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行业资讯|人物访谈|活动|新品|案例|方案|招标|技术|企业|产品|展会|商机|专题|招商加盟|企业招聘|新媒体艺术
 数字展示在线首页 > 资讯中心 > 中国方志馆建设与发展的问题与思考分析

中国方志馆建设与发展的问题与思考分析

编辑:格非儿 文章来源:和卫国 发布日期:2018-9-14 7:35:16

  导读:原文标题《对方志馆建设与发展问题的几点思考》。方志馆是收藏研究、开发利用地方志资源,宣传展示国情、地情的公共文化服务机构,具有收藏保护、展览展示、编纂研究、专业咨询、信息服务、开发利用、宣传教育、业务培训、文化交流等多种功能。截至2018年5月,全国已经建成国家、省、市、县各级方志馆590余家,方志馆体系已经初具规模,并在各地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中日益发挥出不可替代的推动作用。

中国方志馆建设与发展的问题与思考分析

  为推动各级方志馆建设与发展,近年来,中国地方志指导小组及其办公室、国家方志馆在加强顶层设计、开展工作指导、组织业务培训、推进馆际交流等方面采取了一系列的举措,特别是2017年中国地方志指导小组印发了《方志馆建设规定(试行)》,为全国各级方志馆建设指明了方向。

  但是,相对于传统的修志编鉴工作,方志馆建设对于各级地方志工作机构而言,还是一个全新的系统工程。我们在充分肯定成绩的同时,也不应回避建设与发展中遇到的问题和困难。从目前建设整体情况看,各级方志馆特别是地市级以下的方志馆利用率不高,社会影响力有限,建设水平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主要体现在以下七个方面:

  一、对建设方志馆认识不到位

  一方面是对方志馆建设的意义认识不到位。有些地方领导和地方志工作者,并未意识到建设方志馆对于推动当地文化建设,对于更好地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意义,认为方志馆可有可无,无关紧要,对待方志馆建设不积极、不主动、不支持。另一方面是对方志馆的定位和功能认识不充分,认为方志馆仅仅是一个图书馆、资料室或者书库,不能真正将其理解为一个现代化的新型文化场馆。

  二、区域发展不平衡比较明显

  山东、江苏、广东等东部省份建成方志馆数量相对较多且规模较大、质量较高,同一区域内也存在发展不平衡问题,东部地区省份有百余家的,也有几家的。

  三、地情展示水平有待提升

  一些地情展示规模较小,较为平面化,形式相对单一,有些仅仅是一些展板的简单拼接,不具有现代意义上展览的主要特征,造成展览缺乏特色和吸引力,后续生命力不足,在开放之后参观量急剧下降。

  四、馆藏资源相对匮乏

  由于方志馆建设起步较晚,馆藏量大部分偏低,目前藏书达到10万册以上的寥寥无几,其他馆藏实物更是少之又少,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有待进一步夯实。

  五、机构队伍不健全

  方志馆建设中“小马拉大车”问题比较突出。除少数方志馆具有独立法人资格,有相对独立的机构和编制外,大部分是作为同级地方志办公室的一个部门加以管理,还有一些是兼职从事方志馆工作,没有设立专门的机构推动方志馆建设与管理。

  六、专业技术人才匮乏

  方志馆建设是地方志事业发展的新的增长点,与以往修志编鉴等基础工作有着根本的区别,需要管理、展览、收藏、保管、学术研究、宣传教育以及消防、设备维修等各方面的专业人才。但是,这些专业人才极其匮乏,很多都是边学边做,缺乏专业训练,难以得心应手。

  七、未能与其他文化场馆建立良好的互动关系

  一些方志馆在工作和业务方面不注重吸收其他文化场馆的长处,不太注意借重于其他成熟场馆的经验,不能很好地建立合作关系,无法很好地融入当地的文化场馆体系中,往往是自娱自乐,从而影响了自身水平的提升。

  基于以上认识,我们在抓好《方志馆建设规定(试行)》贯彻落实工作的同时,还要对建设与发展中出现的不足和问题继续加以深入研究、探讨,努力探索出一条适合地方志事业长远发展的方志馆建设之路。对此,笔者认为,以下几方面应该特别予以关注。

