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进一步激励全市建筑施工企业加大科技创新力度,创建智慧工地,建设智慧工程,构建智慧城市,推动建筑业持续高质量发展,按照《北京市建设工程安全质量及智慧管理标杆工地观摩学习活动实施方案》,9月22日,北京市住房城乡建设委在北京南部区域中建八局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城南院区项目,举办北京市建设工程安全质量及智慧管理标杆工地观摩学习活动。市住房城乡建设委监督总站一级调研员胡向东出席活动并讲话。全市部分建设单位、施工单位、监理单位相关负责人及各工程项目相关负责人等600余人参加了此次活动。
胡向东同志对全市建设工程智慧工地创建、安全质量测评工作提出五项具体要求:一是增强首都意识,积极开展智慧工地创建活动;二是坚持新发展理念,提升智慧工地建设质量;三是注重循序渐进,实施接地气的智慧工地做法;四是强化责任意识,持续开展风险定级与安全质量测评;五是坚持疫情常态化管控,确保工地零感染。
中建八局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城南院区工程建设项目负责人介绍了“智慧工地”创建的经验和亮点。项目紧紧围绕智慧建造服务施工生产的基本理念,采用医疗类建筑智慧化工地模块,涉及AI人脸识别、违章采集、自动喷雾降尘、BIM沉浸式VR、全息投影交互等特色项,以及劳务、进度、质量、安全、物料、党建、工程资料、BIM模块等常规项,利用云计算、互联网、物联网等新技术对项目生产实施多维度数据采集、分析,建立智慧工地数据中心,助力打造精品工程。
在讲解员的带领下,与会人员分批观摩了工程办公区、党建长廊、智慧展厅、施工现场、工友生活区等。通过宣传展板、现场解说、沉浸式体验等方式,让观摩人员全方位了解工程的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的使用情况。整洁有序的工地、智能化的管理模式、安全质量样板等亮点做法让观摩人员驻足观看、不时交流。
与会人员纷纷表示,此次观摩活动,多方位展示了标杆工地科技创新和智慧工地管理水平,进一步提高了思想认识、明确了建筑工程智能化管理的方向,具有很强的前瞻性和指导性。大家表示将以此次观摩为契机,树立精品意识,加大科技创新力度,积极开展智慧工地创建工作,全力打造人民满意的高品质工程。
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城南院区工程“智慧工地”亮点介绍
智慧科技覆盖全面生产
1、北大南院项目创新应用沉浸式BIM VR CAVE屏空间技术,可以实现精装修方案比选、群体安全体验教育、群体虚拟仿真教学、群体技术交底、模拟环境听取汇报、虚拟环境内漫游等特色功能,尤其前三项功能对北大南院项目的建设带来了巨大效益。
(1)通过精装修方案比选功能,对医院项目精装修区域进行沉浸式交互体验,在模型内部进行方案替换调整,通过两两正交组合,实现每个功能房间或区域内千余种方案比选,提升了各方参建人员对于精装方案的理解,加速了精装方案确认周期,为后续施工穿插创造了有利条件,节省了施工工期,同时减少了实体样板数量,降低了施工成本。
(2)通过虚拟仿真教学功能,对项目近两年累计30余名新生进行了施工实操及安全事故应急处置进行了可视化培训,促进新生更快融入施工管理环境,提升新生项目理解力及危险源辨识能力,同时根据项目实施阶段,有针对性的开展管理人员群体安全沉浸式体验教育,提升了项目全体人员的安全意识及安全施工的能力。
