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行业资讯|人物访谈|活动|新品|案例|方案|招标|技术|企业|产品|展会|商机|专题|招商加盟|企业招聘|新媒体艺术
 数字展示在线首页 > 资讯中心 > 金大陆作品《大辽契丹》展览设计制作思路

金大陆作品《大辽契丹》展览设计制作思路

编辑:林子 文章来源:数字展示在线 发布日期:2018-9-17 7:24:46

  《大辽契丹——辽代历史文化陈列》展览是金大陆为内蒙古博物院设计制作的基本陈列展览,于2018年5月18日荣获了由中国文物报社、中国博物馆协会主办的第十五届(2017年度)全国博物馆十大陈列展览精品奖。

金大陆作品《大辽契丹》展览设计制作思路

  展览背景
  契丹是中国古代北方草原游牧民族之一,是鲜卑宇文部的后裔。906 年,耶律阿保机统一契丹各部,并于907 年正式称帝,史称辽太祖,国号契丹。契丹建国后,共历九帝,立国200余年。先后灭后晋、吞燕云、与北宋签订“澶源之盟”,达到鼎盛,疆域涵盖包括今外兴安岭以南的东北地区、山西大同、河北北部和今蒙古国在内的广大地区。契丹首创“因俗而治”的管理体制,使农耕文化与游牧文化碰撞交融,为中华文化多元一体格局注入了新的活力。
  为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让陈列在广阔大地上的遗产活起来”的重要指示,打造草原文化亮丽风景线,作为自治区成立七十周年献礼工程之一,内蒙古博物院遂决定在七十年大庆期间推出《大辽契丹》基本陈列。旨在通过这一展览,透过文物解读契丹历史脉络,宣传中华传统文化,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立文化自信,进而维护民族团结和国家统一,加强民族文化强区建设。

  策展思路
  契丹政权具有鲜明的特点:其建设者采取“因俗而治”的理念,首开“南北面官分而治之”的先例,并创设五京制度,通过四时捺钵在迁徙运动中商讨政务、行使职权。此外契丹不仅坚守了“转徙随时,车马为家”的游牧民族生活方式,而且上承李唐,下启金元,中交北宋,礼法中原,南北交融,兼通西域,呈现出“胡汉和谐,兼容并蓄”的态势,为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的形成,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自契丹辽国国灭之后,契丹文化渐渐走向断绝。新中国成立后,特别是上个世纪九十年代以来,随着考古技术的突飞猛进,考古发现的日益增多,以及科研工作的不断推进,一个越来越清晰的辽代社会已经呈现在我们面前,为《大辽契丹》展览的策划和实施提供了充实的依据。
  由于展览空间有限,在展览内容上,不可能做到面面俱到,将所有考古发掘成果全部展现,金大陆的设计师通过对史料和考古发现进行了必要的取舍之后,决定紧紧围绕民族团结和政权统一这一主线,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唯物史观,阐述契丹政权的崛起与灭亡,一方面增强故事性、科普性和教育性,达到宣传、保护、启发的目的,另一方面也可充分发挥内蒙古博物院“内蒙古自治区廉政教育基地”的作用,通过辽国后期因政权腐败而走向灭亡的事例,对于今天的反腐倡廉教育有所启示。

  展览布局
  《大辽契丹——辽代历史文化陈列》展览,位于内蒙古博物院四层三号展厅,展览面积约为1200平方米,共分“契丹肇兴”、“因俗而治”、“开放交融”、“崇佛尚儒”、“事死如生”、“消亡之谜”、“女真崛起”七大部分,展出文物达170多件套。

  序厅部分
  序厅在设计上,以蓬勃如火的红色标题墙,充满视觉震撼的辽代巨幅绘画,共同烘托出神秘苍凉的契丹文化氛围,激发起观众对契丹族无数思考和追寻。

  契丹肇兴
  契丹族,属于东胡族系,世居于西辽河流域。公元907年,遥辇氏的耶律阿保机被推举成为可汗,公元916年即皇帝位,国号“契丹”。契丹国疆域最广之时,史称“东至于海,西至金山,暨于流沙,北至胪朐河,南至白沟,幅员万里”,中国古代北方广大地域尽属其统辖范围。契丹肇兴部分,设置了19件文物以及6组辅助展品,利用数字沙盘、图片及多媒体,展示了青牛白马等传说及对木叶山的考证,并用辽代建国军事活动图表,展现了契丹兴起、发展、壮大的历史过程。

