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不久,在山东青岛市北区中国(青岛)汉画像砖博物馆门因债务问题,影响了正常的开馆营业,引发了外界对当事博物馆的热议:这家博物馆捧着价值无可估量的汉画像砖这一“金饭碗”,为何到了面临困境的地步?
与汉画像砖结缘
汉画像砖始于2000多年前的春秋战国时期,盛于两汉,是一种表面有模印、彩绘和雕刻图像的建筑用砖,其构图简洁、线条飞扬、气韵生动、写意传神,不仅代表了两汉时期最高的艺术形式,也是中国美术史上的一座文化高峰。它不仅是一部用图像记录中国汉代史、汉代社会的百科全书,更是研究汉代乃至先秦不可或缺的实物资料,被专家称为“敦煌前的敦煌”。而中国(青岛)汉画像砖博物馆正是一座专门收藏、展陈、研究汉画像砖的专题博物馆。该馆2007年对外开放,并一直以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己任,开展了大量社会公益活动,受到了业界以及市民游客的称赞,并成为目前全国最大、藏品数量最多、展品体系完善的民营汉画像砖博物馆。
记者了解到,中国(青岛)汉画像砖博物馆的创办者是张新宽。1980年前后在河南工作时发现,很多印有精美图案的藏青色大砖被当地百姓砸成碎块,充作铺路石,或搭建牛棚、猪圈等。自小对文艺感兴趣的他,当时虽然并不知这些砖头的价值,但凭直觉断定它们定有来头。于是张新宽将其中保存完好的“砖头”保护起来。从此他便与汉画像砖结缘,走上了收藏之路。
经过30多年的努力,张新宽收藏的汉砖数量达到千余件。张新宽说:“收藏汉画像砖业界有五难:一是真品难求;二是资金压力;三是同道难遇;四是知识不足;五是难以存放。”他说,这么多年来,为让汉画像砖不被破坏、不流失海外,他和家人几乎花光所有积蓄收藏,甚至遇到好的藏品不惜借贷筹资。
“成长在古都西安,对文化耳濡目染,所以我很有兴趣去做收藏。坚持收藏与我家人的支持也是分不开的,成立汉画像砖博物馆,我爱人做馆长,儿子、儿媳在我困难的时候也都辞去了让人羡慕的工作留下来帮我,让我得以坚守自己的事业、自己的阵地。几十年来,收藏使我心胸更宽广。我收藏的是历史文化,不是金钱和虚荣,这也促使我从一名纯粹的收藏爱好者向学者转变。”张新宽说。
成立民营博物馆
2007年,退休后的张新宽和妻子建立了青岛崇汉轩汉画像砖博物馆。小小的门头、简陋的展厅里陈列着大量汉画像砖,吸引了不少业内爱好者和游客前来参观,那时起博物馆也有了一些收入进账。2014年,由于场馆产权问题,博物馆不得已关门停业,一度断了所有经济来源,好在两年后,博物馆迎来了重生的新机遇。
“成立青岛市北区博物馆联盟,出台相关扶持政策,为博物馆争取教育、旅游、科研等方面的公共资源……”张新宽介绍,为了推动非国有博物馆的更好发展,今年以来,青岛市北区把文化和旅游产业的融合发展作为重要突破口,培植了博物馆等文旅产业发展的沃土,并形成了以中国(青岛)汉画像砖博物馆、青岛贝林自然博物馆、青岛鲁作家俱博物馆等为代表的博物馆群带,推动了城市文脉的传承和挖掘。
2016年,在青岛市北区委、区政府的帮扶下,青岛崇汉轩汉画像砖博物馆乔迁新址,不仅从以前位置偏远的小院迁到了繁华的市区,而且展厅面积也扩大到8300平方米,并改名为中国(青岛)汉画像砖博物馆,展品管理、运营模式等也逐渐规范起来。中国(青岛)汉画像砖博物馆的建立开创了“政府搭台、藏家管理、市场化运营、社会力量进入”的青岛市北模式。
新馆开业以来,游客接待量、营业收入等各项指标均保持快速增长。两年共接待游客10多万人次,文创超市、汉茶庭院、画像砖制作体验馆、学术报告厅、汉学教育等丰富的衍生业态,均助力博物馆收入大幅提升。在当下全国非国有博物馆“建成容易持续难”的普遍环境中,中国(青岛)汉画像砖博物馆在运营上走在了前列。目前,该博物馆已获得“山东省社会科学普及教育基地”“山东省青少年优秀传统文化重点教育基地”“市北区中学生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基地”等称号,并在推动教育、文化交流与研究等方面发挥出重要的作用。
