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以来,汶上县借助现代信息技术和大数据,探索建设智慧党建综合体,扎实推进“双基”工作三年行动计划,有力推进基层党建传统优势与信息技术深度融合,推动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向基层延伸。
一、工作动因
围绕贯彻落实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汶上县坚持问题导向,突出解决好三个方面问题:(一)着力破解教育资源吸引力不够。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高度重视信息化发展对党的建设的影响,做到网络发展到哪里党的工作就覆盖到哪里”。党员教育资源的单一,一定程度上造成了党员学习效果打了折扣,尤其以互联网为代表的信息技术迅猛发展,微信、微博等网络软件融入到广大党员的日常生活,党员迫切需要融入式、体验式教育资源。这就需要我们引入信息技术提升教学的生动性和管理的精细化,增强党员教育的感染力和吸引力,让党员坐得住、听得进、学得深。
(二)着力解决党员教育手段单一的问题。当前社会生产生活方式发生深刻变革,党员的流动性增强,基层党组织在工作方式上面临着从完成任务到注重实效的转变。在实际工作中,基层党组织习惯性利用传统集中教育方式,组织党员集中学原文、听授课、看视频,既提高了党员参学成本,同时也与党员“我要学”要求有所背离。这就需要从党员学习需求侧出发,推动党员教育供给侧结构改革,立足智慧党建基础,探索扁平化教育方式,让党员教育一步到基层。
(三)着力解决党建工作精准度不高。传统的教育管理模式缺乏党组织和党员活动的实时记实,导致部分党组织缺乏经常性活动总结,组织部门无法对党组织开展活动进行动态量化评判。少数基层党组织开展活动不接地气,学习教育“党味”不浓,“三会一课”制度坚持不力,影响了党组织活动的严肃性。这就需要结合农村工作实际,运用信息化手段,精准识别党员参加活动情况,及时了解掌握基层党组织存在的突出问题,推动党员学习教育可量化、可评估。
二、工作做法
(一)应用VR虚拟现实技术,实现“人入屏”沉浸式教育。汶上县VR党建区作为济宁市首家VR党建体验中心,采用虚拟现实技术,使党员沉浸在特定的视听空间内,将传统的平面显示方式全息化、立体化,创造出更加震撼生动的效果,使党员干部能够“穿越时空”,亲身参与到红色历史事件中,让红色文化更加深入人心。通过这种身临其境的沉浸式教学,有效提高党员参与学习的积极性,引导党员干部坚定理想信念,不断锤炼党性。(二)应用三级视频会议技术,实现“屏对屏”直达式交流。依托“智慧党建平台”的视频会议版块,实现分级式会议功能。既可以同步召开县、乡、村三级会议,也可以由乡镇党委发起镇村两级会议,让基层党建工作由“单边灌输”向互动交流转变。参会单位之间能够双向交流、有序沟通,有效降低时间成本,精准传递会议精神。基于这一功能,汶上县打造了“七点夜校”“鸿雁论坛”等党员教育特色品牌,以“屏对屏”的方式将培训课堂一步延伸到村,实现了农村党员教育培训便捷化,提高了学用实效。
(三)应用“人脸识别”技术,实现“人对屏”电子化签到。在全市率先探索建立人脸识别系统,实行电子签到,系统平台通过第三方置入AI人脸识别模块,录入党员信息后,可在各级和各终端进行电子签到。参会人只需面对会议摄像头,就可以实现1秒识别,1秒记录。后台系统依托大数据分析,直观地呈现党员参与组织生活情况,便于进行督促检查。平台同步对党员参加活动情况实时统计,为检验党组织活动效果提供有益参考。
三、初步成效
汶上县智慧党建综合体通过多个数字化手段探索应用,进一步丰富了党员教育形式,提升了党建管理质效,让互联网这个“最大变量”成为“最大正能量”,有效提升了基层党建科学化水平。一是压实了党建工作责任。通过建设智慧党建综合体,党建工作在线自动留痕,实现了党内组织生活的规范化、制度化。二是满足了党员个性化需求。通过丰富党员教育手段,探索高参与度、高体验感的学习方式,激发了党员的学习热情,从“要我学”变成了“我要学”。三是提升了党建工作效率。大数据分析使每个党组织和党员的工作学习情况一目了然,增强了工作的针对性和有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