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能否打造一座成功的“博物馆之城”,或与几方面因素相关:
1. 博物馆集群规模:博物馆集群化发展的含义,或可参考“产业集群”概念,即某一行业内的竞争性企业及其关联的合作企业、供应商、相关产业厂商、研究机构等聚集在某特定地域的现象。对于博物馆而言,高集中度的文化消费及体验所带来的的规模效应,有利于提高博物馆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城市中的博物馆数量,一部分取决于当地可用作博物馆开发的资源,例如文物遗址、历史建筑、工业遗产、农业遗产、文化景观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等。同时,当前博物馆的门类也有待丰富,例如科技类博物馆、自然类博物馆、社区类博物馆等,进一步推动形成类型多元的现代博物馆体系。
除数量外,博物馆集群规模的扩张,也可参考产业集群依托龙头企业带动发展的方式,以国家一级博物馆等知名度较高、文物资源丰富的大型综合性博物馆为核心,再串联本地其他中小型民营博物馆带动集群发展。
2. 博物馆运营模式:对内包括其展馆设置、文物的展示讲解形式、动线规划、互动体验设计等,当前博物馆正在尝试从“橱窗中的历史”向“可触摸、可参与的历史”转型,通过科技化、数字化、娱乐化等方式,营造线下沉浸式的主题空间、复原场景,以及线上以信息为导向的虚拟展厅等,尽可能缩小博物馆与受众之间的距离。
对外则包括博物馆的品牌化、商业化、媒体化等转型趋势。一方面在于“博物馆+”战略,包括与教育、科技、旅游、商业、传媒、设计等跨界融合发展或营销新玩法,以及新媒体时代下博物馆发声渠道的多元化,整合资源、制造话题的能力不断提高。另一方面在于博物馆的文创产品研发及推广,通过文创二消提高博物馆盈利能力等。二者共同推动博物馆的品牌化发展,扩大博物馆甚至博物馆集群的知名度和吸引力。
3. 地方政策、资金等扶持力度:博物馆作为收集、陈列、研究文物典藏的机构,其公益性和非营利性突出,运营经费主要来源于地方财政拨款、项目经费等。因此,不同博物馆之间的整合与联动发展,还需高度依赖地方政策推动与资金的扶持力度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