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产业是关联性极强的产业,对城市是一个润滑剂,同时对其他产业在改造、在升级、在转型,甚至产业不仅转型,在转产的过程当中,文化产业都能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那么文化产业是如何改变城市的呢?
1、城市的困境
人类在工业化进程中消耗了大量自然资源,同时造成了严重的环境危机,在经历了以资源消耗为主的工业时代之后,许多资源型城市开始转向服务型城市。然而,信息时代的文化产业也面临着许多发展困境,例如传统城市转型的局限、“千城一面”的城市形象规划、量大质差的“鬼园区”接踵而至等等问题。这些问题不仅制约着经济的增长,也束缚着城市的成长。
竞争战略之父迈克尔·波特曾提到:“基于文化的优势是最根本的、最难以替代和模仿的、最持久的和最核心的竞争优势。所以我们认为当城市资源逐渐枯竭,文化才是城市最大的不动产,而如何有效协调文化产业与城市的关系,又该怎样好好把握文化城市未来的发展趋势是我们当前面临的重大机遇与挑战,搞清楚以上问题就需要理顺城市与文化产业二者之间的关系。
2、城市与文化产业的关系
关系一,城市与文化产业是共生的,不是割裂的。在文化大发展的今天,每个城市都在寻求转型,都在全力以赴发展文化产业。一方面文化产业作为发展主体要以当地文化资源、文化资本、人力资源、科技实力等方面作为出发点,最大限度的与城市定位和城市形象等其他“基因”要素相匹配;另一方面,文化产业要主动与其他产业要形成良好的互动与融合,因为好的城市发展及口碑离不开良性的产业布局。
关系二,文化产业是城市新的经济增长点。早在上世纪30年代,美国爆发经融危机的时候就有学者提出“文化逆向”的现象,即越是在第一、第二产业不景气的阶段,文化消费越是繁荣。我国当前传统经济增长逐渐趋向缓和,但是新媒体、在线旅游、现象级影视节目、互动性广告等文化产业黑马现象的迸发使城市的经济产生了新的增长。文化产业不仅创造了巨大的增加值,还使传统产业有效升级,促进经济的生态发展。
关系三,城市是文化产业发展的“容器”,也是“土壤”。城市中的建筑、环境、文化、风俗等要素是文化产业创新的孵化器,文化产业正是在城市这个“容器”中实现创新孵化和集聚扩散。没有城市这个空间载体,文化产业就没有了根基,城市不但为文化产业发展提供空间,同时也在提供着人才、资金、思想、社交网络等,而正是城市在上述方面的集聚功能才使得文化产业的发展成为可能。
关系四,文化产业让“形象经济”最有可能实现。“形象经济”是“通过形象及其效应获取价值和利润的经济”。当工业文明形成生产过剩而导致社会竞争目标转移的时候,当人们从物质需求转向精神需求的时候,当物质商品经营转为信息商品经营的时候,“形象”在这个时代特定的经济属性其实已不言而喻了。作为一种时代特征,形象对我们的影响和意义是全方位的,导致我们的消费方式和消费观念也发生了改变。对于一个城市来说,形象经济更是城市文化产业发展的直接体现。
例如,我国2008年在北京举办奥运会所带来的奥运经济现象: 奥运功能区建设全面启动,建成六大高端产业功能区之一的奥林匹克中心,以传统服务业为主,体育休闲、文化、奥运旅游、会展演出等高端奥运经济业态。同时有力地促进了金融保险、信息传输、商务服务、文化创意等产业加速发展, 实现产业结构跨越式升级。这不仅是借城市形象工程建设来带动社会经济发展, 更是一种“形象经济”现象。
文化产业在享受城市所提供的一切便利与资源的同时,也在反向滋润着城市的发展,甚至可以这样说,文化产业已经在深刻改变城市。
3、文化产业如何改变城市
发展文化产业的现实意义和重要性怎么讲都不为过,但同时发展文化产业却又不可盲目和跟风。文化产业发展是一项系统的工程,也是考验全局观和前瞻性思维的“民生工程”,它的发展与罗马城一样,不是一天建成的,而是关乎政策鼓励、金融支持、基础设施配套、文化品牌整合、创意人才集聚等要素的共同发力。
世界城市品牌之父西蒙·安浩调查发现:“人们的记忆,只能记住三个城市。”人类记忆极限与城市数量之间的矛盾突出,这个时候城市形象的定位与传播就成了不二之选。文化产业不但是城市形象定位的组成部分,同时也能够通过自身发展的规模与特色成为城市形象定位的独特记忆点。在这一点上,中外城市都有成功案例。
首尔 “时尚之都”
