新的表现力,要将艺术性融人展陈设计的各个环节和步骤中。 3、坚持系统性原则 博物馆展陈设计是一个系统性工作,要提升空间布局的有效性和针对性,科学合理高效地利用博物馆展陈空间,实现空间布局结构的科学合理创新。 4、坚持安全性原则 文物藏品具有不可再生性,在展陈设计方面,要对设计方案的安全性进行充分论证,包括展陈的材料要采用环保、阻燃材料,尽量采用环保的装潢材料。确保展柜牢固,密封性好,配备恒温、恒湿、防震、报警装置,防止人为和自然因素对文物造成破坏。 博物馆展陈理念 展陈理念将集中突出时代特征、人文特色、史学特性、瓜州特点,灵活运用各种现代展陈设计语言和手段,结合丰富馆藏,纵古观今,融自然、历史、人文于一体,力求以当代艺术理念和先进的展示手段烘托、凸显瓜州重要地位和深厚的历史、人文积淀,抒发瓜州儿女对祖国、民族、家乡的深厚真挚情感。努力实现思想性、艺术性的完美统一,使之成为观众心往神驰,口碑相传之地,成为弘扬爱国主义和普及瓜州历史教育的重要场所,成为瓜州儿女守护、传承、运用珍贵文化遗产的基地,为壮美瓜州增添亮丽名片。要遵从因地制宜的原则,充分融合地方文化特色,展现博物馆的魅力,通过展陈设计手法充分表现出来,全面展示新石器时代至明清时期的瓜州政治、经济、文化、历史状况。展柜展架根据文物特点进行适当个性化设计、制作精美、仿真、大小适中。合理运用多媒体展示技术和声光电手段。多媒体展示技术和声光电等技术手段,在实际运用中充分考虑运行的可靠性、安全性、趣味性和操作的简易性,日常的运转和维修方便。博物馆陈列中,采用的场景布置法,突出表现某件文物展品,在陈列中意想一个场景,让观众能生动、形象地明了文物的内涵。根据展厅容量及游客参观线路安排确定各展厅具体布展位置,参观流线做到顺畅、连贯、易辨、不交叉、不逆流、不漏看,以逆时针方向参观流线,走向科学、合理。 重点展品包括: 象牙造像,俗称象牙佛。清雍正初年发现于瓜州榆林窟。根据雕刻技法和艺术风格判断,属印度恒河上游巴拉胡提王朝犍陀罗佛教艺术风格,相当于中国唐初的艺术作品,是唐初中印文化交流的历史见证。原件收藏于中国国家博物馆。 清木雕八仙拐杖,栒子木木质,长1.12米,直径2.5厘米,馆藏一级文物。1985年4月,由瓜州县博物馆原副馆长李春元于东千佛洞窟区北岸小窟内发现。整个拐杖雕工精细、形象逼真、雕刻技法高超,人物及图案造型布局紧凑美观,为清代不可多得的木雕艺术精 品,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唐三彩胡人俑:1995年锁阳城M2墓发掘入馆,馆藏三级文物。三彩,站立状,头戴头盔,右手平举,上着绿,棕褐釉色,翻领大衣下身着棕色和绿色裤子,足登马靴,踏于椭圆形底座之上。 唐三彩仕女俑:1995年锁阳城唐墓M2发掘入馆,馆藏三级文物。三彩,呈站立状,低髻盘成圆形,身着绿、黄相间长裙,只露足尖,双手交叉抱衣物。该藏品为当时的陪葬品。 唐三彩褐釉马:1995年锁阳城唐墓M2发掘入馆,馆藏三级文物。马呈站立状,白胎,通体施棕褐色釉,部分釉彩剥落呈斑驳状。该藏品为当时的陪葬品。 唐三彩骆驼:1995年6月在锁阳城唐墓M2发掘入馆,馆藏三级文物。白胎,通体施棕色、黄色釉,头部、颈下部、前腿上部和前蹄施黑釉。呈站立状,昂首嘶鸣,体态健硕。该藏品为当时的陪葬品。 五代千手千眼观音绢画,长76cm,宽60cm,馆藏一级文物。1982年在考查东千佛洞时,由瓜州县文化馆张淳、榆林窟胡开儒在7窟发现。1988年博物馆成立后收藏入馆。整个画面以红绿为主色调,画幅虽小,但内容丰富,类似题材的绢画在我国实为罕见,这幅历经千余年,而今仍色彩艳丽的绢画,堪称难得的艺术瑰宝。 东汉青铜马:2000年潘家庄汉墓发掘,后移交入馆,馆藏二级文物。器形完好,青铜质地,长25.5厘米,高37.3厘米,马呈站立状,昂首向前做嘶鸣状,马鞍上有8个铸孔,马尾部有一孔。