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9月23日晚,芦笛景区内华灯璀璨,芦笛岩所在的光明山在五彩灯光映衬下格外清秀,山下芳莲池碧波荡漾,芳草缤纷。美丽的桃花江如一面镜子,穿过桃花湾,依偎着光明山。青山碧水,相互映衬,桂林旅游发展总公司斥巨资打造的洞内灯光新品“芦笛·洞镜”现场观摩会在芦笛岩洞内隆重举行。
2013年9月23日“芦笛·洞镜”现场观摩会在芦笛岩洞内隆重举行
芦笛景区位于桂林市西北桃花江畔,为漓江风景名胜区的核心组成部分,是一处以游览溶洞、体验山水休闲田园风光为主的综合型景区。也是首批国家级重点风景名胜区和首批国家级4A景区。
芦笛岩于1959年勘测建设,1962年正式对游人开放,至今已接待了近5000万中外游客,是中国人气最旺的溶洞。洞内钟乳石造化万千,鬼斧神工,变化万千,步步皆景,令人叹为观止,是中国景观丰富度最大的溶洞景区,有“大自然艺术之宫”的美誉;芦笛岩因其奇异俊美的景观,先后接待了300多位党和国家领导人以及国外元首政要,国外元首包括美国总统尼克松、柬埔寨西哈努克亲王、丹麦女皇玛格丽特、约旦国王侯赛因等,因此又被誉为“国宾洞”。
芦笛岩是一个典型的厅堂式游览溶洞,洞深240米,最宽处93米,最高处18米。洞内新铺设的灯光掩映在钟乳石林中,更显得流光溢彩、美轮美奂。从今年3月份开始,芦笛岩联手奥运、世博和亚运会灯光创意团队—南方高度演艺文化公司(南方传媒下属子公司),引进美国灯光照明和防潮技术,斥巨资倾心为中外游客打造了这一全新灯光体验。这次灯光改造采取最先进的LED灯、动态激光灯、舞台灯、光纤灯、水纹灯,结合雾化、3D投影、全息投影4D造景等技术,改变了单一的照明照景方式,创造出层次深远、极富意境的溶洞奢华视听新体验。在芦笛岩最宽最大的景点——水晶宫的改造中,创意团队不仅对原有灯光进行了整体升级,还利用水晶宫宽达3000平方米的穹顶和剧院式的空间结构,打造了一场裸眼4D的新奇视听盛宴。站立在溶洞中,仿佛透过穹顶裂口窥视遥远世纪的变迁,感受到钟乳石百万年的生长历程,滴水的洞顶、苍天大树一样生长的钟乳石,分明触手可及;又仿佛置身于海底世界,触摸着深邃海底的奇幻场景,奇幻的水母、灵动游来游去的鱼群,好似近在眼前。美丽的大自然艺术之宫、全新的灯光效果、震撼的视听体验、女子导游班国宾级的讲解服务,必将给每一位来到芦笛岩的游客留下深刻的印象。
游览溶洞所用的光源灯具有别于建筑照明,既要表达洞体气势宏大、富丽堂皇,又要体现溶洞层次深远、幽静深邃。运用声、光、电、雾、影多种技术手段,通过各类光色的动静协调,使幽静、漆黑的洞体环境更具有意境,体现洞穴沉积物形态风格,增加艺术美感,满足人们的审美要求,是此次芦笛岩灯光升级改造的目的。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体现空间性。通过人工光的扬抑、隐现、虚实、动静及控制投光的角度和范围,以建立各景点光的构图、程序和节奏,渲染空间效果,增加空间层次。二是在动态方面体现创意性。在整体创意方面,邀请了具有丰富经验的灯光、色彩、音乐创意人才进行创意设计。三是增加体验性。灯光的编排与设置应突出游客的参与、互动与体验,达到身临其境的效果。四是突出科技超前性。运用最新的高科技的灯具,如在世博会、奥运会、亚运会开幕式上使用的激光成像灯、动画激光灯、LED电脑灯、各种效果器(如烟、雾等)与控制器等,采用三维布光以及舞台灯光、摄影灯光等综合布光方法,达到“虚实置景”的效果。五是注重环保低炭。既保证岩洞潮湿环境下的防潮性能,又重点突出节能、低炭、环保,不能对钟乳石造成任何显性或隐性的破坏。芦笛景区此次洞内灯光改造,立足国际视野,采用新科技灯具,融合特色创意,预计达到国际领先、高端专业的艺术殿堂级效果。
