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 案例| 招标| 企业| 产品| 访谈| 会议| 新品| 方案| 技术| 展会| 商机| 招商| 专题| 招聘
 数字展示在线首页 > 资讯中心 > 中国科学院王英杰:智慧文旅发展的现状、问题与出路

中国科学院王英杰:智慧文旅发展的现状、问题与出路

编辑:格非儿 文章来源:数字展示在线 发布日期:2019-9-11 7:57:38

  9月4日,2019江苏互联网大会分论坛暨江苏智慧文旅高峰论坛在南京国际博览会议中心举行。中科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王英杰带来开场演讲。他在演讲中表示,智慧旅游的现状、问题和出路,从管理对策到面向服务对象的设计,主要可以分四个方面:

中国科学院王英杰:智慧文旅发展的现状、问题与出路

  一是新时期旅游信息化发展的主要特征是旅游信息化有利于支撑旅游业的发展,智慧旅游旅游业更高层次和更全面的指导策略;
  二是互联网+、旅游+、特别是近期5G+概念的提出,包括全域旅游的推进,包括中美贸易摩擦和创新形成了一些智慧的知识产权,给我们提出了很多挑战,使我们很可能催生出具有中国特色的智慧旅游的特色体系;
  三是文化和旅游部推进全域旅游“三步走”确实需要信息化的助推。旅游公共服务和旅游信息化的规划,包括6+2旅游要素要加上信息、加上服务,这都是一些新的理念。包括数据收集,海量数据的挖掘,互联网+等,实际上是旅游业面对着一个很好的信息化时代。如何用信息化手段提升旅游服务和管理水平,需要我们如何进行引导和设计,这是我们要关注的。
  旅游业与各类产业的融合发展,如何才能更好的融合?王英杰认为,在面对究竟是“旅游+”还是“+旅游”的探讨中,他个人的主张是“+旅游”。旅游+信息产业,实际上等于旅游信息化。它包括了基础设施+平台+应用系统,再加上知识库、模型库或者方法库等等,才能形成最终的智慧旅游体系。信息化要面向旅游的智能解决方案,这才是我们所需要的智慧旅游。此外,传统的信息化解决方案,主要面向管理,包括现在建的很多智能系统都叫管理。它主要解决旅游的信息基础设施问题。而新型的信息化方案主要面向服务,旅游+产业管理框架,是从知识红利到服务框架。这里的知识红利包括:知识库、模型库、概念模型、定量模型、案例库和很多研究成果,知识红利+、旅游服务、服务框架,共同构成了智慧的旅游
  从数字地球、数字景区到智慧城市到智慧旅游,从国外到国内,发展的信息化基础有很大的提高,但是用了信息化不等于智慧。现在运营智慧旅游的主体是政府还是企业?对旅游业的高附加值从什么地方来?这些问题我们都没有很好的解决。
  “十三五”规划提出,旅游信息化、智能化、人工智能决策、管理服务,包括最近中央多次会议提到的大数据产业,都催生了智慧旅游的一些先决条件。

