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年度第十四个国际档案日,随着第一历史档案馆新馆落成,由天禹文化集团策划设计、施工布展的“兰台翰墨 家国春秋——明清历史档案展”已与观众见面,目前社会团体可预约参观。此次展览的展品是从1000多万件文物中精选而出,记录了明清的历史社会生活,以档案的视角,回溯那一段国家记忆。
展览设计立足展品本位,深入发掘明清档案文化内涵,突出一史馆馆藏特色,向观众揭示从皇家秘档到国家文化遗产的内在逻辑,以文献为骨、历史为肉、文明为魂。基本陈列由五个部分组成,按顺时针参观流线,依序为:明朝掠影、清朝肇建、康乾盛世、帝国秋凉、抗争求索。
在空间中,涉及宫廷部分,采用皇家建筑中的一些元素,如:文渊阁书柜、窗格、顶部凿井、匾额等贯穿展览空间,使得每个区域即独立又富有联系。通过顶部和地面营造基础色调,皇家颜色贯穿整个展览,保障各个部分整体协调统一。每个部分颜色区分通过小面积的标题版以及展板进行区分,使得空间既协调又有区分。
第一部分明朝掠影采用宫墙红,符合朝代特点,档案制度诞生于宫廷之内,易产生观展带入感;第二部分清朝肇建采用古朴的青色;第三部分康乾盛世用黄色带来精致、华美的感觉;第四、五部分采用暗红,与明朝部分形成首尾呼应。其中辛亥革命区域要相对明亮,表现民主革命的光明前途。
展览不仅仅使用传统的墙面作为空间划分,更多的通过展品、半隔断、借景等手段进行空间分割使得空间更通透,参观更自然。
第一部分 明朝掠影
穿过序厅进入明朝掠影展区,以宫墙红为主调,观众更易产生带入感,契合古代皇家档案服务于政权统治的属性。开篇重点展品《大明混一图》位于空间中心区域,观众可多角度观看这幅我国现存年代最久远、尺寸最大的彩绘舆图。此件舆图体量巨大(纵横386*456cm),内容详实,信息丰富。
《赤道南北两总星图》由8幅卷轴拼接而成(202cm*452cm)反映了明代学者对天文的认知。此空间由实物、穹幕投影、展品拓展信息三部分组成。展区整体营造深邃空间感,顶部投影重点表现北星图及南星图星宿。仰望苍穹,置身星空之下,为观众带来沉浸式观展体验。
《赤道南北两总星图》
第二部分 清朝肇建
由于建筑结构将展览划分为两个区域,在清朝展区前增设一个小序厅作为过渡空间,于白山黑水背景中,凸显弓马骑射雕塑的视觉张力,并在内容层面衔接第二部分清朝肇建。
“清朝肇建”展区以青色为主要配色,暗含自然与古朴气息,与政权初立阶段匹配。在努尔哈赤建政定都时期,重点展出《盛京城阙图》和《庄妃册文》两件档案。《庄妃册文》作为封博尔济吉特氏为庄妃的历史记录,根据展品的特殊意义与受封对象身份,提取沈阳故宫永福宫元素装饰展区。局部设置香薰,丰富感官体验。各部分起始区域投射部题名称,提示观众展区变化。
第三部分 康乾盛世
康雍乾三朝奠定了强盛的清朝大一统版图,本区域以《御笔平定西域战图》为主视觉形象,渲染空间氛围。四周柜内展示纪略、方略、进单等系列档案。康乾盛世,强大国力不仅反映在文治武功方面,也通过园囿兴建、宫廷生活有所折射。局部还原宫廷室内装饰,结合档案展品设计小型多媒体展项,如消寒图描红游戏。
《金沙江上下两游山水全图》运用装置艺术与多媒体技术打造沉浸式体验空间,将原图中山峦、浮云、滩流制成彩绘立体造型。墙面投影展示人物开凿金沙江、修建水路、运输滇铜等生产场景,配合水流音效,使观众如入画境。因档案尺寸较长,空间中设置一处查询屏,可查看完整档案内容。清代一直把尊崇儒家思想作为治国安邦的根本之道,崇文毓学展区采用文渊阁书柜造型作为空间装饰,展台陈列御制诗、讲章等档案实物,反映清代统治者勤学不辍和对儒学教化的重视。
第四部分 帝国秋凉
展览最后两个部分采用暗红色调,一方面反映清朝由盛转衰,另一方面与起始的明朝展区形成首尾呼应。此处空间设计采用半开放的圆形,体现鸦片战争后,中国门户被迫打开,卷入世界资本市场的历史背景。
道光秘密立储谕旨并匣重点展品与正大光明匾上下呼应,定向音箱讲解清朝秘密立储制度。右侧陈列嘉庆帝做皇子时书石鼓文档案。
第五部分 抗争求索
晚清政府统治下,各种救亡图存的改良运动均以失败告终,但民主革命的种子已在中华大地传播。组合展出清帝退位诏书、孙中山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誓词档案复制件。使观众以亲历者视角回顾历史,见证民族复兴百年征程的开启。重点展区《鸦片战争档案》、《甲午战争档案》、《辛亥革命档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