据悉,目前中国正式开放的旅游类溶洞有400多个,即使是具有一定资源规模和游客数量的,也有40多个,分布在全国各地。多数溶洞采取传统的静态景观照明方法配合造景。随着游客审美情趣的提高,以及科技发展日新月异,游客的游览体验不会仅仅局限在视觉方面。包含视觉、听觉、触觉甚至身临其境的参与式体验游览,逐渐得到游客的好评,溶洞游览产品面临转型升级。目前浙江瑶琳仙境已在入口隧道采用荧光画;山西太行龙洞采用了发光地板砖;贵州九龙洞运用了动态激光效果及灯光场景效果灯;四川龙潭溶洞采用光纤造景;其他多个景区都采用了雾化效果,既在艺术上得以创造意境,又保护了钟乳石,从而得到了游客的青睐。
溶洞旅游不仅是向游人展示神奇的地下资源,丰富自然知识,而且也是一个文化依附性很强的经济产业,在旅游业迅猛发展的时代,景区的竞争最终是文化的竞争,文化是旅游的灵魂,旅游是文化的载体,两者相辅相成、密不可分。只有把两者紧密结合在一起,挖掘最深层次的底蕴,注入灵魂,才能提高自身的品味和档次,才能促进溶洞旅游业的蓬勃发展。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和国民综合素质的提高,溶洞旅游在激发人们探索大自然奥秘的兴趣,强化人民珍惜自然资源意识的同时,更应该满足游客的文化需求。芦笛岩这次综合运用声、光、电、雾、影等科技手段,结合地质变化科普、文化艺术手法演艺进行的灯光升级改造,侧重互动性、体验性和观赏性的统一,这次推出的溶洞游览新产品,在桂林国际旅游胜地的大背景下,既开创了溶洞游览灯光大规模环保化、科技化改造的先河,是引领溶洞景区旅游产业转型升级的标志性产品,也有望成为文化产业与旅游产业结合的典范。
背景材料:
一、芦笛景区灯光发展史
1.1962年溶洞灯光建设初期:各景点灯光主要以大功率白炽灯为主,白炽灯光源贯穿全洞钟乳石,灯光主要作用是照亮钟乳石群和游览道路。
2.1975年溶洞灯光二期改造:重点建设溶洞配电盘和洞内主电缆,并结合景点导游词,为各景点配置了彩色灯管,在亮化的基础上达到了彩色化。
3.1983年溶洞灯光三期改造:建设溶洞内景点灯光控制系统,完善景点灯光的开关设置及延时系统,逐步改善景点灯光,合理搭配色彩。
4.1992年溶洞灯光四期改造:全面更新景点灯光控制系统,完善溶洞主景及部分副景灯光建设,注重营造层次丰富,色彩斑斓的景观效果。
5.水晶宫灯光秀专项改造:2007年,首次在洞内采用灯光、激光与音乐结合的表现手法,通过电脑编程,将灯光、激光、音乐、钟乳石景观绝佳地地结合,为游客呈现出海底世界的奇幻场景。
6.2010年溶洞灯光五期改造:部分运用冷光源LED灯具、无极灯将溶洞前半洞进行改进,完善各景点的灯光色彩搭配。
7.2013年全面升级改造:采用美国技术,运用LED灯、动态激光灯、舞台灯、光纤灯、水纹灯,结合雾化、3D投影、全息投影4D造景等技术,改变单一的照明照景方式,打造出层次深远、极富意境的溶洞奢华视听新体验;并在水晶宫重点打造裸眼4D的新奇视听盛宴。
二、芦笛景区外景提升改造工作
2012年以来,芦笛景区投入先后投入1000多万元用于整体产业转型升级,通过整合游览线路,盘活存量资源,引领周边发展方式,加快景区由游览观光型向休闲度假型升级。
(一)投入600多万元改扩建洞口游客接待中心,形成了新的环形游览线路,盘活外围田园风光景观资源,新线路对带动周边特色旅游名村具有积极作用。完善了VIP接待线路,提升服务精细化内容。
(二)投入300多万元新建丛林穿梭车,既解决了从山脚到山上的无障碍通道问题,又开辟了乘车观光内容,丰富游客游览体验。
(三)投入近200万改造芳莲池周边环境,芳莲池是景区山脚下的一处水域游览景观,同时又兼有农田灌溉功能,景区经过清淤改造和环境美化后,既是游客亲水的景观通道,又是周边民俗特色游的补充内容,达到了环境效益与社会效益的良好统一。
景区灯光改造工程和外围环境工程完工后,景区芳莲池与桃花江码头紧紧相依,完全实现通过桃花江联通象鼻山和漓江的畅通游览线路。届时,以芦笛岩作为一个旅游目的地,桃花江作为景观画廊,桃花湾作为休闲度假区域的“一点一线一面”格局将大大带动西线旅游区域经济的发展。目前,芦笛景区正在抓紧规划实施芳莲池和景区山体的亮化美化工程,并将在合适的时机开通夜游内容,让中外游客能更加方便地体验不同时段的桂林山水之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