  因俗而治
  以契丹人为主体的契丹王朝,采取“因俗而治”的方针,“以国制治契丹,以汉制待汉人”。938年,伴随“燕云十六州”地区纳入辽的版图,辽太宗耶律德光改国号为“大辽”,从中央到地方推行北、南面官制度。此后,辽朝统治者又因地制宜,先后设立上京、东京、南京、中京、西京等都城,形成道、京、府、州、县的地方行政体系,与契丹旧俗“四时捺钵”及部族制并行。因俗而治部分,设置文物33件,辅助展品15组,展现了以契丹和汉族为主体民族的辽国实施的“官分北南”、“兴建五京”、“四时捺钵”等一系列制度与措施,构建起“因俗而治”的治国方针。其中特别展示了契丹马具,并用多媒体展示了四时捺钵制度。

  开放交融
  契丹特殊的地理位置,使得契丹民族在文化交流方面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在保留本民族传统文化的同时,多元文化在契丹社会的各个层面皆有所体现。多种文化的交流、碰撞与融合,使得契丹社会呈现出多元一体的文化发展特色。开放交融部分,主要以多达137件文物及20组辅助展品,展现契丹利用独特的地理区位优势,以兼容并蓄的姿态,在坚守游牧文化的同时,不断地汲取农耕文化、异域文化的精髓,使多种文化交流、碰撞、融合,创造出了多元一体的契丹辽朝文化。

  崇佛尚儒
  契丹族信奉萨满教。但随着疆域的扩大,契丹皇帝又“诏建孔子庙、佛寺、道观”,确立了契丹社会萨满教与儒、释、道并行发展的局面。崇佛尚儒部分,设置文物8件,辅助展品8组,介绍了随着疆域的扩大,契丹族逐渐确立了萨满教与儒、释、道并行发展的独特社会思想体系。其中,辽庆州白塔复原模型,展现了佛教艺术成就。

  事死如生
  契丹建国前后,契丹人学习、吸纳了中原的汉文化,其丧葬习俗发生了大的改变,契丹人开始实行土葬、厚葬,并结合本民族固有的习俗,逐渐形成了一套系统而又特殊的丧葬制度。事死如生部分,设置文物34件,辅助展品9组,特别使用场景复原、全息投影等多媒体技术手段,结合精美的陪葬文物,再现了契丹皇室贵族的厚葬习俗,并向观众展现了辽国建国之后丧葬习俗的变迁。

  消亡之谜
  契丹辽朝政权的后期,皇室贵族相互倾轧,吏治腐败加剧,尤其天祚皇帝耶律延禧即位后,痴迷于游猎玩乐,荒废朝政,使国势迅速衰落。在女真金朝和北宋政权的联合围攻之下,契丹政权最终于公元1125年灭亡。消亡之谜部分,介绍了随着国内势力相互倾轧,吏治的腐败,辽国逐渐走向衰亡的历史。

  女真崛起
  女真族首领完颜阿骨打在统一女真诸部后,于公元1115年在会宁府(今黑龙江省哈尔滨市阿城区)建都立国,国号“大金”。金朝建国后,与北宋定“海上之盟”,向契丹宣战,公元1125年灭辽,1127年灭北宋。女真崛起部分,设置文物18件,辅助展品8件,简要的介绍了女真人从契丹藩属,一步步兴起,覆灭辽、北宋的过程。

  形式设计
  在形式设计上,因为本展览主要以契丹精品文物作为重点展示,因此,金大陆设计师实行以物为主、突出文物为的原则,展厅布局合理,展线明晰。
  此外好的展览氛围会对观众形成较大的吸引力,提升展览的品质。故而展览的氛围营造也是一项极为重要的工作。本展内容丰富,文物多彩,不但在形式设计上有较大的拓展空间,且极为适合营造一个引人入胜的独特氛围,这对传达展览的文化内涵大有裨益。
  金大陆的设计师在灯光的运用上尽量做到了精到合理,在突出展示内容的前提下,整体环境光可以偏暗一点,在展厅整体背景色彩做到沉稳而不沉闷,大气而不琐碎,格调高雅不落俗套。
  辅助展示手段我们以贵精不贵多的原则,更重视新意,并尽可能将辅助展示融入展览内容中,以避免突兀。