高额借贷陷入困境
虽然新建成的博物馆实现了收支平衡,能够独立运行,但发展前期的高额举债问题,为博物馆的持续发展埋下了一颗定时炸弹。在博物馆创办人张新宽患癌症后,这一问题突然爆发,债主集中上门讨债,严重影响正常的开馆营业,也让博物馆的发展由此陷入僵局。
“我花了半辈子,几乎用尽一切办法收藏、保护汉画像砖。为了收藏,不得不多次借高利贷,不断地借新钱还旧钱,陷入利滚利的泥潭,难以自拔。”躺在病床上的张新宽说。
深受父亲影响的张一龙自父亲病倒之后便与妻子扛起了博物馆运营的重担。面对高额外债,两人四处奔走,尝试了各种筹资渠道,但收效甚微,“此时此刻已经不是依靠我们个人努力就能解决的了,我们需要企业财团、政府机构等‘外力’的介入和帮助。”谈起如何解决目前博物馆面临的问题,张一龙和妻子显得很无奈。
记者了解到,2017年7月,国家文物局出台了《关于进一步推动非国有博物馆发展的意见》,从加快制度建设、提升办馆质量、完善扶持政策三大方面,出台了很多助推非国有博物馆发展的文件和政策,但目前非国有博物馆生存状况依然严峻。“政府在非国有博物馆发展问题上扮演着推动者的角色,非国有博物馆自身才是实现其持续健康发展的最主要因素”。青岛市北区文化新闻出版局相关负责人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博物馆自身应该发挥主观能动作用,不等不靠,抱团发展。
期待更多指导和帮助
青岛市文物局相关工作人员表示,近年来,青岛市围绕打造“博物馆之城”的城市建设目标出台了《关于促进民办博物馆发展若干政策的意见》,鼓励社会力量综合利用景区、建筑、海洋、民俗、非遗、院校、行业、艺术等多方面资源辟建博物馆,形成了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市场运作的运行机制。据了解,目前青岛市共有非国有博物馆54座,占比达50%以上,且近两年一直保持20%以上的增速。
随着文化与旅游的不断融合,博物馆行业迎来了发展的新机遇,国有企业、小型企业、个人等社会主体都在建设博物馆方面热情高涨,但博物馆的创办和运营需要大量资金支撑,管理者的素质、政策扶持等因素也都对博物馆发展产生着巨大的影响。在青岛市社会科学院研究员、青岛市博物馆学会会长马赓存看来,不少非国有博物馆创办者在办馆初期存在一定的盲目性,导致“建馆容易,守馆难”现象频发。“非国有博物馆的经营、创办者要从自身实际情况出发,审时度势,办馆初期就应考虑到后期可持续发展问题,相关政府部门和社会各界也应更多地关注博物馆事业,尽快落实非国有博物馆支持政策,给予非国有博物馆更多的指导和帮助。”马赓存说。
后记
“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而博物馆则是文化的重要载体,在文化的保护、传承和弘扬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国家文物局官网数据显示,目前我国共有5160家博物馆,其中非国有博物馆1398家,占比27.09%。非国有博物馆已经成为我国博物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当下,如何推动非国有博物馆的持续健康发展,是业界亟待完善和解决的问题。希望社会各界能够多伸援手,同时再给它们一些时间发展壮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