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万里江茶博物馆位于青岛市松岭路397号,2014年6月由青岛万里江茶业有限公司投资兴建,地处崂山脚下,整个园区占地90000多平方米,其中博物馆展出面积约1500平方米。博物馆将茶文化与博大精深的齐鲁文化、独具魅力的崂山道教文化以及“南茶北引”工程等紧密结合起来,在资料挖掘、整理方面做了许多开拓性工作,致力打造“传播茶文化、普及茶知识、进行茶科研”的三方平台。
好啦,话不多说,主播子墨带你开启这场奇妙之旅图片
【前言】
中国人有句老话,叫“开门7件事——柴、米、油、盐、酱、醋、茶”,可见茶在我们日常生活中是何等重要!
茶原本“南方嘉木”,所以,您在江南见到一座茶博物馆会觉得再正常不过了;而江北却完全不同。“万里江茶博馆”是江北为数不多的茶博馆之一,其规模虽不算大,但您在这里会接触到与江南、与其他地方完全不同的茶文化。
第一展厅:悠久的中国茶文化史
进门右手边关于中国茶文化历史的介绍
中国的“茶文化史”,实际上就是一部中国“农耕文明史”。炎、黄二帝是华夏儿女共同尊崇的文明始祖,中国茶文化的源头就始自炎帝。
被称作“中国古代第一部百科全书”的《尔雅》,最早记录了“饮茶”这件事,话说那时候“茶”还不叫“茶”,叫啥呢?
在今天15:00直播的《听见•博物馆》节目当中,万里江茶博物馆副馆长 于冉会为大家细细道来~
古茶树,感觉和现在茶园里的茶树差别好大
这里讲述了一个宋代“斗茶”的故事,听完真是大开眼界,古人真是太会玩了~
宋代是中国古代文化的巅峰期。它在政治上的最大特点之一是文官执政,当权者在强化政权、发展经济的同时注重科技、文化的繁荣,这对茶文化的兴盛起到了推波助澜作用。最具代表性的是宋徽宗赵佶,他不仅创造了书法中的“瘦金体”,还为我们留下了一部《大观茶论》——迄今为止世界唯一由帝王撰写的茶学专著。
我们的祖先不仅最早发现了茶、学会了利用茶,而且将中国茶及茶文化无私地传播到世界各地。对中国人的这一历史性贡献,英国学者艾伦•麦克法兰评价道:“如果没有茶叶,就可能没有大英帝国和英国工业化的出现。”他甚至说,是“茶叶改变了世界”。
第二展厅讲述的是中国茶及茶文化在世界的传播,万里江茶博物馆内还原模拟了一部分“茶马古道”……
中国茶及茶文化是如何走向世界的呢?简单说,有两条主要途径:一条是陆路;另一条是水路。
所谓陆路就是“茶马古道”。它最早是由西南边陲人民为方便“茶马互市”而开辟的“马帮之路”。它兴于唐宋,盛于明清,一直延续到民国。其主要线路有两条,大家可以通过这幅地图作进一步了解。“茶马古道”既是经商之道,也是探险之道,沿途要经过无数高山大川,险峻无比。它充分显示了西南边疆人民的顽强、勇敢与智慧。
第三展厅:齐鲁文化与茶
山东史称“齐鲁”,这里不仅有“五岳独尊”的泰山和漫长的海岸线,还曾诞生了文圣孔子、亚圣孟子、兵圣孙子、工圣鲁班、智圣诸葛亮以及书圣王羲之等一大批圣人;这里又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渊薮,经世致用的“儒家文化”、清静无为的“黄老学说”都与这里息息相关。3000多年前,“周公制礼”时将饮食纳入了“礼”的范畴,从而开了“茶文化”之源头,所以陆羽在《茶经》称:“茶之为饮,发乎神农氏,闻于鲁周公。”
而关于青岛饮茶的历史,为什么是在崂山?何时开始?有什么故事?
崂山历来与茶有着不解之缘。在崂山主峰——巨峰的东侧有一座“天茶顶”(《崂山志》称天茶山,当地人叫作天茶顶),乃崂山“五顶”之一,海拔高989米,山势陡峭、崖壁险峻,其最高处曾生长着一株野山茶,远远望去与天相接,故名“天茶顶”。
“茶涧”顾名思义是一道长满茶树的山涧,座落于崂山登瀛景区凉水河上游。上世纪三四十年代,史学家蓝水曾在诗中写道:“茶涧得名信不虚,考盘往返忆当初。德人亦解爱奇秀,留得摩崖斗大书”;而在茶涧深处有一座“茶涧庙”(又名“三元宫”、“岔河庙”,供奉天、地、水三神),据考,该庙始建于明朝中叶,至今遗址尚存。
接下来划重点:“崂山自古有茶”的说法虽流传久远,然而,历史上崂山地区却从未形成过“茶产业”,直到“南茶北引”成功之后,崂山茶才有了属于自己的一席之地。关于“南茶北引”,这是一项前无古人的惠民工程。也是因为这项举动,山东半岛成为我国集中大规模种植茶园的最北线。
在今天的节目当中,我们会带您重温这段历史。欢迎大家积极互动留言,届时将会免费送出三本介绍“南茶北引”的相关书籍,看完这些,作为一个青岛人,说起自家的茶,绝对有底气!
青岛的茶友们应该有不少问题:我大青岛崂山茶的优势是什么?崂山茶为什么好喝?
更资深的茶友可能更想弄明白一个问题:崂山茶为什么有股“豆香味儿”?
想知道吗?关注今天节目,图片万里江茶博物馆副馆长于冉为您详细解答!
被这幅崂山茶的生产根系剖面图惊到了!你看懂了吗?
子墨还想弄明白各种茶的区别:红茶、绿茶、黄茶、黑茶、白茶......等等,你知道吗?博物馆里有一个展柜,把这些茶都放在一起,做了一个对比,听完感觉自己也是饮茶达人,立马气质都拔高一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