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供给侧改革的深入,旅游产业进入深度调整期,行业巨头大动作不断。
近期,华侨城集团开启转型升级步伐,不仅大举囊括四川、深圳、云南等地的旅游资源,密集签约投资大型文化旅游项目,还与云南三大国企世博旅游、云南文投、云南城投展开资本合作,上半年签约投资总额近4000亿元人民币;与海南三亚的旅游开发合作也在积极推进中。
大手笔的投资和清晰的战略布局,再次拉高了外界对华侨城的发展预期。
做“机场”,不做“航空公司”
2015年,华侨城年游客量超3300万人次,排名“亚洲第一,世界第四”。在行业内,华侨城继续领跑,近日再次当选中国旅游景区协会会长单位,公司领导当选新任会长。到2020年,华侨城集团年接待游客量希望达到1亿人次。
对华侨城这样的行业巨头来说,新一轮的市场竞争不再是产品和品牌的竞争,而是平台之间的竞争;不是当下的竞争,而是长远发展的竞争。
“华侨城要做的是‘机场’,而不是‘航空公司’。”在近期的区域市场调研会议上,华侨城集团领导明确表示。
按照这个思路,华侨城正从过去的“旅游+地产”的模式向“文化+旅游+城镇化”和“旅游+互联网+金融”的新模式扩展,目标就是打造属于华侨城的文化、旅游、城镇化、互联网和金融五大专业平台,以平台力量参与行业格局构建。
在管理层面,根据国务院国企改革座谈会提出的压缩管理层级的要求,华侨城逐步启动“战区”运营管理模式。
据官方消息,华侨城北方集团即将成立,下一步将打造西部集团、华东集团和“云南和三亚全域旅游特区”,并根据华中地区的拓展情况,适时成立华中集团,在全国重点区域形成多足鼎立的战略布局。
囊括旅游资源,进入全域旅游时代
与国家近年大刀阔斧整合的能源、通讯等行业不同,旅游行业可以说是一个充分竞争的行业,坐拥优质资源的地方国企以及大型民营企业风生水起,在这种竞争环境下,华侨城必须改变过去的经营思路,强化竞争优势。
“过去,华侨城的优势在于在产品开发和景区运营,建立了一批成功的旅游景区和主题酒店、文化演艺品牌。新形势下,华侨城更加倾向于借助平台力量整合外部优质资源,尤其是获取优质旅游资源,充分发挥核心竞争力的作用。”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业内人士表示。
纵观华侨城所签约项目,稀缺性旅游资源是一大亮点,近期签约投资的优质旅游景区有被誉为“东方阿尔卑斯”的成都大邑县西岭雪山、四川甘孜州海螺沟景区、“博物馆小镇”安仁古镇、天回镇、黄龙溪镇、深圳龙岗甘坑小镇等,并与龙岗低碳城、坪山新区也签订了旅游相关产业开发合作协议。
5月29日,安仁项目合作协议签约仪式
通过与云南省政府和云南三大国资旅游平台合作,华侨城还将参与打造“昆大丽”、“昆玉红”、“昆腾瑞”三条精品旅游线路以及“瑞丽江——大盈江”景区开发,并将在当地开发建设多个文化旅游综合体、景区景点、酒店、交通基础设施等项目。与旅游大省云南省的战略合作,对华侨城具有高度战略意义,为华侨城可持续发展寻找到了新的蓄水池。
6月17日,华侨城与云南省政府战略合作协议签约仪式
除了获取稀缺性旅游资源,华侨城还在积极开展轻资产业务,向全国输出旅游行业管理经验、游乐设备以及相关技术等。同时,华侨城也在逐步启动互联网、金融方面的战略部署。这也意味着,华侨城旅游业务正在实现从造景区到造城、从产品到管理、从资源到资本的全产业链覆盖,迈入全域旅游新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