  1、要努力把地情展览展示做成展览精品

  方志馆展陈是方志馆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根据方志馆作为地情馆的基本定位,各级方志馆在展示地情特色方面做出了重要探索,取得了较好的社会效益。但是,举办展览对地方志工作者来说还是一个新鲜事物,其中一些问题还需进一步加以探讨。

  首先,要注意跳出“修志思维”的束缚。受修志思维逻辑影响,展览从起草大纲,到开展深化设计,往往类似于志书,过于注重横排竖写、面面俱到。要尽量打破思维定式,在照顾主要面的基础上,抓住重点,突出特色,要明确方志馆展览虽然是全面、系统地展示地情,但不等于地情的方方面面、大大小小一个不落都要展示,该舍弃的要大胆舍弃,不要吝惜。

  其次,要注意摆脱过分强调展览普及知识功能的偏见。展览的目的之一固然有普及知识的功能,但是展览的主要目的并不是全面普及地情知识,而是通过展览让大家形成对地情或者某一主题的宏观印象和认知。如果过分注重展览的知识性,过分强调知识普及,往往导致展览内容庞杂,文字量巨大,反而降低了展览效果,冲淡了展览主题,结果适得其反。

  第三,要注意强化展览的互动性和趣味性。展览一定意义上说是一种视觉体验、感觉体验。特别是随着社会的进步,人们对展览内容的可视性、趣味性期望越来越高。尽管不能简单说方志馆要迎合世俗需要,但是方志馆展览一定要避免单一图片展的模式,要注重形式的多样性、灵活性,注重展览的趣味性、互动性,这是非常有必要的。博物馆器物展览的视觉效果依靠的是展品本身的特殊文物价值和观赏效果,方志馆作为新建场馆,藏品往往较少,因此需要形式的创新设计,需要一些趣味性、互动性较强、设计比较震撼的效果去吸引观众,赢得参与,强化参观体验,从而有效提升展览的吸引力和办展水平。

  2、要把馆藏资源建设作为方志馆建设的最基础性工作持久抓好

  资源是一个场馆生命力所在和能否走得更远的关键,也是各类场馆竞争的核心。目前体现方志馆核心竞争力的主要是志书、年鉴、家谱、地方史、年报资料和其他各类地情资料。这是方志馆建设的本义所在。然而,仅仅依赖这些资源还是远远不够的,其利用群体也是非常有限的。应该明确,一个场馆的服务方向决定了馆藏资源建设的方向。为此,方志馆馆藏资源建设应当注重增强方志馆的社会知名度和方志馆长远发展等各方面要求,应该适当扩大收藏范围,丰富馆藏资源形式,努力吸引更广泛的读者群,切实提高方志馆的社会影响力。

  首先,要克服重静态资源、轻动态资源的思想。方志馆作为地情馆,涉及本地自然、政治、经济、社会、文化、历史等方面信息的各类资源均应集中收藏。其中,不仅包括志鉴等纸质静态资源,还包括反映地情信息的视频影像等动态资源。要强化地情资料的搜集、征集力度,抛弃守株待兔的思想,真正走出去主动搜集,特别是开展口述资料收集、整理,视频、影像资料的拍摄等等,留存动态活资料,使得静态、动态两种资源紧密结合,相得益彰。

  其次,应加大实物资源的搜集(征集)。随着城镇化的深入推进,各地城镇、农村大量拆迁,能够体现当地民风民俗的实物资源已经越来越少,需要抢救性搜集或征集,尽可能多地保存地情实物资料。而且,这些资料往往受私人藏家青睐,博物馆等大型公藏机构相对不太重视,方志馆应该在这方面加大搜集、整理力度,以公藏机构的身份建立方志馆作为地情馆的独特收藏体系。

