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闻  > 返回

庙底沟遗址入选“百年百大考古发现”,金东打造专题数字馆为考古学百年献礼

编辑:伊然
2021-11-2 7:10:45
金东数字创意

1921年,考古学家在仰韶村的黄土地里挖掘出了华夏农耕文明的根,标志着中国现代考古学的诞生。在仰韶文化发现和中国现代考古学诞生100周年之际,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发来贺信,代表党中央向全国考古工作者致以热烈的祝贺和诚挚的问候。

10月17日,仰韶文化发现暨中国现代考古学诞生100周年纪念大会在河南省三门峡市开幕。位于三门峡市的庙底沟仰韶文化博物馆也于当日正式对外开放。18日,在第三届中国考古学大会开幕式上公布的“百年百大考古发现”终评结果中,河南三门峡庙底沟遗址入选。金东倾心打造三门峡庙底沟仰韶文化博物馆专题数字馆,以数字科技助力仰韶文化传播,为中华文化源头仰韶文化的传承与复活贡献力量,为仰韶文化发现暨中国现代考古学诞生100周年献礼。

史前艺术浪潮的高峰

“仰韶文化是黄河文化的主根脉和早期最重要代表。”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副院长魏兴涛说,它长期积淀形成的世俗淳朴、务实重农、王权至上、重视族群、崇敬祖先、兼收包容等诸多古代中原文明的基本品质,确立了中国古代文明的特点和格调。

仰韶文化博物馆是依托庙底沟文化遗址建立的专题博物馆,建筑面积约2万平方米。博物馆建筑造型以“交融”为构思出发点,采用覆土建筑形式,建筑整体如同交握的双手,将公园绿地景观和城市广场交融于一体,同时体现了庙底沟时代文化大融合的时代特征。

庙底沟仰韶文化博物馆设置四个展览:一是基本陈列《花开中国》,揭示庙底沟在中华文明发展中的主根脉地位,构建文化意义上“最早的中国”;二是临时展览《花之蕊》,主要展示豫晋陕仰韶文化核心区近年来的重大发现和成果;三是数字化展览《邂逅庙底沟人》,是对基本陈列的生动演绎,借助数字技术,让观众参与其中,增强体验感;第四个是专题性展览《庙底沟记忆》,主要通过大量图片、文献和实物,展示庙底沟遗址两次考古发掘的丰硕成果。

该馆在展出的近4000件文物中,包括中原地区史前人类使用过的生产、生活用具等展品,没有一件彩陶的样子是相同的。其中70%以上是近年仰韶文化考古发掘的最新成果,彩陶文物展出数量大、类型全,生动展示了史前先民的生活图景,堪称史前艺术浪潮的高峰。

数字解密先民的“诗与远方”

仰韶文化跨度2000多年,距今约7000年至4700年,恰是中华文化上下五千年的“青葱少年时”,金东为仰韶文化博物馆倾力打造的数字化展厅,是现代科技与古代先民的深情回响,也表达着中华儿女对于泱泱华夏的不忘初心。

区别于传统多媒体展馆,金东增强了声光电效应,互动的整体协调性,让演绎带动环境,环境驱动行为。增强沉浸式展现感官包裹性,不仅通过视觉,听觉,触觉,给体验者浸入式体验,同时添加了气味细节,赋予了嗅觉体验。在自然环境中可以闻到青草的味道,在窑炉环境中可以闻到柴火的味道。

其中最具亮点的当属聚落中心广场,通过舞台艺术、互动多媒体技术、数字影片等多方面的集合,打造一个沉浸式展演。游客在这里观看我们的祖先千百年前的生活场景,并在影片中首领的带领下通过击鼓完成神秘仪式,当仪式完成之时,击鼓者的能量汇聚到广场中心的火堆,瞬间点亮整个空间。

多媒体的应用让文物活了起来,在一处展柜中的四面玻璃中,有一面玻璃为多媒体屏幕,游客触摸屏幕之后,即可看到展柜内文物的详细信息,展区还通过多媒体屏幕打造裸眼3D效果,讲述庙底沟文化对外传播与扩展的过程,使观看者更加真实地感受仰韶文化的独特魅力。

同时,金东还为展馆赋予了互动复合性,在交互体验中,单个展项通过红外识别触发程序启动,同时通过RFID【射频感应】进行互动答题。通过现场操作控制面板,可以实现与原始人的互动,仿佛穿越了时空,回到6000年前的庙底沟,生动地展现了原始社会人们的生活面貌,将无声的历史呈现在当今世人面前。

仰韶文化博物馆呈现中华史前艺术殿堂,再现“中国史前时代的第二次艺术浪潮”,给我们留下恒久的心灵印迹和创造意识。金东为其打造的《邂逅庙底沟人》专题数字馆,运用VR 虚拟现实技术,体感互动、幻影成像装置等大量现代高技术手段,让参观者走入生动的远古洪荒时代,从时间的断面上探究史前中国的时代面貌,让中华文化之光在现代科技的加持下生生不息。

免责声明:本文来源于金东数字创意,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本站不作任何保证和承诺,若有疑问,请与本文作者联系。
相关推荐

网站地图

项目咨询 广告合作 电脑版 电话:0755-237612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