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色小镇一头连着城市,一头连着乡村,是推进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实现乡村振兴的一项重要举措。近年来,特色小镇建设在我国发展的如火如荼、遍地开花。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发布的数据显示,截至2018年2月,全国特色小镇试点403个,加上地方创建的省级特色小镇,数量超过2000个,这其中,绝大多数都是由政企合作发展的特色小镇。
国家发改委办公厅于2018年8月30日发布的《关于建立特色小镇和特色小城镇高质量发展机制的通知》中提到,在2018年9月底前,省级发改委将第一批特色小镇推荐案例(2个以内)报送国家发改委;在2018年12月底前完成申报工作;在2019年1月底前完成最终审核。也就是说,2018年新的特色小镇申报已经开启了。迈入2019,已经火了三年多的特色小镇在新的一年将如何发展?
01.2019年中国特色小镇发展预测
特色小镇的总体发展方向是小规模、产业化、集约化、差异化,具体到2019年,我们预测特色小镇将会有以下六个发展趋势:
趋势一:长效机制建立,政策引导特色小镇高质量发展
《关于建立特色小镇和特色小城镇高质量发展机制的通知》提出了若干规范管理措施,要求各地区严格对标对表、认真查摆问题、切实加以整改。其中,《通知》中明确了特色小镇的基本条件,同时鼓励各地区挖掘多种类型特色小镇,避免模式雷同、难以推广。立足不同产业门类、不同地理区位、不同运行模式,来建立各具特色的高质量特色小镇。未来,特色小镇的发展方向将更加明确、规范。进入2019年,规范特色小镇建设的长效机制或将建立健全,要求各地严格规范特色小镇建设,进一步落实国家关于特色小镇建设的各项政策,从而切实强化对特色小镇的统筹指导、统一行动,促进特色小镇高质量发展。
趋势二:PPP合作模式呈上升趋势
特色小镇融资模式多样,包括基金资金、开发性银行政策资金、PPP、商业银行信贷资金、ABS资产证券化、政府贴息等。相比较之下,PPP合作模式具有其他融资模式不具备的优势,即PPP模式不仅能够有效解决特色小镇建设的资金缺口问题,还能平衡各方面长期利益。目前,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的PPP模式已经逐步广泛运用,未来将被更多项目选择,呈现上升趋势。
趋势三:健康产业成为热门方向
健康是人类永恒的主题也是社会进步的重要标志,现已成为人们生活的基本目标。大健康是根据时代发展、社会需求与疾病谱的改变,提出的一种全局理念,具有巨大的市场潜力。目前,我国大健康产业发展处于初级阶段,尤其是健康管理仍处于市场培育阶段,因此,产业发展具有空间大、增速快的特点。据数据显示,2017年大健康产业规模达4.4万亿元,2018年达5.4万亿元。
随着大健康理念的推行,健康产业特色小镇将得到长足发展。未来,健康产业小镇将与养老、旅游、互联网、健身休闲、食品等行业融合,催生健康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
趋势四:文旅小镇热度持续
随着人们消费水平的不断提高,对旅游的需求也在升级。涵盖了产业、文化、旅游、社区多项功能于一体的文旅小镇,因其可以满足消费者的多重旅游需求,不仅在过去几年是特色小镇的发展热点之一,并且这种热度在新的一年里还将会持续。从传统、单一的观光游发展到多样、丰富的休闲、体验特色旅游,消费者的偏好更为个性化,文旅特色小镇的发展需要更加迎合消费者的喜好,提供细致化、定制化、个性化的旅游产品来吸引更多游客。
趋势五:工业文化特色小镇迎来新机遇
2018年11月,工信部印发了《国家工业遗产管理暂行办法》,对开展国家工业遗产保护利用及相关管理工作进行了明确规定。据《办法》显示,支持打造具有地域和行业特色的工业旅游线路,鼓励利用国家工业遗产资源建设特色小镇(街区)等。此《办法》的推出不仅会推动工业遗产的保护利用,同时还利好特色小镇的建设。随着我国工业化的深入发展以及旅游业的蓬勃兴起,工业旅游的人气迅速增长。利好政策的出台给工业旅游带来新机遇,未来以工业文化为主体的特色小镇将进入发展快车道。
趋势六:借力冬奥会发展冰雪小镇
2022年,第24届冬奥会将于北京举行。即将到来的冬奥会带动了周边城市冰雪产业的发展,不少城市更是以此为契机作出冰雪产业规划,冰雪旅游的热度一再升高。近年来,冰雪产业快速扩大,需求迎来增长,国家及地方也陆续出台利好政策推动冰雪产业发展。如河北省张家口市将以2022年北京冬奥会为契机,积极推广冰雪运动,发展当地冰雪产业。崇礼太子城冰雪小镇也正在如火如荼的建设中,而在2019年,将有更多冰雪小镇被加紧规划和建设。
02.特色小镇发展中的主要问题及解决对策
