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第一家数字展示行业门户网站 
 数字展示在线首页 > 资讯中心 > 文化和旅游的深度融合与协同发展

文化和旅游的深度融合与协同发展

编辑:林子 文章来源:黄震方 发布日期:2020-3-12 7:56:00

  文 | 黄震方

  南京师范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

  江苏省旅游学会会长

 

  伴随着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和旅游部的组建,“诗和远方走在了一起”,标志着文化和旅游业进入了文旅融合发展的新时代。

  如何更好地推动文化和旅游的深度融合与协同发展,让文旅产业走向更有诗意的远方,是需要深入探究和思考的重要命题。

  一、如何理解“诗和远方”走在一起——文旅融合的基本内涵

  文化与旅游有着天然的内在联系,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就把旅游和读书结合在一起,崇尚“读万卷书行万里路”。

  在当今的大众旅游时代,文化和旅游更是密不可分。文化是旅游的灵魂,旅游是文化的重要载体;文化成为旅游的核心资源,旅游成为文化的重要市场。

  两者有机结合和深度融合,既是文化和旅游互动共荣的客观需要,也是文化和旅游发展的必然规律。

  文旅融合是指文化、旅游产业及相关要素之间相互渗透、交叉汇合或整合重组,逐步突破原有的产业边界或要素领域,彼此交融而形成新的共生体的现象与过程。其基本内涵是:

  1.文旅融合是一种互动的要素资源整合

  文化、旅游等两种或两种以上的要素相互结合后,通过交叉渗透和整合重组,突破原有的产业领域,使产业边界收缩、模糊或消失(文化和旅游之间虽无清晰的产业边界,但各自业务领域和特点不同,事实上存在模糊的产业边界),共生共赢而形成新的文旅产品业态和产业体系。

  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不是简单的要素叠加,而是有机的融合渗透和资源重组,从而实现文化旅游性与旅游文化性的有机统一。

  2.文旅融合是一种互补的产业价值创新

  文化和旅游优势互补,在融合过程中通过功能重组和价值创新,形成涵盖文旅产业核心价值的新价值链,将释放更强能量,取得“1+1>2”的产业叠加效应,形成以文化丰富旅游内涵、提升旅游层次、增强旅游魅力,以旅游传承交流文化、带动文化产业、促进文化繁荣的良好格局,并有利于构建新型文旅产业体系,推动文旅产业转型升级和高质量发展,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文化和旅游生活需要。

  3.文旅融合是一种认同的动态优化过程

  文化和旅游虽然是一对“孪生兄弟”,但真正走到一起仍面临“身份认同”问题。

  在文旅融合过程中存在价值观念、体制机制、业务领域、运作方式等方面的矛盾和冲突,将经历“文旅磨合”—“文旅融合”—“文旅和合”的发展过程,需要通过调整各自角色,加强沟通交流,增进相互理解,培育文化自信,强化合作互动,动态优化调整,实现平等互惠和协调发展。

  4.文旅融合是一种系统的多元方式交融

  文化和旅游具有多元交叉的关系属性,文旅融合也是系统的多方式融合。

  既包括文旅思想理念融合、体制机制融合、规划技术融合、资源产品融合、产业业态融合、功能效用融合、空间载体融合、服务管理融合等方面的全方位融合;又包括政府层面、企业层面和消费者层面的多层次融合;还包括由文旅产业内部融合、产业之间相互融合和产业外部跨界融合(如融入国家战略、融合一二三产等)构成的广角度融合。

  二、“诗和远方”怎样才能更好地走在一起——文旅融合的主要思路

  文旅融合是文化和旅游发展客观需要和必然趋势,但是目前我国的文旅全面融合才开始起步,还存在文旅融合观念差异较大、体制机制不顺、融合程度不高、融合创新不强、政策保障滞后等系列问题。

  必须按照中央的要求和部署,遵循新的发展理念和“宜融则融,能融尽融,以文促旅,以旅彰文”的工作思路,积极探索文旅融合发展新途径,构建文旅融合发展新格局。

  1.把握文旅融合基本原则

  (1)坚持宜融则融,能融尽融原则。尊重文化和旅游的发展规律及客观差异,找准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的切入点,因地制宜地推进文旅融合,注重文旅融合的效果。

