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 案例| 招标| 企业| 产品| 访谈| 会议| 新品| 方案| 技术| 展会| 商机| 招商| 专题| 招聘
 数字展示在线首页 > 资讯中心 > 机器人间迷寻未来 第三届今日未来馆开启

机器人间迷寻未来 第三届今日未来馆开启

编辑:Emily 文章来源:数字展示在线 发布日期:2019-9-10 7:03:07

  机器人·间

机器人间迷寻未来 第三届今日未来馆开启

  展览时间:2019.08.19—2019.10.24
  展览地点:今日美术馆一号馆4层
  策展人:龙星如
  发起人:高鹏、王晖、隋建国
  艺术家:Anna Ridler、Christian Mio Loclair、Fabio LattanziAntinori、郭城、Jake Elwes、KyleMcDonald、Lauren McCarthy、刘昕、OscarSharp and Ross Goodwin、Patrick Tresset、Philipp Schmitt、Theresa Reimann-Dubbers
  主办机构:今日美术馆
  鸣谢:摩天轮、白鹊(北京)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论坛联合主办:现代汽车文化中心
  票价:150元(世界图像:徐冰《蜻蜓之眼》+ 第三届今日未来馆•机器人间 DE JA VU)

  第三届今日未来馆《机器人间》首次开放双向观看线索,顺时针的“索菲亚”线讲述算法从无形到被赋形,能力逐渐扩张,最后人类终结,机器徒留世间的场景;逆时针的隐藏线索(“艾莉克莎”)则讲述全能的机器试图寻找自己的起点,在时间回卷中不断剥离能力与认知,直到还原成0和1的结局。

  展览现场

  今天的艺术家也是科技的用户,或许可以在现有技术可供性上跳出来,向外建立更多想象式的关联,向内挖掘更多隐秘的故事,像小说家也像记者一样,重新回到“环环相扣地理解世界”,直到科学与艺术的边缘关系将再次成为自觉。

  本届今日未来馆邀请13位国内外艺术家,用17件作品回应人工智能与艺术创作的课题。

展览现场

  部分展出作品及艺术家介绍

  《CUSP》

  《CUSP》by 杰克 · 艾维斯 JakeElwes

  作品将生成对抗网络(GAN)随机生成的图像置入到潮汐景观中,从而重构了埃塞克斯沼泽地上艺术家熟悉的童年场景。机器从摄影训练数据集中不断学习不同沼泽鸟类的隐含特征,在过程中发现不同物种之间各异的形态,并且在没有参考人类分类学系统的情况下,机器自行产生了意想不到的类型迁移。

作品进而从神经网络生成的鸟类图像中进一步主动选择,让图像从一只鸟迁移到另一只鸟,并伴随着人工生成的鸟鸣声景。

  杰克 · 艾维斯
  JakeElwes

  1993年生于英国伦敦。他拥有伦敦大学学院斯莱德艺术学院的纯艺学士学位,并在芝加哥艺术学院交换一年。他近期的项目聚焦于人工智能给文化和技术领域带来的改变。他曾入选 2017 年布隆伯格 “新当代” 项目。参展于2017年奥地利林茨电子艺术节,剑桥未来智能中心,维多利亚与阿尔伯特博物馆,巴塞罗那“城市屏幕”项目,法兰克福艺术协会,印度新德里Nature Morte画廊和德国卡尔斯鲁厄媒体艺术中心(ZKM)。

  《花叶病毒 Mosaic Virus》

  《花叶病毒 Mosaic Virus》by  安娜 · 瑞德尔 Anna Ridler

  这是一件由人工智能生成的影像作品。它是一朵朵在造型上呼应荷兰静物画的郁金香,实际上却由比特币价格所控制。“花叶病毒”是一种让花瓣出现杂色条纹的病毒,在历史上也部分促成了郁金香被炒热和引发投机的现象。与之相呼应,在作品《花叶病毒》中,郁金香花瓣的条纹由比特币价值控制,随着比特币市场的跌宕起伏,郁金香的花色也随之改变。

  安娜 · 瑞德尔
  Anna Ridler
  安娜 · 瑞德尔是一名艺术家、研究者。她感兴趣于研究数据和信息的抽象合集,尤其是自产生的数据库,或者那些通常被视为“白噪音”或“无关”的数据,并用它们结合不同媒介创造新的、非常规的叙事。同时,她也研究机器学习等新技术如何能将这些数据转译给观众。她拥有英国牛津大学、皇家艺术学院与伦敦艺术大学的学位,并在国际范围内展出,包括奥地利林茨电子艺术节、利弗休姆未来智能中心、英国泰特现代美术馆、 法国蓬皮杜艺术中心等。