2、项目建立智慧工地数据管控中心,基于云筑智联智慧平台,通过外部监测硬件、依托于互联网、物联网、云计算等技术对项目生产进度、质量、安全、物料、劳务、资料、党建以及设备监控等进行多维度数据收集、统计及分析,通过后台数据的自处理,北大南院项目对分包单位、劳务班组进行综合评比,对上述单位安全文明生产活动进行打分考核,量化安全行为之星、质量工匠之星等荣誉称号的评选,同时对农民工工友工资的发放提供考勤数据支撑,北大南院项目自开工至今未发生一起农民工讨薪事件及安全事故。
3、项目设置全息沙盘,集中展示项目4D建造过程,明确各分部分项工程穿插时间,同时可以根据项目实际施工阶段,调整全息沙盘内容,全息沙盘的应用,体现了北大南院项目施工组织设计的科学性、合理性,同时为工程建设提供了可视化信息说明,加深了各参建单位对于本项目的深刻认识。
绿色环保引领行业发展
北大南院工程作为北京市首例应用大跨度防尘天幕系统的项目,基于智慧工地数据管控平台,通过人工遥控及与扬尘监测联动两种模式,实现通过手机端、网页端远程控制,操作便捷、智能降尘。项目自应用防尘天幕以来,达到了以下效果:
1、解决了施工和环保的矛盾:既便于施工作业,又满足了环保对扬尘防控的要求;
2、节省工期:在防尘天幕系统下正常施工,消除了盖网-揭网-出土的工序环节,并且降低了恶劣天气对出土的影响,大大加快了施工进度;
3、节约成本:降低文明施工人员配置,节省多次重复覆盖的人工费和材料费;
4、降低火灾隐患:防尘天幕采用定制网布,具备阻燃性能;
5、有利于施工作业:实现大跨度、无支撑,便于现场正常施工和垂直运输;
6、循环利用:系统装置可周转利用,绿色节能;
7、降低土壤污染:防尘网耐久性强,不像传统防尘网暴晒易疲劳破坏,降低了对土壤污染问题;
8、夏季作业时,为施工作业人员提供优良的职业健康环境;同时基坑立体全封闭,减少了对周边居民的干扰。
BIM技术助力品质提升
1、北大南院项目创新利用全景图及抖模技术,将不同楼层、不同仓格结构等BIM模型信息纳入二维码中,形成BIM模型地图,将BIM模型信息带到施工现场,使每个管理人员都可实现移动端查看BIM模型,丰富了管理手段,将项目建造管理可视化。通过BIM模型地图技术进行施工过程管控,项目实现现场无纸化、信息化交底,在结构施工阶段提高了一次验收合格率,避免返工整改,节约了施工成本及节省了施工工期。
2、项目应用MR技术(混合现实技术),实现不同专业间协同交流,增强对排布方案,施工顺序及图纸理解,提高现场施工效率。项目应用MR技术施工,解决了项目现场存在的以下问题:
(1)结构留洞问题。确定现场管线和预留洞的精准位置,减少对结构(混凝土结构及二次结构)二次破坏。
(2)装修吊顶高度问题。确认各专业管线空间布局最合理路径,保证了吊顶高度,最大限度增大建筑使用空间。
(3)返工问题。按照MR技术指导施工,避免各管线之间,管线与结构之间的碰撞问题,避免二次施工问题。
(4)工序问题。解决了机电与土建、精装修专业之间的施工冲突问题。
(5)图纸审核及技术交底问题。弥补原设计的不足,降低图纸审核工作量,增强技术交底可视化,使作业人员对施工内容有更直观、更清晰的认识。
(6)管线交替施工定位偏差问题。现场机电各专业管道同时施工,使用AR技术,避免了先施工的管道占用其他专业管道路径,从而保证机电施工完成后空间布局最优。
3、应用三维扫描仪开展实测实量。通过三维扫描获取三维点云模型,与BIM模型对比分析,对管线预留预埋位置精度进行复核。北大南院项目作为综合性医疗类建筑工程,医疗系统、机电系统管综排布错综复杂,应用三维扫描仪,对已施工部位进行扫描,生成点云数据匹配BIM模型,将安装误差反馈到BIM模型内,重新进行专业间碰撞检测,调整BIM模型,实现策划-实施-检查-处置的闭环管理技术。
****部分为隐藏内容,仅对黄金会员、白金会员、钻石会员开放
黄金会员、白金会员、钻石会员请登录会员后台查看完整招标信息
如有疑问请请咨询:180187011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