  (2)坚持以文促旅,以旅彰文原则。以文化为灵魂丰富旅游内涵促进旅游发展,以旅游为载体彰显文化魅力促进文化繁荣,形成旅游依文化兴盛,文化借旅游繁荣的局面。

  (3)坚持统筹协调、互补共赢原则。统筹推进文化事业、文化产业和旅游业融合发展,处理好文化资源保护和旅游发展的关系,坚持合作共赢,推动文化和旅游产业的相互促进、互补协调、共同提升和可持续发展。

  (4)坚持市场导向、项目带动原则。以人民对文化和旅游的美好生活需求为导向,积极推进文旅产业市场化进程,培育壮大文旅企业,加快文旅项目开发,以项目带动文旅融合,增强市场核心吸引力和竞争力。

  (5)坚持特色创新、质量发展原则。挖掘文化内涵,突出文旅特色,引导文旅融合特色化发展,打造特色鲜明的文旅新产品和新业态。创新文旅融合发展机制、产品、业态、模式和路径,以创新推动文旅产业融合发展。坚持走文旅高质量融合发展之路,提升文旅品质、品位和品牌。

  2.明确文旅融合重点任务

  文旅融合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为更好地推进文旅融合,必须明确主要任务,突出工作重点。

  一是深化文旅体制机制改革,优化文旅融合发展新环境;二是打造文旅产品项目,建设文旅融合发展新载体;三是推动文旅产业融合,创建文旅产业发展新体系;四是优化文旅服务管理,推动文旅融合发展高质量;五是夯实文旅融合基础,培育文旅融合发展新动能。

  3.推动文化旅游有机结合

  一是文化保护与旅游发展有机结合,坚持保护第一,做到有效保护、合理开发,确保文化旅游资源的永续利用,实现文旅产业可持续发展。

  二是文旅产业和文旅事业有机结合,在发展文化事业的同时,着力补齐文化产业短板,推动文化旅游化;在发展旅游产业的同时,着力补齐旅游事业短板,促进旅游文化化。

  三是继承传统与创新发展有机结合,尊重历史和传统文化,坚持古为今用,结合现实文化旅游需求,融入现代价值观念与现代生产生活方式,不断推陈出新,促进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做到传承但不守旧,创新而不忘本。

  四是抽象文化与具体产品有机结合,创新文化旅游的载体形式和表达方式,将抽象的文化开发成具象的文旅体验项目,通过住宿、饮食、购物、娱乐等载体的有效展示和合理表达,使之成为易被客人接受的具体文化符号和体验性产品活动。

  五是本土文化与异地文化有机结合,在突出本土文化的同时,并不排斥外来文化,而是通过跨文化交流和跨区域文化融合,实现独具特色的地域文化与开放包容的异地文化(或文化品牌)的完美结合。

  三、走向更有诗意的远方——文旅融合的对策措施

  1.抓改革创新,建立文旅融合的环境机制

  一是深化文旅体制改革。加强管理体制改革和工作机制创新,形成科学合理的管理体制、多元化的投入机制和市场化的运作机制,强化组织领导,构筑文旅融合平台,建立文旅融合发展的长效协调机制和综合治理机制,激发文旅融合活力;

  二是加强文旅融合顶层设计。科学制定文旅融合发展的政策和制度框架,修订完善《关于促进文化与旅游结合发展的指导意见》,建立文旅融合发展的指标体系、标准体系、统计体系和评价体系;

  三是大力发展全域旅游。运用全域性整合思维、创新性目的地思维、融合性系统思维、优质化品质思维和参与性共享思维,推动管理体制协调化、资源整合系统化、公共服务便利化、产品供给品质化、产业发展融合化、旅游治理规范化、旅游参与社会化(全民化)、旅游效益综合化(最大化),谱写文旅融合新篇章。

  2.抓载体建设,打造文旅融合的品牌产品

  (1)打造文化旅游产品。依托丰厚的历史文化资源,深入挖掘文化内涵,积极弘扬先进文化,实施文化旅游重点项目带动战略。

  按照“依托文化发展旅游,依托旅游创造品牌,依托品牌壮大产业,依托产业反哺文化”的思路,推动文化资源宜游化开发,以文旅融合项目为载体,激活优秀传统文化资源,讲好文旅故事,制造意外惊喜,丰富游客体验。

