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在云南安宁市举办的2018年国家级运动休闲特色小镇试点项目建设交流培训班上,国家体育总局通报了取消3个试点资格项目和警示整改30个项目名单。业内人士普遍反映,这一动作充分显示了总局对于进一步规范推进国家级运动休闲特色小镇试点项目建设的决心。
众所周知,运动休闲特色小镇是以体育为载体,聚焦文化、旅游、养老、金融等多种产业,融合健身休闲、旅游、娱乐等多种功能于一体、具有明确产业定位与文化内涵的聚集体,是推动体育产业发展的抓手、路径和平台。目前,运动休闲特色小镇作为新型城镇化的有效载体,很多试点项目对这一点的理解还存在偏差,存在“新瓶装旧酒”、“简单堆砌”、“碎片化开发”等问题。
如何因地制宜、错位发展、形成自己的特色,业内人士有着不同的观察与思考。
浙江省体育局经济处处长姜建成认为,运动休闲特色小镇的软件提升需要时间的沉淀,在品牌建设、项目带动效应和辐射效应上还有待提高,产业服务平台也亟待强化。“在做小镇谋划时要引导各地契合实际,真正把当地有资源、有人文底蕴、有群众基础的特色运动挖掘出来。”
江苏省体育局副局长王志光认为,规范推进运动休闲特色小镇建设首先要加强顶层设计和标准引领;其次是要加强建设工作中政府与市场联动;再次是要开展特色小镇动态监测评估。
国家体育总局登山运动管理中心副主任王勇峰告诉记者,与泛户外运动相关的项目中心和行业协会掌握着人才、技术、标准等核心资源,尤其是拥有赛事活动方面的优质资源。项目中心/行业协会在如何将体育资源注入特色小镇、助力小镇建设方面大有可为。
拥有丰富的特色小镇规划设计经验的中国中建设计集团副总经理吴宜夏认为,规范推进运动休闲特色小镇高质量健康发展,要立足当地资源禀赋,形成独特的“体育产业DNA”,发展优势主导特色产业,延伸体育产业链、提升价值链,创新供应链,吸引体育人才、企业、资金等高端要素在小镇集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