该藏品为东汉时期的陪葬用品。 新石器时代骨珠项链:1986年在兔葫芦遗址发掘,共215颗,直径0.7厘米,厚0.4厘米,保存完整。用动物的骨头打磨成圆柱状,中间穿一孔串起来,制作精美。该藏品为新石器时代装饰品。 西夏印本经版画,1987年10月8日,瓜州县博物馆工作人员调查时发现于瓜州东千佛洞1号泥梵塔窟,遂入馆收藏。1998年8月,国家文物鉴定委员会杨伯达等先生鉴定为一级文物。 变更为: 第四章 设计条件及技术要求: 二 、建设项目设计任务书 1.设计范围、内容及要求 (5)博物馆 瓜州位于丝绸之路的黄金地段,是敦煌艺术的中心地带,是多民族文化相互交流的大舞台,是连接中原、西域和中亚、西亚的交通要道,是草圣张芝的故乡,是佛教东渐的重要通道和遗存地,历代各族人民在这里创造了丰富多影的文化瑰宝,遗留下大量的文化遗产和文物遗存。 本项目博物馆展陈区域为7000㎡,除博物馆区域陈列展览基本历史文物展外,还需设置常设展厅4个和1个临时展厅,一楼常设展厅面积为827㎡和609㎡,二楼常设展厅面积为1200㎡和780㎡,临时展厅为435㎡。 投标人应结合时代精神和社会发展需求,突出瓜州历史文化特色,设计出满足观赏要求的展示空间,打造合理的游客流线设计,确保参观者轻松浏览展品,避免拥堵和混乱。采用多样化的展示方式和合适的照明突出展品的特点和细节,营造适宜的氛围。充分考虑舒适性和无障碍设施,提供舒适的参观环境,包括适宜的温度、通风和座位,设置无障碍通道和轮椅坡道等。设计还需考虑展品的保护和参观者的安全,如防火、防盗和紧急出口等,并融入教育元素,如解说牌、讲解服务或教育活动,以增强参观者的学习体验。博物馆馆藏展品将结合本项目设计展陈重新布设,精选瓜州县最精美的文物,讲述瓜州灿烂的历史文化和人文精神,透过历史的精彩瞬问,吸取开创未来的智慧与光华。 目前馆藏建档文物共有2089件(套),实际共计4893件(套)。其中一级文物13件(套),二级55件(套),三级108件(套),珍贵文物共计176件(套)。 博物馆展陈方式和设计布局的原则 1、坚持“以人为本”原则 坚持以人们的需要为出发点和落脚点,注重参观者自身的感受和效果,与参观者发生共鸣,使参观者感受深刻,使其理解和领悟藏品的历史文化内涵,获取更多的文化知识,提升展示的艺术性和科学性,准确把握参观者的心理需求,按照观众的需求,精心设计展陈设计大纲,保证达到最佳的展陈效果。 2、坚持艺术性原则 博物馆的藏品需要通过具有艺术特点的展示方式表现出来,赋予藏品新的表现力,要将艺术性融人展陈设计的各个环节和步骤中。 3、坚持系统性原则 博物馆展陈设计是一个系统性工作,要提升空间布局的有效性和针对性,科学合理高效地利用博物馆展陈空间,实现空间布局结构的科学合理创新。 4、坚持安全性原则 文物藏品具有不可再生性,在展陈设计方面,要对设计方案的安全性进行充分论证,包括展陈的材料要采用环保、阻燃材料,尽量采用环保的装潢材料。确保展柜牢固,密封性好,配备恒温、恒湿、防震、报警装置,防止人为和自然因素对文物造成破坏。 博物馆展陈理念 展陈理念将集中突出时代特征、人文特色、史学特性、瓜州特点,灵活运用各种现代展陈设计语言和手段,结合丰富馆藏,纵古观今,融自然、历史、人文于一体,力求以当代艺术理念和先进的展示手段烘托、凸显瓜州重要地位和深厚的历史、人文积淀,抒发瓜州儿女对祖国、民族、家乡的深厚真挚情感。努力实现思想性、艺术性的完美统一,使之成为观众心往神驰,口碑相传之地,成为弘扬爱国主义和普及瓜州历史教育的重要场所,成为瓜州儿女守护、传承、运用珍贵文化遗产的基地,为壮美瓜州增添亮丽名片。要遵从因地制宜的原则,充分融合地方文化特色,展现博物馆的魅力,通过展陈设计手法充分表现出来,全面展示新石器时代至明清时期的瓜州政治、经济、文化、历史状况。展柜展架根据文物特点进行适当个性化设计、制作精美、仿真、大小适中。