  重点建设一批文化旅游景区,保护开发一批文化旅游名城名镇名村,推出文化旅游精品线路,打造文化旅游品牌,形成特色鲜明、类型多样、可满足不同群体需求的文化旅游产品体系。

  (2)丰富文化旅游活动。以举办重大节会活动为依托,将文化和旅游充分融合,打造文化旅游节庆会展活动品牌,带动文化旅游产业发展。

  鼓励具备条件的重点旅游城市和重点旅游区或度假区,着力挖掘特色资源,积极运用现代科技,引进或自行开发具有民族特色或地域特色的大型旅游演艺项目,打造高水平的旅游演艺品牌。

  探索建立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开发和旅游产业融合发展模式,将旅游活动与民俗文化展演展示相结合,通过文化旅游活动带动非物质文化传承和产业化发展。

  (3)拓展文旅融合空间。支持文化旅游资源集中和产业聚集的地区,加快建设配套齐全、功能完善、特色鲜明的文旅融合核心区或文旅产业聚集区,集中打造一批文化创意产业园区和文化场馆,引导文旅企业、文旅项目和特色产业向园区集聚,推动文化旅游产业空间聚集和融合发展。

  创新开发一批文旅特色小镇和文旅综合体。充实主题公园、国家和省级旅游度假区的文化内涵,丰富文化娱乐活动,提升文化旅游双重功能,增强其感染力和吸引力。

  加大文化创意产品和文化旅游商品开发力度,建设具有地域特色的文化旅游商品体系。

  (4)丰富文旅融合载体。需在尊重历史、尊重文化、尊重个性的基础上,丰富文旅融合载体形式,创新文化旅游表达方式。

  因地制宜地采用震撼唯美的景观化塑造、博物陈列的馆藏式展示、精彩生动的表演式展现、情景互动的活动式体验、科技支撑的智能化再现、主题文化的集聚式打造、文化延伸的商品式开发和文旅融合的产业化拓展等多种方式。

  表达与适度活化文化,让文化变得轻松和可以解读,推动文化回归和文旅融合,增强文化旅游魅力,促进优秀文化传承、本土特色塑造和文旅产业发展。

  3.抓产业主体,构建文旅融合的产业体系

  (1)壮大文旅市场主体。文化企业和旅游企业要加强沟通交流和彼此认同,务实推进项目投资和市场经营等领域的具体合作。

  推动文化旅游企业以资本为纽带跨地域、跨所有制整合资源,实现优势互补、市场共享、强强联合,培育一批覆盖旅游投资、旅游经营、文化创意、文化娱乐、影视制作等领域的综合性文旅企业集团。

  积极引导国有大型文化企业经营开发文化旅游产业,支持大型旅游企业开发文化旅游服务和产品,培育文化旅游一体化发展、具有较强竞争力的大型文旅企业集团。

  积极提升中小文旅企业,扶持文旅“专业企业”。着力培育一批文化旅游品牌企业,引导文化旅游企业丰富文化内涵,提升品牌价值,增强核心竞争力。

  (2)推动文旅产业融合。以“文化+”“旅游+”和“+旅游”“+文化”助推产业融合和转型升级,进一步提高文化、旅游与相关产业的融合度,从而衍生新业态,拓宽产业面,拉长产业链,构建现代文旅产业体系,谋求多元化发展。

  要在大力促进“文化+旅游”产业融合发展的同时,加强旅游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进旅游结构调整和要素配置优化,推动产业向价值链的高端发展,推动文化与旅游核心层、外围层、相关层和上中下游产业链有机结合,推动文旅产业与一、二、三产业融合,形成整体发展的竞争优势。

  (3)创新文旅融合业态。同时要充分利用我国地理空间广阔、文化丰富多彩的优势,增加弹性供给,开发多样化的冰雪旅游、避暑旅游、夜间旅游、研学旅游、民俗文化旅游等新产品。