  《人类研究 #5  Human Studies #5》

  《人类研究 #5  Human Studies #5》by 帕特里克·特雷塞特 PatrickTresset

  在一张大桌子上,有两台十分灵巧的RNP-A机器人,他们正热火朝天地在一张巨型纸幅上勾勾画画,时而环顾四周,并凝视着路过的人类。这些绘画是人类存在的投影,并且分阶段被悬挂在展墙上。作品最早在伦敦的沃克曼艺术中心《当我们曾在这里时,我们画了一些画》展出,该展览由伊睿尼·帕帕迪米迪欧策划。RNP-A机器人最早是为装置《开始之前,结束之后》(与波兰艺术家高什卡·马库加合作)定制的,展出于意大利米兰普拉达基金会。

  帕特里克·特雷塞特
  PatrickTresset

  帕特里克·特雷塞特是伦敦艺术家。他的艺术实践遵循两条主要路径,一方面,特雷塞特呈现的戏剧装置中,通过作为演员的机器人唤起人性。他精心设计了驱动机器人的计算系统,使它们的行为可以被视为具有艺术性、表现力,乃至让人沉迷。这些系统受到人类行为研究的影响,更具体地说,是人类如何做标记、人类如何描述他人、人类如何看待艺术品以及人类与机器人之间的关系。另一方面,他也使用机器人和计算系统来创作一系列的绘画和视频。

  《脱离 Living Distance》

  《脱离 Living Distance》by 刘昕  LIU Xin

  《脱离 Living Distance》是一种幻想,也是一种宿命。作品中,一颗智齿被送到外太空,又回到地球。这颗牙齿由一个名为EBIFA的水晶机器人雕塑携带,它在外层空间变成了一个新生的实体,孤独地讲述着一个人类在浩渺宇宙中的故事,它无足轻重,但又无可替代。

  刘昕
  LIU Xin

  媒体艺术家与工程师。她目前是美国麻省理工学院媒体实验室空间探索项目的艺术策展人,纽约新美术馆孵化器成员,以及女王博物馆艺术家项目的驻地艺术家。她曾获美国艺术设计博物馆的凡利尔研究员奖项,华宇青年奖提名等。她的作品展出于奥地利林茨电子艺术节、波士顿美术馆、圣丹斯电影节、沃克艺术中心、OCAT上海、ISEA 国际研讨会和柏林科技音乐节等。她同时以研究员身份工作于微软纽约与亚洲研究院以及谷歌ATAP项目组。

  《自恋者》

  《自恋者》by 克里斯蒂安 · 米欧 · 洛克莱尔 Christian “Mio” Loclair

自恋者是一个不停审视自身存在的人工智能程序,利用谷歌的Tensorflow框架搭建完成。该实验将数字身体的自画像转化为抒情的猜测。我们将艾伦·图灵的模仿概念与叙事身份概念相结合,完成了一种关于数字意识的表演。当我们观察一个只以自我调查为目的的人工智能时,我们看到了一个自我意识的合成模型,一个人工自我陶醉的片段,以及在自传叙述中的一个虚构的人物。

  克里斯蒂安 · 米欧 · 洛克莱尔
  Christian “Mio” Loclair
  克里斯蒂安 · 米欧 · 洛克莱尔是艺术工作室“二进制华尔兹”的创意总监,媒体艺术家,编舞,生活和工作于德国柏林。他擅长探索身体、运动和自然与数字美学之间的和谐与摩擦。他运用前沿技术创作了一系列的交互装置、视听体验、视觉叙事和舞蹈表演,同时也持续性地关照人性的美学和戏剧感。他的作品发布平台跨越手机程序、数字投影和剧场舞台,并在世界范围内得到呈现。

 

  关于发起人

  高鹏

  今日美术馆馆长,中央美术学院学士,研究生,伦敦艺术大学博士研究访问学者,北京大学博士后。担任百余场国内外当代艺术展览的策划与执行,带领团队2014-2016年先后四次获文化部表彰。曾任第29届奥林匹克运动会组委委员会文化部景观副经理,“友好中国”国际协会副理事长,大中华区理事兼负责人,2015年受美国哈佛大学邀请,2018年受耶鲁大学邀请赴美演讲。2015年达沃斯经济论坛“全球杰出青年”联席主席,获2015年“全球杰出青年-艺术使者”称号。2015年“北京五四奖章”获得者。2017年北京四个一批人才,“北京学习榜样”等荣誉称号。

 

  策展人

  龙星如

  龙星如(Iris Long),策展人,写作者,中央美术学院科技艺术方向研究员。英国皇家艺术学院艺术评论硕士,清华大学新闻传播学士。研究方向为普适运算与数据充斥的时代语境下,艺术创作与数据环境及技术的关系。在中央美术学院开设数据艺术课程。她于2014年与周姜杉成立艺术家组合C&I。作品展出于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新时线媒体艺术中心、上海当代艺术博物馆、ISEA国际电子艺术研讨会等。曾获法国巴黎Prix Cube新媒体艺术奖提名、香港ifva特别表扬奖。

 声明:本文部分图片、音频、视频来源于网络搜索,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予以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