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云南省政府印发《关于加快推进全省特色小镇创建工作的指导意见》,明确要高标准高质量推进特色小镇建设,并继续加大财政支持力度,从2018年开始至2020年,每年评选出15个创建成效显著的特色小镇,每个给予1.5亿元以奖代补资金支持。
《指导意见》明确,要紧紧围绕旅游文化产业发展这条灵魂和主线,守住不触碰生态红线、不占用永久基本农田、不通过政府违规举债来建设、不搞变相房地产开发4条底线,聚焦特色、产业、生态、易达、宜居、智慧、成网7大要素,到2020年,全省建成一批具有鲜明的云南特色、达到世界一流水平的特色小镇。
特色就是要独一无二、不可复制,而不是千镇一面。为此,《指导意见》明确,要结合实际,打造田园牧歌、民族风情、历史文化、特色产业、绝妙景观等不同类型的特色小镇。
目前说到“特色小镇”,很多人的第一印象还是“景区”“旅游点”“商业化”。这不奇怪,特色小镇的开发建设本来就有对接旅游业的考虑,而且旅游业是这类小镇开发的有力助推,是在较短时间内提升硬件软件、改变乡村面貌的有效激励。
云南对特色小镇的建设既高度重视,也舍得支持。从2018年开始至2020年,在全省范围内,每年评选出15个创建成效显著的特色小镇,省财政每个给予1.5亿元以奖代补资金支持,项目建成后,授予“云南省示范特色小镇”荣誉称号。对以云南世居少数民族,尤其是人口较少民族和“直过民族”为特色创建的特色小镇给予倾斜支持。
如何成为示范特色小镇?根据省政府办公厅近日印发的《云南省示范特色小镇评选办法(试行)》,从2018年开始至2020年,每年评选1次,全省范围内创建的特色小镇均可作为评选对象。考核内容包括坚守“4条底线”、聚焦“7大要素”、规划质量、投资主体、形象进度、取得成效等。
今年,弥勒可邑小镇、大理喜洲古镇、红河元阳哈尼梯田小镇等15个小镇已经获得了奖补。专家对它们的创建效果给予肯定,专家的意见也与居民、游客等人的意见有相同之处:这些小镇展现了云南的特色,宜居宜业,生态优美,交通方便。
当然,如果出现触碰生态红线;占用永久基本农田;通过政府违规举债来创建;房地产开发建筑面积超过特色小镇总建筑面积30%;违规使用财政资金;评选年度内发生重大负面事件;未按照已批复的特色小镇发展总体规划、修建性详细规划进行创建,或与有关上位规划存在重大冲突等情况,将被一票否决,失去评选的机会。
建设特色小镇,绝不像一户人家盖幢房子那么简单。小镇是居民聚居的地方,要有历史文化积淀、宜居生态环境、可供谋生的产业或资源,建设要有计划、规划,要适应新时代的诸多新业态,要能与外界连成一片。既包容创新,又坚持自己,维护好传统与新潮的平衡,同时又要跟上发展的节奏,这对于地方官员来说是个不小的挑战。但惟有经受住这些时代的考验,特色小镇才可能在云南成功。
市场检验也好,时代考验也罢,终究还是归结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这个奋斗目标。云南特色小镇的前景光明,发展之路则需要不断摸索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