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行业发展历程
初级发展阶段:中国的旅游演艺形式最早出现在20世纪80年代,主要代表是陕西省歌舞剧院古典艺术剧团与1982年9月在西安推出的《仿唐乐舞》,它的出现让到西安参观秦兵马俑的国内外游客不再“白天看庙,晚上睡觉”。
繁荣发展阶段:随着华侨城旗下的中国民俗文化村于1995年7月推出的《中国百艺晚会》、世界之窗于1995年12月推出的《欧洲之夜》以及宋城景区于1997年3月推出的《宋城千古情》等旅游文化演艺节目陆续开始公演,我国旅游文化演艺行业逐渐步入了繁荣发展的时期。
快速发展阶段:近几年,旅游实景演出和主题公园特色演出真正掀起旅游演艺的热潮。2004年由著名导演梅帅元总策划制作的大型山水实景演出《印象 刘三姐》在桂林阳朔推出的,仅在2009年就演出了497场,观众达130万人,演出收入逾2.6亿元,成为国内文化产业成功运作的典范,也由此引发了国内大型实景演出以及旅游演艺产业发展的热潮。
二、行业发展规模
中投顾问发布的《2017-2021年中国旅游演艺行业深度调研及投资前景预测报告》数据显示,2016年旅游演出场次为5.29万场,较2015年下降了4.17%,票房收入34.04亿元,较2015年下降3.21%。经过前两年的政策调整期,旅游演出市场下降幅度减缓。
图表 2015年、2016年旅游演出场次与收入对比图
1、品牌项目稳步增长
以宋城系列、山水系列、印象系列为代表的的旅游演出项目稳步增长,2016年收入增长超过10%。以宋城演艺项目为例,数据显示,其2016年营业收入和净利润增速均超过两位数高速增长。
旅游演出品牌项目逆势上涨,是从项目选址、投资把控、演艺创意、创作设计、舞台呈现、服装道具、景区运营等各个环节上科学决策、合理把控的结果,这些品牌项目也因此具有更长的生命周期和更好的业绩表现。
2、演出内容吸引力不足,观众转化率低
根据国家旅游局公布的《中国旅游发展报告(2016)》,2015年全年国内游客已达40亿人次,实现国内旅游业收入3.42万亿元,与旅游市场游客人数和旅游收入逐年增长不同,旅游演出观众人数和票房收入连年下降。
我国旅游市场的观众转化率(观众转化率=全市旅游演出观众数/全市游客数)处于较低水平,绝大多数城市的观众转化率不足4%(美国纽约的观众转化率为23%)。即使在观众转化率超过20%的丽江,旅游演出市场的情况也不容乐观,据丽江旅游局发布的2016年年报数据显示,《印象·丽江》全年共演出750场,销售门票154.28万张,同比下降23.64%;实现营业收入1.66亿元,同比下降24.48%。
旅游演出市场持续下降和观众转化率低的主要原因是旅游演出内容存在剧情单一,故事老套,缺少新鲜感;创新不足,雷同相似,吸引力不足的问题,其中许多项目还有缺乏前期规划和市场评估,盲目跟风和粗制滥造的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