  展览特色
  最大限度保护文物
  因展览中的实体文物为辽代文物中的精品,珍贵文物数量约占80%,对于环境要求严格。在展览制作过程中,展柜、光源、展厅温度、展柜相对温度等技术参数方面均严格做到符合当前国内外相关行业标准。
  金银器的展示注意灯光和背景色彩,突出器物本身的光彩。纺织品、壁画、琥珀等特殊文物对展示环境的要求较高,设计时有足够的考虑。袍服宽大且不宜挂架,使用定制特殊展柜展示、并设置恒温恒湿、温湿度监控等。

  深度呈现文物价值
  在历史文物展览中融入人类学与民族学的阐释手段。以扎实的科学研究为基础,内容设计要提炼、深化文物价值,形式设计强调呈现文物元素,引导观众在感官满足、获取知识、领略内涵和引发思考等不同层面均有收获,最大限度地发挥博物馆“博而承教,物以载德”的作用。

  无限接近历史事实
  任何一件手工业产品,都是制作者审美取向、工艺水准、行业规范的讲述者,金大陆的策展人员通过对同一类型文物的纵向、横向对比与分析,再现传统匠人的工艺流程,深度解读文物所折射出来的匠人的精神世界,进而复原历史时期的社会生产、生活,使观众无限接近久远的历史。
  马具、蹀躞带等表现草原游猎生活的文物,将文物按功能展示于马的模型上,触摸屏展示制作工艺,墙面投影展示文四季游猎的生活景象。彩绘木棺等棺椁体型很大,其展示厅空间配套设计,顶部设置反射装置,展示木棺顶部纹饰。周边设置互动3D展示彩绘木棺3D扫描成果,再现契丹贵族的厚葬习俗。

  充分利用最新技术
  多媒体技术手段如今已经开始大规模的应用于博物馆展陈,以作为辅助展示,增加观众兴趣的重要手段。为了尽可能在展览中充分的利用多媒体技术手段,增强观众的体验度,策展过程中尽量使用了多种最新多媒体技术,作为展览的重要辅助。
  如在壁画展示单元,投影在巨型墙幕上的《散乐图》,用复杂的数字生成技术使人物和场景全部“活”了起来,完全复原再现了《散乐图》的演奏场景,画面和声音的完美统一。
  在五京展区和墓室复原展区采用体验式展示,让观众有身临其境之感。沉浸式体验辽代都城的宏伟,辽代的墓葬形制与葬俗,体现灵魂不死观念。
  此外还设计通过手机扫描文物二维码,推送科研人员编录的文物说明,实现语音导览,不仅降低人工讲解频率,创造安静的参观环境,而且满足不同地域、不同年龄、不同知识水平观众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

  宣教活动
  内蒙古博物院在展览开展之际,充分利用各类媒体资源,全方位宣传展览陈列内容,在新华社、中国文物报、内蒙古日报、内蒙古电视台等大众媒体和网站、微信公众号等新媒体上多渠道宣传,在社会各界引起了广泛关注。
  此外为使志愿者和广大观众更深入地了解《大辽契丹》展览内容,内蒙古博物院特邀请内蒙古博物院博士志愿者、内蒙古大学历史与旅游文化学院讲师,硕士生导师孙璐为志愿者和观众梳理契丹民族的历史脉络,为广大观众打开一扇了解契丹文化的大门。并通过一系列的宣传教育活动,使观众在寓教于乐的氛围中,轻松掌握展览陈列内容,深入了解文物背后的历史文化,对陈列所表达的情感产生共鸣。

  结语
  内蒙古博物院《大辽契丹——辽代历史文化陈列》能够荣获全国博物馆十大陈列展览精品奖,除了展出文物规格较高外,也与金大陆在展览设计过程中,能够紧紧围绕民族团结和政权统一这一主线,突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唯物史观,准确把握文物展品的内涵,能够全面解析辽代的政治、经济、文化、宗教与社会习俗,用精炼的设计语言契合厚重的历史文化,从而达到以人为本,寓教于美、寓教于乐、雅俗共赏,服务观众的目的是分不开的。

 免责声明:本文来自用户投稿,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本站不作任何保证和承诺,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本文作者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