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作初期要非常感性,要各种头脑风暴、各种奇思妙想;一旦方案定下来就要非常理性,比如要用多粗的麻绳、要用什么颜色搭配等等,这些就需要面对现实,理性解决。”
——广东舞台美术研究会常务副会长、舞台美术设计师 熊春红
熊春红说,舞美设计的境界有三个,一是完成提示或者说再现还原戏剧情景并提供戏剧行为的调度支点依据;二是在一的基础上提炼归纳美并形成样式性以给观众美的享受;三是在一和二的基础上,加入主观意识而形成某种境界并以期能在观众的心理层面引发共鸣。舞美设计师是如何达到这些要求的呢?
一次尽情发挥的舞美设计
熊春红把舞美设计师描述为一个“人格分裂者”:“创作初期要非常感性,要各种头脑风暴、各种奇思妙想;一旦方案定下来就要非常理性,比如刚才说的要用多粗的麻绳、要用什么颜色搭配、怎么放才能直等等,这些就需要面对现实,理性解决。”
说起来,最煎熬的阶段当属构思。“要不停地画草图,寻找最佳表现方法和途径。记得有一次为一出姚剧设计舞美,明明已经困得不行了,但仍然坚持画图,即使睡下了,也睡不稳,突然一个念头就跳起来,拿起铅笔画上几笔。”熊春红说这份煎熬只有当事者才能体会,感觉对与不对都会失眠,但同时又是快乐的,尤其是碰到令自己尽情发挥出境界的舞美设计。
2016年新年诗会就是这样。从一开始定主题,熊春红就参与其中,“最早定的主题是书法与诗歌,我觉得太局限,不足以表现东方文化,书法归根结底还是墨,所以最后定为 寻墨 ”。首先,他表达了自己对这个主题的理解:诗歌已经没落了,不像上世纪80年代那样火热,与生活很近,现在我们的生活与诗歌渐行渐远;墨跟诗歌的命运是一样的,现在很少人用毛笔写字了,于是墨就冷却成为了冰,它还在,只是冷藏了。
“时间把诗歌和墨凝固了,这就激发了我设计冰墨的灵感。把墨冻成冰块,放在现场,用观众的体温来融化它,让它滴到下面20多米长的宣纸上,让纸墨重新发生关系,呈现出纸墨的回归效果。”熊春红说,为了制作冰墨,他在家里做了很多次试验:“我准备了浓淡不同的几种墨,计算它们结冰后在常温下融化的时间;宣纸也不是一下子就搞掂的,分别找了毛宣、熟宣、生宣,各种宣纸的厚度不同,有的粗糙有的细滑,有的有纹理有的没有,一种一种地试过去,看看哪种纸洇开的效果最好。确定了宣纸后,为了增加它的韧性,还专门去装裱店请师傅托了一层纱布底。”
以敬重之心对待舞台设计
2013年,熊春红担任粤剧《碉楼》的舞美设计,他首先去认真地了解碉楼的历史和内涵,意识到这是一段“敬畏时光的印迹”;而了解了粤剧的历史后,他深知粤剧是岭南人的精神脸谱,是粤人文化血脉的共同信仰。“我带着一种敬重的态度,决定从建筑本体中进行空间的解构,在繁复的建筑形象中进行符号的选择。”熊春红介绍着他的设计:“空间解构就是在舞台上重组一个符合碉楼气质的心理空间。舞台空间只需要凸显 碉 与 楼 ,用解构的手法去重新构架一个压抑并缺乏安全感的封闭空间:演区两侧竖立了四组被重新解构过的碉楼组合墙体,与横贯舞台后区的斜面高台形成合围的演区空间,构建了一个符合 碉 的特征的心理空间;而在高台上部却使用了肌理纱幕与立体柱廊的结合,给压抑的空间打开了一排人性的灵性之窗,符合 楼 的特征与人文情怀。三面构成主义的墙体拼合重组了可属于每一栋碉楼的共性空间,极大限度地还原了碉楼的建筑本体。”
此外,熊春红的设计还淋漓尽致地表现了戏曲的“意境韵味”,景片上斑驳凝重的青铜质感、灯光中浓烈细腻的色调、映射内心隐约于墙的冷月、虚空中的红帐、凝血般的落花、木讷而沉重的脸谱等,编织出一个个情感交集的意境画面。
时间沉淀让设计师追求至简舞台
1997年熊春红从上海戏剧学院舞台美术系毕业后,就来到广州,一直从事舞美设计,近20年的从业经历让他感慨颇深,“以前我喜欢那些又炫、又酷、繁复的舞美设计,经过这么多年的沉淀,现在我越来越倾向于简约美,而且越来越想呈现东方独特的美。就像刚才说到的两次新年诗会,我就完全体现了东方式的简约美,其实我不是在做舞台设计,而是在做空间设计,而是在构建一个基于内心层面的情感空间,强调人在特定空间中的心理状态。”
2015年10月份,熊春红担任新编粤剧《白蛇传·情》的舞美设计,本着“至简以致美”的理念,“舞台空间取用黑白为基础色调,灰白舞台地胶与水墨天幕联为一体,沁染出一片灵秀的山水世界;舞台设置上,几经挣扎,我只留下了一个框,十分简约的图框,中式图书中常用的形象图框,这个形象置于黑白基调中,合理存在,自然成趣。这样简约而直接的空间符合白娘子的美,以心入境,以景喻情,这正是我心中专属于白娘子的致美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