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5日,记者从市政府获悉,西安市印发《西安市特色小镇总体规划(2018—2021年)》(以下简称《规划》),明确西安市特色小镇建设的发展思路及目标,提出10大类特色小镇分类发展和布局导向,并提出特色小镇体制机制创新建议。
已形成首批32个创建对象
西安自2017年开展特色小镇培育创建工作以来,充分结合自身实际,研究制定特色小镇建设指导意见,明确重点产业类型,加大政策扶持力度,推动特色小镇健康有序发展。目前,全市已开展两批特色小镇申报工作,共形成70余个申报对象,其中32个已列入首批市级特色小镇创建名单。第二批正在积极申报之中。其中旅游文化和健康养生类数量较多,航空航天、先进制造、商贸物流等迅速崛起,信息经济、金融基金、科技创新等正在形成新的热点。
这些特色小镇的建设发展,对于西安市加快产业集聚转型,促进扩大有效投资,助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升城市功能和竞争力的作用正在加快显现。
西安具有发展特色小镇的基础
加快特色小镇建设,西安将力争为全省乃至中西部地区提供可借鉴可复制的经验。将成为西安经济转型创新的重要抓手,省市共建大西安的重要抓手,也是西安强化要素集聚集约提升生态环境品质的重要抓手和西安建设内陆开放发展新高地的重要抓手,此外,特色小镇还 能够成为西安应对消费崛起扩大有效供给的重要抓手。
特色小镇将定位于西安最有基础、最有特色、最具潜力的主导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通过发展高端产业和产业链高端,促进产业转型升级与市场升级、消费升级同步。特色小镇是西安提升政府服务品质的先行区,符合全面深化改革和政府职能转变要求。
特色小镇建设仍需解决共性问题
值得一提的是,特色小镇建设全面发挥西安硬科技、区域中心、历史文化、空间等多元优势,赋予了特色小镇建设更多自主创新、改革创新、先行先试的发展氛围和发展机遇。
但是,特色小镇建设发展中普遍存在一些共性问题,例如认识尚未统一、布局功能有待完善、产业定位偏低、管理体制有待理顺和同质化竞争普遍存在等。
《规划》要求,下一步,我市特色小镇发展焦点在于科技创新,热点在于军民融合,亮点在于历史文化,重点在于构筑产业价值链,难点在于取舍“职住平衡”,要点在于激发社会活力,真正发挥特色小镇对于推动区域经济社会转型提升的引擎作用。
特色小镇建设将构建“一区三圈”总体布局
12月5日,记者从市政府获悉,依托全市特色小镇申报及创建对象布局,结合全市资源分布、产业分布、基础设施分布情况,我市将构建形成特色小镇“一区三圈”总体布局。
构建“一区三圈”总体布局
西北生态养生小镇潜力区。以西咸新区为支撑的西北区域,具有较大的空间优势,有望通过重大项目引进,打造一批前景看好的特色小镇。
东北航空主题小镇集聚圈。依托东北部用地空间相对充足,航空产业初具规模的发展条件,重点布局建设航空航天,以及相关科技创新类型的特色小镇。
中部高端特色小镇集聚圈。中部地区资源和产业发展基础整体较好,具有特色小镇发展的人才、资本、信息、交通等多元高端要素集聚优势,未来可发展信息经济、金融基金、先进制造、科技创新等多元化特色小镇。
西部科技创新小镇集聚圈。以西咸新区为重点的西部区域,目前已经集聚了如西工大翱翔小镇、中国西部科技创新港智慧学镇、硬科技小镇等一批科技创新类小镇,凸显其在技术领域发展的特色优势,未来有望进一步发展科技及其相关的信息、商贸、金融等类型特色小镇。
小镇创业人才实行优惠政策
同时,我市特色小镇建设将进一步完善五大功能。建设开放式“小镇客厅”和专业化“众创空间”,并加强景区化服务管理,完善贴身式社区服务,推进标准化基础设施提升,还将支持有条件的小镇实现微信公众号全覆盖。此外,《规划》要求特色小镇建设要创新投融资机制,推广“政府+企业”的投资运营模式和特色小镇PPP项目库,建立特色小镇与金融资本对接机制,鼓励特色小镇项目境外直接融资。按照集约节约要求,充分利用存量建设用地、塬地、缓坡等布局建设特色小镇,实行动态监测和动态供地。建立特色小镇项目用地审批绿色通道,加快审批速度。
西安市还将对列入全市特色小镇重点创建和培育名单的,给予一定的项目前期策划和规划编制费补贴。市级特色小镇在创建期间及验收命名后,其规划空间范围内的新增税收收入市、区(县、开发区)两级留成部分,前3年100%、后2年50%用于支持特色小镇建设。
值得一提的是,在特色小镇创业、创新、就业的,可优先享受人才引进和创业创新等一系列优惠政策,对特色小镇亟须的领军人才、特殊人才,实行“一人一议”“一人一策”。加强特色小镇公共服务设施建设,为小镇“居民”提供优质服务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