合理运用多媒体展示技术和声光电手段。多媒体展示技术和声光电等技术手段,在实际运用中充分考虑运行的可靠性、安全性、趣味性和操作的简易性,日常的运转和维修方便。博物馆陈列中,采用的场景布置法,突出表现某件文物展品,在陈列中意想一个场景,让观众能生动、形象地明了文物的内涵。根据展厅容量及游客参观线路安排确定各展厅具体布展位置,参观流线做到顺畅、连贯、易辨、不交叉、不逆流、不漏看,以逆时针方向参观流线,走向科学、合理。 重点展品包括: 象牙造像,俗称象牙佛。清雍正初年发现于瓜州榆林窟。根据雕刻技法和艺术风格判断,属印度恒河上游巴拉胡提王朝犍陀罗佛教艺术风格,相当于中国唐初的艺术作品,是唐初中印文化交流的历史见证。原件收藏于中国国家博物馆。 清木雕八仙拐杖,栒子木木质,长1.12米,直径2.5厘米,馆藏一级文物。1985年4月,由瓜州县博物馆原副馆长李春元于东千佛洞窟区北岸小窟内发现。整个拐杖雕工精细、形象逼真、雕刻技法高超,人物及图案造型布局紧凑美观,为清代不可多得的木雕艺术精 品,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唐三彩胡人俑:1995年锁阳城M2墓发掘入馆,馆藏三级文物。三彩,站立状,头戴头盔,右手平举,上着绿,棕褐釉色,翻领大衣下身着棕色和绿色裤子,足登马靴,踏于椭圆形底座之上。 唐三彩仕女俑:1995年锁阳城唐墓M2发掘入馆,馆藏三级文物。三彩,呈站立状,低髻盘成圆形,身着绿、黄相间长裙,只露足尖,双手交叉抱衣物。该藏品为当时的陪葬品。 唐三彩褐釉马:1995年锁阳城唐墓M2发掘入馆,馆藏三级文物。马呈站立状,白胎,通体施棕褐色釉,部分釉彩剥落呈斑驳状。该藏品为当时的陪葬品。 唐三彩骆驼:1995年6月在锁阳城唐墓M2发掘入馆,馆藏三级文物。白胎,通体施棕色、黄色釉,头部、颈下部、前腿上部和前蹄施黑釉。呈站立状,昂首嘶鸣,体态健硕。该藏品为当时的陪葬品。 五代千手千眼观音绢画,长76cm,宽60cm,馆藏一级文物。1982年在考查东千佛洞时,由瓜州县文化馆张淳、榆林窟胡开儒在7窟发现。1988年博物馆成立后收藏入馆。整个画面以红绿为主色调,画幅虽小,但内容丰富,类似题材的绢画在我国实为罕见,这幅历经千余年,而今仍色彩艳丽的绢画,堪称难得的艺术瑰宝。 东汉青铜马:2000年潘家庄汉墓发掘,后移交入馆,馆藏二级文物。器形完好,青铜质地,长25.5厘米,高37.3厘米,马呈站立状,昂首向前做嘶鸣状,马鞍上有8个铸孔,马尾部有一孔。该藏品为东汉时期的陪葬用品。 新石器时代骨珠项链:1986年在兔葫芦遗址发掘,共215颗,直径0.7厘米,厚0.4厘米,保存完整。用动物的骨头打磨成圆柱状,中间穿一孔串起来,制作精美。该藏品为新石器时代装饰品。 西夏印本经版画,1987年10月8日,瓜州县博物馆工作人员调查时发现于瓜州东千佛洞1号泥梵塔窟,遂入馆收藏。1998年8月,国家文物鉴定委员会杨伯达等先生鉴定为一级文物。 三、本次更正后开标时间不变(2024年6月19日上午9时00分),望各投标人悉知。 四、其他说明 1.本次招标公告及招标文件的答疑、补遗及澄清文件,以及与本次招标投标有关的通知,招标人或招标代理机构通过酒泉公共资源交易瓜州分中心网站发布,投标人须自行登陆下载。投标人未登陆或未及时登陆下载的,后果自负。 2.招标人或招标代理机构通过上述方式发布的答疑、补遗及澄清文件,以及与本次招标投标有关的通知,视同投标人已经及时收到。 甘肃全标项目管理有限公司 2024年5月31日
****部分为隐藏内容,仅对黄金会员、白金会员、钻石会员开放
黄金会员、白金会员、钻石会员请登录会员后台查看完整招标信息
如有疑问请请咨询:180187011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