特色小镇一方面发展的如火如荼,成为资本竞相追逐的宠儿,一方面又在实践操作中出现了一些亟需解决的问题。进入新的一年,我们一方面期待特色小镇可以得到更好的发展,一方面针对特色小镇建设中的种种问题,我们也应当本着“正确认识问题、正视问题、及时纠偏”的态度来探索解决对策,为特色小镇高质量发展打下坚实基础。从实践层面来看,特色小镇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有以下几种:
产业导向不清晰
很多研究表明,现阶段特色小镇建设在一些地方已经彻底走样,通俗一点说,就像是变成了一个筐,什么项目都往特色小镇里面装,导致小镇的产业定位不清晰。
规划和建设同质性严重
特色小镇规划和建设同质性严重,特色元素体现不突出。因浙江特色小镇起步早发展成功而出现了很多对其照搬照抄的现象,在产业特色、建筑风格和城市整体风貌上缺乏地方植根性。
房地产化倾向明显
特色小镇建设中非常严重的一种倾向即是打着特色小镇建设的幌子搞房地产项目。特色小镇如此受房地产企业青睐的原因在于特殊的土地获得方式:不需要经过“招拍挂”,从而大大减少了获得土地的成本。根据公开资料显示,目前已有众多知名房地产企业纷纷与小镇签约,数量高达数百个,这将使特色小镇趋向于“房地产化”。特色小镇的“房地产化”趋势带来的后果是地价上涨、租金哄抬,最终把特色小镇里真正的特色产业排挤出去。
政府主导的特征明显,企业主体、市场主导的格局尚未形成
相关研究中对100个特色小镇进行调查,显示其中超过60%由政府主导,出现了地方政府大包大揽,政府与市场边界模糊,市场机制被扭曲的情况。
土地、资金、人才等要素供给不足
土地、资金、人才的匮乏严重制约了特色小镇的建设,有关研究表明,有超过80%的特色小镇都反应了土地不足的问题,资金不足则是在欠发达地区发展特色小镇的主要瓶颈,人才短缺也是一个普遍反应的问题。
以人为核心的理念体现不足
一些特色小镇在发展中并未体现出以人为核心的理念,各类功能融合不充分,小镇发展的包容性有待提高。目前大多数小镇存在“重生产、轻生活”的情况,很多小镇的主导产业与宣扬文化之间缺乏内在逻辑关联,社区、社群等软环境的营造过于滞后。
有关特色小镇发展中的问题早已不是新鲜话题,并且也早已引起了社会和国家政府的广泛关注。国家发改委为规范特色小镇的发展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包括开展部门间的协调、与地方政府会谈和大规模研修培训等等。解决特色小镇发展中的问题,可以从以下几点入手:
凸显特色,千镇千面。特色小镇的重点在于“特色”而非“小镇”,凸显特色是为了防止出现“千镇一面”的情况,这里既包含产业特色,也包括文化特色。文化是一个小镇的标签,从前期规划到后期建设、运营都应当充分挖掘当地的特色文化,将文化与生产、生活、生态等各方面协同发展,真正实现产城融合。
强调“产业立镇”。一千个特色小镇应该有一千张面孔,但它们也拥有一个共同特点,那便是立足产业。《通知》指出“坚持产业立镇”、“以引导特色产业发展为核心”,并将“宜业”放在了“宜居”、“宜游”之前,将“经济发展”放在了“公共服务”、“绿色生态”之前。这意味着小镇建设必须以产业建设为核心,并兼顾“宜居”、“宜游”,而不是相反。
坚持政府引导、企业主体、市场化运作的模式。促进特色小镇健康发展,必须坚持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防止政府大包大揽,坚持政府引导、企业主体、市场化运作基本路径。
彻底解决房地产化。解决特色小镇地产化,主要有三条措施:一是优化用地结构,严格控制房地产开发用地比例;二是合理安排产业用地和房地产用地的供应时序和开发节奏,坚持先发展产业,再建设住宅和商业设施的顺序,避免在产业支撑不足的情况下,大量进行房地产开发;三是严格执行土地出让有关规定,不得将特色小镇用地低价、打包出让给房地产开发企业。
强化用地、资金和人才保障。土地方面要盘活存量用地,针对特色小镇实施柔性化的绿色供地机制;资金方面要用好存量资金,同时提供资金增量,建立特色小镇专项基金,扩大融资渠道;人才方面可通过税收优惠、优先落户、人才奖励等激励措施吸引人才入驻。
以人为本,实现“三生融合”。以人为本,完善基础设施建设,完善社区服务,营造宜居环境,在满足参与者需求的基础上,实现“生产、生态、生活”的有机结合。
特色小镇是我国新时代下经济发展的新引擎、新动力,是推进经济转型升级和新型城镇化的新抓手,是践行高质量发展的新平台。对破解大城市病、加速乡村振兴、加速产业合理布局、加速城乡一体化进程,都有着重要意义。进入2019年,我们预测并期待特色小镇建设在发展过程中可以不偏不倚,真正释放出城乡融合发展和内需增长新空间,助推经济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