从20世纪六十年代开始,韩国历届总统为发展文化产业传承和创新颁布了哪些相关政策与法规?事实上,韩国政府对文化产业的关注始于20世纪60年代朴正熙政府时期,当时政府对文化产业的政策主要停留在规范大众对文化的正面认识、纠正文化传播过程当中出现的负面影响、抵御西方的文化侵蚀阶段。从80年代以后开始,全斗焕政府、卢泰愚政府认识到发展文化产业是国家进步的重要因素,并分别制定5年计划、10年计划以鼓励提高文化创造力。到了金泳三政府时期,韩国进一步提出了“韩国文化的世界化”和“文化的产业化及信息化”的口号。
众所周知,金大中政府执政时期,正逢亚洲金融危机,但他在总统就职演说中特别强调文化的经济性价值,指出“文化产业是21世纪的支柱产业,观光产业、会展产业、影视产业、文化特产等都是具有无限市场空间的产业,是财富的宝库”。从李明博政府开始,文化产业正式转变为出口产业,随着智能手机和平板电脑的出现,韩国电视剧和流行音乐迅速火变大江南北。直到朴槿惠总统任职期间,韩国政府坚持“文化昌盛”的施政纲领。
综上所述,“韩流”在亚洲乃至全球掀起热潮,不仅产生了巨大的经济价值,更重要的是韩国流行文化和那些被烙印着时尚之都的城市早已深入人心。韩国大量发展影视文化产业,不但出台各项政策,同时也为相关企业提供大量补贴,现今“韩影”与“韩剧”已经成为韩国大众文化的核心,更是在世界范围内刮起一股“韩流”。在韩国影视产业的强劲带动下,2013年韩国文化创意产业产值达到91.53万亿韩元(约合855亿美元),同比增长4.9%。其中出口额50.9亿美元,同比增长10.6%。因为其影视文化及韩流,韩国首尔被定义为“时尚之都”。
伦敦“文化创意之都”
以往的伦敦虽然被冠以工业革命的发源地,但其却称其承受着环境被破坏的恶果,1952年的雾霾事件更是将伦敦推到了舆论的风口浪尖,“工业老城”这一称呼的背后是城市形象的没落与无奈。
伦敦政府痛定思痛进行城市转型,通过各种手段(包括政策、金融、基础设施、品牌活动等)支持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如今的伦敦,文化产业与城市形象、城市生活已经形成良性互动,伦敦文化产业的发展,不仅重塑了城市形象,也彻底改变了伦敦市民的生活方式,创意产业目前已经成为仅次于金融服务业的伦敦第二大支柱产业。
成都“中国西部文化创意之都”
成都紧紧围绕内容至上的文化发展战略,充分利用西部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整合了“大熊猫生态文化”--“古蜀文化”--“三国文化”--“水文化”--“诗歌文化”等系列文化形态。成都从战略、资金、硬件、内容、营销等方面打造文创之都。形成以园区化、楼宇化为载体模式,以重大产业项目为带动,以骨干企业为支撑,文博旅游、创意设计、演艺娱乐、艺术品原创、动漫游戏等行业快速发展的新格局,还打造原创音乐剧《金沙》,3D高清原创动画系列剧《星系宝贝》。
除此之外,通过举行“创意设计周”、“全球彩绘大熊猫”、“成都艺术品保税仓库揭牌”等多个系列活动打造“15分钟文化圈”惠及城乡居民引发民众口碑营销。当成都城市文化的宣传片亮相纽约时代广场的时候,昔日的“天府风光”、“熊猫故乡”、“蜀汉文化”让世人眼前一亮。
4、文化城市的未来发展趋势
美国社会哲学家刘易斯·芒福德在《城市文化》一书中提到:“城市是文化的容器,专门用来储存并流传人类文明的成果,储存文化、流传文化和创新文化,这大约就是城市的三个基本使命。”这三个使命也正是文化城市发展的内在规律和追求的终极目标。文化产业与城市深度融合,文化城市的概念呼之欲出,其未来发展趋势有以下五个方面:
第一,文化产业的支柱性功能越来越突出。“文化产业”不仅仅是光鲜的城市名片,更是城市经济发展新引擎。文化产业不但能提升城市居民生活品质,还能吸纳就业人口、丰富文化产品与市场。随着经济结构的调整,文化产业在城市经济中的比重会越来越大,将成为衡量城市经济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创意农业、观光工厂的迅速崛起就是得益于文化产业对第一、第二产业的反向支持。
第二,文化产业的品牌特性愈加明显。文化产业是感性和理性的结合,也是科技和文化的融合,在物质生活极大丰富的今天,人们在文化消费的时候更加注重价值感、情感、以及美感的体验和收获,而文化产品的品牌最大限度了满足了消费者对于某种文化的认同感,所以在互联网及社交媒体的发展改变了人们接受和传递信息的方式的当下,“文化产业”本身则成为了一种传播内容及传播渠道,更为直接、有效的去传递城市形象的渠道。
