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教育部印发了《教育部关于公布2018年度国家虚拟仿真实验教学项目认定结果的通知》(教高函〔2019〕6号),共认定296项国家虚拟仿真实验教学项目。我校教育科学学院白学军教授主持的《不同流派心理咨询技术在同一案例中的应用虚拟仿真教学项目》获批该项目。
该项目通过心理咨询专业化服务虚拟仿真实验教学系统,使学生理解心理咨询的专业伦理规范及其必要性与专业性,掌握心理咨询室的设置与布局规范及功能,具备区分心理咨询室适用对象和适用症状差异和范围的能力,掌握心理状态辨识的原理和方法,训练心理状态辨识的基本技能,掌握常见心理咨询与治疗的主要理论及技术,训练采用不同的咨询理论与技术分析同一来访个案的心理问题及利用虚拟仿真实验材料进行模拟咨询的能力。该项目将现代信息技术融入实验教学项目,拓展了实验教学内容广度和深度,延伸了实验教学时间和空间,提升了实验教学质量和水平,实现了以学生为中心的实验教学理念。在实验教学内容、教学方式方法、实验研发技术、开放运行模式、实验教学队伍、实验评价体系和实验教学效果等方面取得新突破。
读到这里,你是不是还对这个项目感到“不明觉厉”,来听听参与项目的老师们是怎样说的吧~
心理与行为研究院王晓庄教授从人才培养目标角度谈到:“培养学生掌握不同流派心理咨询的原理与技能,是应用心理学本科人才培养的重要目标之一。然而,由于在校学生不具备对来访者进行心理咨询的资质,也不允许学生对心理咨询实境进行观摩。传统视频案例教学往往咨询过程与教学目标又不能呼应,并且同一来访者只能接受一种流派的心理咨询技术的咨询过程。针对心理咨询技能教学上的难点与瓶颈,该项目通过‘人-机’互动,学生可以模拟作为咨询师角色对来访者的问题进行判断,对来访者的表现做出回应。使学生在比较中掌握各流派心理咨询技术的适用性和独特性,实现不同心理咨询技术在同一案例中应用与比较的教学要求,克服学生掌握不同流派心理咨询技术的难点,在虚拟仿真‘实境’中提升学生的专业操作技能。”
项目的成功获批离不开参与者的共同努力。刘拓老师谈到:“项目从筹备到正式开放运行,经历了一年多的时间。在白学军院长的主持下,杨海波副院长亲自带领着十多位心理学的老师们连续奋战完成了整个项目。老师们精诚合作,几乎所有的工作都是亲力亲为。从项目主题的凝练,到心理咨询主流理论的梳理,从网站脚本的撰写,再到动画人物的配音,甚至连网站的背景图片都是老师们一张一张拍出来的。这都是为了保证了同学们能够最大可能的看到和听到真实的心理咨询,尽可能的接近心理咨询的现实环境。这要比任何书本的理论都鲜活得多。”
该项目也给参与体验过的学生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硕士研究生刘梦君说:“这个项目以学生为学习主体,从学生学习的流程和规律出发,设置了一系列的学习方法。我觉得学习知识点很重要,但其中的监督和反馈对我的启发更大,使学习到的知识点得到了提升与巩固,通过反复研习案例、掌握咨询流程、咨询技巧、咨询基本操作、心理状态评估方法等基本理论和操作方法,训练我们针对同一来访者的心理问题采用不同的咨询理论与技术。在此过程中,教师讲解方法和步骤,对学习前、中、后全过程加以指导和引导。这种方法有效调动我们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积极性,提升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综合性能力。”
本科生芦旭蓉说:“作为一名心理学专业的学生,在生活中别人总会问我‘你知道我在想什么吗?’往往我的回答是不知道,接着第二个问题就是‘那你将来是心理咨询师咯?’,通常我会笑而不语,内心很是无奈。因为我在课堂上学习到了很多心理治疗理论和手段,但是没有地方去实施,所有的知识都停留在课本上、笔记上,我很怀疑我将来能成为一名合格的咨询师吗?虚拟仿真系统给我这样一个机会,让我去操作这样一个心理分析过程,理论结合实际使得我对行为主义疗法、认知行为主义疗法和家庭治疗有了更深层次的理解。我相信通过接下来的学习,我会对我的专业掌握得更加牢固,也将以更加自信的状态踏上未来的职业生涯。”
国家虚拟仿真实验教学项目是示范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项目建设工作的深化和拓展,旨在突出应用驱动、资源共享,将实验教学信息化作为高等教育系统性变革的内生变量,以高质量实验教学助推高等教育教学质量快速发展,提高高校人才培养能力,助力高等教育强国建设。
2019年,我校将继续推动虚拟仿真实验教学项目建设,不断提高实验教学质量和水平,早部署,早培育,加强服务,持续推进,以高质量实验教学助推本科教学质量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