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近日举行的汩罗市屈子书院项目竞标中,西典在众多优秀方案中脱颖而出,一举中标!专家组从多个方面考评,认为西典方案对屈子文化理解深刻,从建筑整体布局、形式、功能分配、展陈构想、景观设计等多个角度全面系统地展示了屈子文化。整个方案充分结合特定环境,创造了展陈设施一流的大型展示空间,展现了智能化信息技术在传统文化领域的高水品运用,更好地传承和发扬民族文化精髓 。
助力屈子书院涅槃重生 重唱楚骚览国风
西典参与建设作为省“十二五”规划的重大文化项目和标志性文化工程——汩罗市屈子文化园。屈子书院的历史可追溯到宋朝初年,仅比岳麓书院晚建30余年。1754年随同屈子祠搬迁至玉笥山,毁于“文革”。复建的屈子书院将结合历史见证、探古寻幽、场景展示、现场教学等功能,将屈子书院由单一的讲学向复合型的学习、游览、参观、体验转变,打造历史底蕴和品位特征综合体现的现代智慧展览空间。
项目概况
屈子书院作为屈原文化传播交流中心,成为汩罗市城市新名片,国家4A级旅游项目,全国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具有问鼎全国十大精品陈列的国内一流人物纪念性展览场馆。屈子书院将系统展示屈原文化的主题思想,全方位传播屈原历史文化,多手段诠释展陈主题内容,启迪观众智慧。
设计理念
屈子书院有别于各地已有的屈原展示展览,充分尊重现有文化园的设计初衷、建筑功能和空间格局,形式设计紧扣地域文化,采用具有湘楚文化特色的色调、纹饰、图腾等空间设计元素,营造厚重的文化氛围,利用现代的科技手段,使馆内外展示空间浑然一体。
效果图赏析
正面为订书钉型制的围合空间:塑造政坛屈原,堂厅中心为意气风发、手持律令竹简的屈原半身雕像,背景为楚国宫殿浮雕。
通过文物、图文展板、视频等形式,展示楚人的模样、楚人的民居,以及屈原诗词反映的楚人的饮食习惯,为观众描绘栩栩如生的楚人形象和生活画面。这些生活习俗在春秋战国时期已经形成,代代相传,至今还保存在长江中下游各地。内环中心为屈原流放汉北乘坐的船模,屈原伫立船头,遥望远方。船是屈原流放生涯的缩影,也是湘楚文化的象征,寓意湘楚文化自历史长河中走来、由海上丝绸之路而流布全球。
满足观众参观需求。垂下幕布为多媒体投影,讲述不同时代湖湘文化的传承;幕布拉上,则为张希辙(清烈书院山长湖南茶陵县举人)玻璃钢雕塑,背景为离骚屏风,中为屈原,两侧为离骚、天问部分章节。满足当代讲学需求。可通过讲台前移、垂下幕布的方法,形成当代讲坛,满足授、听需求。
展厅西侧墙面,以图片、实物、制作过程视频等形式,展示汨罗龙舟奇异的制作工艺。汨罗龙舟的制作从选材、造船,到“关头”竣工仪式,过程异常复杂,充满了神奇色彩。
借物言志是中国文人的文化传统,展厅中央设计六组历代名人与植物场景,包括屈原的《橘颂》、陶渊明的《咏菊》、周敦颐的《爱莲说》、林逋的梅妻鹤子、郑板桥的竹子、朱德咏兰,营造沉浸式文化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