  信息化主要特征:由“管理”理念向“服务”转化

  旅游信息都落户屏幕上,信息+多媒体+地图成为主体,形成可视化系统。旅游信息化正在由“管理”理念向“服务”转化,由设计者模型为主导向多用户模型主导的变化。介质越来越多,不同信息显示环境与分辨率和信息挖掘需要分别制定不同策略。信息化需要新的设计理念、理论、技术体系和智能体系。旅游的内容、功能、服务需求在全域、互联网+、大数据、5G等概念下需要新的框架体系。其中最核心的部分是要构建智能体系,这其中,大数据、全域智能化,包括全球化、标准化,和“一带一路”都带来了很多契机。
  旅游信息化三要素,是基础设施建设、内容体系、平台体系,用户是管理部门、企业、游客。面向对象是面向特点,面向不同类型,面向不同的用户,要适应环境、适应条件,适应人力物力,适应尺度,适应不同的区域。三个主体是开发主体、应用主体、运营主体,但是现在我们没有很好地解决运营主体。
  智慧旅游目标是在信息化的基础上,通过智能分析、决策、规划、服务为不同用户提供科学、快捷、智能的解决方案。影响智慧旅游的主要要素以景区为例,用户是政府、景区管理者、游客和相关企业。目的是基于认知、管理、营销、导航和服务。景区类型不一样、规模不一样、信息化基础不一致、能力建设不一样、周边与同类现状不一样、政策规定不一样,服务认知不一样,都决定了需求、架构、内容、功能、平台、设施、实施的不同。
  王英杰认为,目前智慧文旅存在的问题,主要是重建设、轻内容与数据库建设,极少面向智慧旅游的设计与应用。重技术体系,轻分析与知识储存,大一统的设计与建设面向对象不具体,认知缺乏。功能上重展示、重管理、轻分析服务,信息共享会很困难。除个别业务,缺人才和维护,没有形成成熟的运营模式。其二是管理与运营的旅游附加值与附加效应与增值不够明显。较少开展需求导向、智慧规划,缺少面向对象的解决方案,缺乏智能和智慧核心。
想要解决现存难题,就要做需求分析,要做智慧旅游规划,要做能力建设的评估,要寻求政策法规的支持,也要做需求程度评估模型和智慧旅游规划,从建设框架、发展模式与建设内容都需要重新理清头绪。

  景区信息化:数据采集准确、信息服务完善、管理能力提升

  王英杰认为,景区分类要标准化,但是目前并没有标准的分类方式,而景区的需求与景区分类密切相关。景区信息化的差异设计是类别+需求。
  以遗产类景区为依据,有世界级、国家级、区域级,尺度大小不一样,整个需求都不太一样。
  以景区类型为依据,我们需要建立差异化的景区信息化解决方案,还要建设信息化建设的标准等。
  以此构建出的智慧旅游与信息化的框架,包括旅游智能或智慧体系,旅游数据体系、旅游信息化,这些是构成我们智慧旅游的三大主体。这些是我们要构建的智慧旅游体系,我们面对的是基于互联网挖掘的服务体系等。不同类型用户需求不一样,包括主管部门、景区、游客等等,要面向需求设计不同的解决方案。

  信息化四大服务对象:各级旅游管理部门、旅游企业、旅游者、涉旅机构与企业

  面向用户的设计,不同部门的需求是不一样的,涉旅部门的需求不一样,游客需求不一样,旅游企业的需求也不一样,这些都需要进行高效分析、规划,需要建成标准化的建设规范。这其中包括用户标准体系、信息化结构标准体系、信息化服务体系,也包括用户服务分类、景区信息化、数据与信息化分析等,但这些标准都是我们现在缺失的。
智慧旅游核心:旅游资源数据库
  旅游资源是智慧旅游的核心,没有内容就没有智慧,怎样构建基于认知、案例、定量、大数据、知识决的旅游资源体系,这是我们要做的。旅游资源有一次价值、它本身的价值还有基于不同环境旅游的二次价值,这些构成了它的开发旅游最终值。我们需要关注旅游资源评价,包括项目、景点旅游、全域旅游等。
  面对旅游资源评价的模型与方法,有不同的专家,有管理者,有大众参与,最后才能形成标准的评价体系,也就是智慧体系,这里又包括了专家打分和“大众点评”。它是旅游资源评价体系构建的方向,这是一些评价的模型,包括评价打分的标准,它牵涉到最后得到的打分标准加权等问题。
  旅游信息化是大势所趋,可以助推从粗放到精细的服务,要重视内容建设特别是智能体设计与建设。智慧旅游的应用应该坚持面向对象设计和差异化的解决方案,旅游信息应包含基础设计、内容、平台,智慧旅游要重视智能体系设计与建设,旅游信息化与智慧旅游要加强信息标准化、规范化建设体系。最后,我们构筑成低廉、便捷、高效、智能管理服务的一套智能体系。

 声明:本文部分图片、音频、视频来源于网络搜索,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予以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