第三,“文化IP”的拓展及应用。所谓“IP”(IntellectualProperty),即知识产权,而“IP模式”则指围绕人气高的作品和形象开发网络文学、游戏、动漫、电影、电视节目、电视剧等文化产品。“IP模式”从理论模型逐渐变成文化产业界清晰的现实路径。“IP模式”的成功运行,得益于知识产权保护法律法规的逐渐完善、产权意识的逐渐觉醒。IP作为一种新兴模式融入到城市作为文化的载体中,可以将更多的文化形象融于产业链中表现出来。IP的开发首先要挖掘城市文化元素,以形象为载体进行衍生产品的开发,在产品的开发中还巧妙地融入城市文化、旅游形象,以此全面刺激文化消费市场,打造文化的全产业链条,实现“城市商品”、“城市文化”、“城市形象”的高度统一。
第四,“文化产业园区”去泡沫化。文化创意产业园是一系列与文化关联的、产业规模集聚的特定地理区域。近年来我国的文化产业园建设受到普遍重视并初具规模。但是,我国当前大部分文化产业园区停留在起步阶段。全国文化产业园区有2500个,其中90%亏损或还在招商中,真正盈利的低于10%。而西方国家的文化产业园区首先出生于浓郁的文化氛围,成熟于激烈的市场竞争,成长于企业与城市的融合之中,并且城市可以为园区的建设提供足够的人才、包容和科技,也就是佛罗里达在《创意阶层的崛起》一书中提到的“3T”。
文化集聚源于城市中的创意生态环境,也就是说文化创意产业园建设最终目标是服务于整个城市的经济、社会、文化,所以建设生态文化园区是城市最大价值的实现。中国文化产业园区模式将从“文化产业开发区”、“文化创意产业园区”的初级阶段逐步过渡到“城市文化与创意城市融合”的高级阶段。
第五,文化产业的复合平台化功能。由分散到集聚、由产品到服务、由文化产业园区到文化产业小镇、由增量扩张到存量改造、由粗暴嫁接到有机嵌入,每一种形式的进步都意味着文化产业复合平台化功能的进步与完善,而这种功能也正是城市与文化产业最佳的融合方式。将文化产业平台化,以平台优势吸引其他产业人才、资金、思想的汇入;将文化产业复合化,在文产功能至上融合其他产业功能,实现共存式发展。
文化是一个城市的灵魂、一个城市的根、一个城市的独特滋养。在物质生活极其丰富的当今时代,城市的特色被消弭,而文化是唯一的“救赎”,是使一个城市被记住的一张特有的名片,是最大的不动产。
关于宽创
跨国展览集团,宽创国际源自德国,跨国发展,全球运营,历经半个世纪的卓越创新,日益发展成拥有德国、中国,意大利、美国、巴西、迪拜等八大文化创意设计中心的全球展览展示行业的龙头企业,并形成德国杜塞尔多夫总部和中国上海市亚太总部的"全球分布式创意中心+跨国运营双总部"的全球化体系。 宽创全球目前全球拥有二千五百多名员工,60%的创意设计和多媒体技术研发精英,20%的市场管理和策划人才、20%的工程实施、技术统筹人才,其中博士后2名、博士12名、硕士及以上学历和留学人员56名,包外籍设计总监 3人,国内外著名专家顾问 28名,打造了包含国际级权威专家、国内外知名建筑大师、规划师、资深设计师、高级工程师、顾问级项目经理等跨界精英组成的专业务实团队,奠定了德国宽创展览展示行业龙头的服务实力。 宽创提倡并一直坚持设计施工一体化品质总包服务,从策划、设计到展项开发、多媒体平台研创及后期施工,均力求实现客户价值最大化及利益最优化。凭借丰富的全球展陈展示经验,宽创形成了独创的"多元跨界整合"的"大展览"理念。成功服务全球5大洲80多个国家10万多客户项目。作为全球首屈一指的展览公司,宽创月均实施300个大型展览项目,跨越全球5大洲30个国际大都市同时实施展览工程。 知道行远,宽创国际,成就国际一流创意产业企业,以全球视野,国际龙头优势,集合全球资源,为文化旅游综合体、城市规划馆、博物馆、科技馆、企业馆、全球博览会展等高端项目提供度身定制的国际一流展览展示解决方案。
联系宽创
公司名称:上海宽创展览展示有限公司 联系电话:86-21-51691922 公司传真:86-21-38830236 公司网址:www.broadmesse.com 公司地址:上海 上海 浦东新区伽利略路11号宽创大厦
详情请浏览:http://www.broadmesse.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