  积极发展自驾车房车营地与落地自驾旅游、邮轮游艇旅游、低空飞行旅游、文化创意与旅游演艺、体育与康养旅游、研学旅行、“文旅+互联网”等新业态。

  4.抓服务管理,提升文旅融合的质量效益

  一是要推动文化与旅游公共服务融合。将旅游公共服务设施纳入文化公共服务设施统筹考虑,积极推动公共文化服务旅游化,并在构建便捷畅达的交通网络,完善旅游公共服务体系的过程中,推动文化元素融入基础设施与旅游公共服务各个环节(如标识标牌、旅游厕所等),提升其文化品位及其人文关怀的“温度”。

  二是推进文旅标准化和技术融合。加强和改进文化和旅游标准化工作,积极制订和推广文化旅游标准和技术规范,进一步拓宽文化旅游标准覆盖领域,完善标准实施机制,提高标准实施效果,通过标准化方式规范、引领和促进文化和旅游的技术融合和科学发展;

  加强旅游信息化和文化消费大数据平台建设,提升智慧旅游和智慧文化发展水平;

  应用AR、VR、MR和人工智能等现代科技丰富游客体验,提高文旅产品尖叫度,为文旅融合创新供技术支撑。

  三是实施文旅品牌引领战略。构建由目的地品牌、产品品牌、企业品牌、管理与服务品牌构成的文旅品牌体系,支持通过文旅融合共同打造品牌,引导文化旅游品牌化经营。

  四是规范管理提高文旅融合质量。加强对文化旅游资源的传承保护和合理利用,规范开发行为,加强文旅市场综合监管,规范文化旅游市场经营秩序,营造文明诚信文旅环境,确保文化旅游市场健康有序稳定发展,不断提高文旅环境、文旅设施、文旅产品、文旅服务、文旅管理和产业运营质量,提高游客满意度,推动文旅高质量融合发展。

  五是发挥文旅融合示范作用。认定一批规划策划(设计)完善、文化特色鲜明、互动体验性强、综合带动力大、市场前景良好、消费者评价高的文旅融合示范项目,及时总结文旅融合成功的经验与模式并予以重点扶持和示范推广。

  5.抓基础建设,完善文旅融合的保障体系

  (1)抓文旅规划融合。要深刻把握文化和旅游方针政策,结合文旅融合的时代特征和新的要求,科学制定文旅融合发展规划,凸显地域资源和文化特色,明确文旅融合发展的指导方针、战略目标、发展重点和保障措施,推动文旅规划统筹、文旅融合规划创新和“多规融合”,做好规划实施工作,为文化与旅游融合发展提供科学指导和规划依据。

  (2)抓文旅市场融合。加强旅游、文化供需渠道和信息平台的有机对接,促进文旅客源对接互动。

  进一步整合文化和旅游部门的宣传资源,形成文化旅游营销的合力,构建立体化、全方位的文化旅游宣传促销体系。

  加强对外文化交流融合,建立文化旅游信息共享机制和合作交流机制,推动文化旅游推广与国际贸易及对外文化工作相结合,形成全方位、多层次、多领域的对外文化旅游交流新格局。

  把握文旅市场需求和消费趋势,借助大数据分析加强市场调研,开发适销对路的文化旅游产品,拓宽文旅消费领域,培育新的文旅消费热点,创新文旅营销方式,充分运用现代新媒体、新技术和新手段,提高文旅营销的精准度,促销文旅消费升级。

  (3)抓文旅政策配套。加强对文化和旅游发展的政策支持,制定、修订、颁布和推行实施文化旅游产业融合发展的相关优惠政策与法规。

  大力扶持文化旅游融合发展重点项目,加大基础设施配套建设、项目用地、用海指标及信贷、融资、税费等方面的支持力度,建立文化与旅游融合发展的专项基金,强化金融对文旅产业的支持,创新文化旅游重点项目投融资机制。

  (4)抓文旅人才培养。坚持人才战略优先布局、人才资源优先开发、人才机制优先建立,加大文旅人才引进和培养力度,不断扩大文旅人才总量、提高质量、盘活存量,努力培养和储备一支高素质、专业化的复合型文化旅游人才队伍,为有效推动文旅融合,走向更有诗意的远方提供核心支撑和可靠保障。

 免责声明:本文来源于黄震方,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本站不作任何保证和承诺,若有疑问,请与本文作者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