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7月,河南省多地遭遇极端强降雨,郑州更是遭遇百年不遇的洪涝灾害。现在,郑州市区的涝渍已逐渐消退,但留给这个城市的伤痛尚需时间疗愈。
灾后恢复与重建工作虽正在推进,但有不少人提出,我们应该检视此次天灾中暴露的防洪排涝问题,以避免更多灾难的发生。
然而,在江西省赣州市有那么一座被誉为“千年不涝”的城市地下排水系统。
北宋之前,赣州古城常年饱受水患,直至宋熙宁年间,刘彝担任虔州知军时,他在前人的基础上,“作水窗十二,视水消长而启闭之,水患顿息”,并根据街道布局和地形特点,采取分区排水的原则,完善了两个排水干道系统。由于两条排水沟的走向形似篆体的“福”、“寿”二字,故名福寿沟。
福寿沟自初建至今已历近千年,由于其依据赣州古城的独特地理特点形制的科学性、合理性和实用性,使得赣州古城常年不涝,至今还在使用。
因此,它成为中国古代城市地下排水系统的样板,受到了世界的关注;其科学理念对现代城市建设,具有一定的借鉴价值!为了了解这 “千年不涝”的秘密,当地政府还为此建造了福寿沟博物馆,那么跟随小编一同去一探究竟吧!
国内唯一的地下排水系统博物馆——福寿沟博物馆占地12593平米,建筑面积10871平米。博物馆内展示着福寿沟的修建背景、结构组成、建造技艺、科学原理。让游客充分感受赣州先民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见证人类古代水利史上不可复制的历史奇迹。
值得惊讶的是!本次博物馆首次展示了一段已挖掘并还在正常使用的福寿沟遗址,让游客能够零距离感受赣州先人造沟、治水的高超智慧。
福寿沟因排水沟的走向形似篆体的“福”“寿”二字而得名,是我国古代基础的城市下水道工程,是当时一项重大的发明与创举,也是世界上最早的城市下水道。这一套近千年前古人创设的地下排水系统,是一个至今还在发挥作用的“活文物”,更被誉为千年不朽的“城市良心”。
在展陈设计上,我们巧妙利用镜面、投影、结构、艺术装置等互动体验方式,沉浸式虚拟漫游,给大家带来了一场“真实”的穿越之旅!
动人的治水故事
福寿沟博物馆共分为三层,地上两层,地下一层。大厅色彩明亮,氛围温馨,风格雅致,打破了传统的冰冷展陈模式。二层主要是博物馆的特展区、研学区、办公区,一层及地下一层是主要的展陈区域。
展陈区域由序厅、福寿溯源、福寿智慧、海绵城市、他山之石、传承后记六大部分组成。
序厅
走进序厅,映入眼帘的是赣州老城区的城市投影沙盘模型,模型展示了赣州城四周环水、形似龟背的地势。
这里,小编手里还有一个有趣的传说!话说赣州城底下有一只神龟,每逢下雨整个城市就会浮起来,使百姓免受水患。神龟自是没有,奥秘就隐藏在“龟背”上闪烁的灯光里,这便是大名鼎鼎的福寿沟——古人打造的地下排水系统,正是它保护赣州城千年不涝,守护一方百姓平安。
福寿溯源
赣南地区作为一个相对独立的地理单元,向东是与福建交界的武夷山脉,向南是与广东交界的南岭,向西是与湖南交界的罗霄山脉。赣南水系由此从东、南、西三面发端,向赣州盆地汇合。
赣州古城位于章水、贡水交汇处,地势低洼,虽为交通便利、易守难攻之地,但雨季来临时,拒外水、排内涝成为城市面临的一大难题。
“福寿溯源”展厅空间布置和赣州水系走向相似,游客仿佛沿着章水河道前行,“两岸”以艺术模型和动画影像展现了赣州城市发展史上有着重要影响的几位主政者及其故事。