  第三,要充分考虑普通读者特别是青少年的利用需要。方志馆不仅展览需要吸引普通受众,馆藏资源建设也应充分考虑普通读者的需要。然而,如果将馆藏资源仅仅限定在志、鉴、谱等学术化的资料层面,恐怕很难吸引大量的普通读者,门可罗雀的问题也就很难解决。为此,可以进一步解放思想,注重方志馆传承中华民族优秀历史文化的功能,探索加大适合普通读者,特别是适合青少年的历史文化读物的收藏,有条件的地方专门开辟儿童阅读区等空间,让普通读者、青少年在方志馆中接收历史文化的熏陶,把方志馆打造成普通读者、青少年喜欢接收历史文化教育的文化场所。换句话说,只要人们奔着了解地情或我国历史文化的需要走进方志馆来,那就是方志馆的成功,因为在人们头脑中已经把方志馆和地情、历史文化捆绑在了一起。」

  3、要把加强理论研究作为提升方志馆建设水平的重要支撑

  一方面,提高方志馆工作,必须加强方志馆理论研究,不断把方志馆建设、发展中积累的实践经验上升到理论高度。方志馆的性质、定位、功能,以及与其他公共文化场馆的区别,需要从理论上更加清晰、规范地加以界定;方志馆发展中的许多难题,需要从理论上给予明确回答;方志馆建设中许多已经确立的规定、规范,需要从理论上加以深入阐释。方志馆理念与理论研究的提升,对方志学的学科建设和理论研究将会产生积极的推动作用。特别是目前已经建成运行的方志馆在发展方向、发展前景、功能拓展等基本方面,要从总结自身经验和教训出发,大胆进行理论研究和探索,找到一条适应地方志事业长远发展的方志馆建设道路。

  另一方面,方志馆要加强学科理论和地情研究。要利用方志馆从业人员的专业背景,充分发挥方志馆作为各级地方志工作机构重要智囊的作用,依托馆藏资源,深入开展方志理论研究,有步骤、有重点地开展地情研究,力争推出一批有重要影响的编纂和研究成果,切实解决以往只编不研、只编少研的问题,切实提升地方志在“学术生态链”中的地位和影响。

  4、要把数字方志馆建设作为提升公共服务能力的重要抓手

  随着信息化建设步伐的加快,建设数字方志馆,实现数字方志馆与实体方志馆协同发展,大幅提升方志馆服务能力,已经是方志馆建设的要义所在,甚至对于目前建设实体方志馆存在一定困难的地方,可以先行建设数字方志馆。  数字方志馆是通过互联网平台,将地情信息、志鉴资源、研究成果、地情展示等向社会各界提供查询、利用,特别是要把数字资源库建设作为重中之重,逐步实现地方志数据资源、信息资源、知识资源、专家资源等分散资源融为有机整体,实现地方志资源的全面共享和有机协作,使普通民众和专业研究人员、政府与企事业相关单位、国内与国外的访问者,都能够快捷、高效地使用资源并按需获取信息。这将是地方志资源开发利用和地方志事业未来发展的一个方向。

  5、要把开放办馆作为方志馆建设与发展的重要理念

方志馆作为国情馆、地情馆,具有自己的特色,特别是在全面展示国情、地情方面具有自己的定位和优势,但是方志馆的功能与博物馆、展览馆、图书馆、文化馆、档案馆等文化场馆不可避免地存在着交叉和重复。因此,要坚持开放办馆的理念,加强馆际合作,注重融会贯通,强化品牌意识,在充分认识方志馆在众多文化场馆建设中的优势和劣势基础上,特别注重吸收众家之长,吸收其他场馆的办馆理念和成功做法,结合方志馆自身实际,努力探索独具特色的管理和运转模式,从而在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中更好地发挥出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作者介绍

  和卫国,男,1975年生,河北隆尧县人。国家方志馆综合部副主任,中国人民大学历史学博士,研究员。出版专著《治水政治:清代国家与钱塘江海塘工程研究》,《道义与政治:乾隆朝常平积贮养民研究》(待出),发表学术论文多篇,担任国家清史编纂委员会《清史·水利志》《清史·生态环境志》审改定稿专家,《汶川特大地震抗震救灾志(总述卷)》副总纂,点校出版《嘉庆上海县志》等志书多部。

 免责声明:本文来自用户投稿,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本站不作任何保证和承诺,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本文作者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