从东晋高琰建城、唐末卢光稠扩城到北宋孔宗翰固城、刘彝修筑福寿沟,再到清代文翼、魏瀛复修,一座城市的发展史与本地官民治水史交相辉映。
北宋嘉祐年间,虔州(今赣州)知府孔宗翰伐石冶铁、浇筑城墙,以防汛期河水倒灌。高大结实的城墙挡住了城外的洪水,但城内积水也被堵住,较易出现内涝。
熙宁年间,理学家兼水利专家刘彝主政赣州时,精心设计、修建排水系统,“造水窗十二,视水消长而启闭之,水患顿息”。展区中央矗立着一座刘彝的雕像,手执书卷,身侧立一铁铲,体现了“知行合一”的精神。
精巧的排水系统
福寿智慧
步入地下一层展区,小编首先被一排拱形光门吸引。福寿沟的纵剖面是高1米到2米不等的拱形,砖拱结构能增强沟墙的受力,使用寿命比较长。
走进一段拱形隧道,仿佛进入福寿沟内部参观。沟内部分砖石上刻有“福”“寿”字样。这样的铭文砖在考古挖掘中确有发现,福寿沟的命名也与此有关。穿过隧道只见展区墙壁上挂着形似铜钱、大如井盖的装置,这就是福寿篦子,类似于现代的滤水井盖。
福寿沟经过之处,路面上或民宅中都分布着大大小小的铜钱状的排水孔,将水排入沟中。福寿篦子兼具功能性与艺术性,铜钱造型体现了中国古代的吉祥文化。
一个按照1∶1比例打造的悬空沉井引起小编注意。福寿沟穿沉井而过,沉井比沟体深30厘米左右,过水时可让水中的泥沙、石块、树枝、垃圾等沉积下来。
悬空沉井下方的透明展柜内放置着狮子扒等清淤工具。运用这些工具,打开井盖就能清理沟里的沉积物,不必深入沟体内部,极为方便。
城内三大池塘和几十口小塘通过福寿沟连为一体,有调蓄、养鱼、污水处理利用的综合功效,形成了一条生态环保循环链。
最后展示了福寿沟的核心装置——水窗。水窗是一项极具智慧的设计,原理却很简单:当江水水位低于水窗时,下水道的水力就将水窗冲开,水排入江中。
反之,当江水水位高于水窗时,在水压作用下水窗自动紧闭,以防江水倒灌。
有趣的交互体验
在博物馆中,不时可以看到不少游客体验各种多媒体和互动设备,玩得不亦乐乎,久久不愿离去。
鉴于馆藏文物的特殊性,我们引入了360度环幕影院、3D投影、手势交互系统等科技手段,为游客带来丰富有趣的互动体验。
在博物馆一层的环幕影院,水墨画风格的影片讲述了赣州历史上的治水故事。地下一层展区,大型艺术城楼3D Mapping秀炫丽上演。火红的铁水从湧金门城墙上浇灌而下,再现了北宋时期浇筑城墙的场景。福寿沟内水流奔涌,过度龙桥至城墙上的水窗,再排入河中,排水的过程和原理一目了然。
赣州八景展区,站在投影地图上,踩到一处景点,旁边的电子屏便会显示景点的图片和文字介绍。水塘沙盘前也有互动装置,点击屏幕上的某处水塘,沙盘上相应区域就会亮灯,闪烁的蓝色光斑显示过去和现在水塘面积和位置的不同。
游客还可以体验模拟无人机探索之旅,通过手势控制无人机在福寿沟内的飞行方向和速度,飞行过程中可以停下来,仔细考察沟内的铭文砖。
除了全面展现福寿沟的历史、文化、科学内涵,博物馆内还有古今中外一些较为先进的排水设施的介绍,如北京故宫排水系统、东京排水系统、巴黎排水系统等,同时还向观众展示了现代赣州海绵城市建设情况。
当河南省特大暴雨内涝的新闻传开时,大家会惊讶赣州福寿沟这一古代水利工程,在惊叹之余,誉之为“罕见而珍贵的地下迷宫”和当代城市建设文物古迹中“孤品”,在九百多年前的北宋朝代,当时的经济、科学技术条件下,能够完成这样一项规划设计合理,科学技术含量较高,投入和工程量巨大,设计复杂,建设工程周期长的市政工程,的确是一项了不起的壮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