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产业评论:G20后,全球将进入敦煌时间。全球85个国家、5个国际组织的95个代表团,政要(前政要)6人,部长级官员51人,驻华使节23人,参展国32个,参演国25个……
9月20日,首届丝绸之路(敦煌)国际文化博览会即将隆重举办。其中,大型实景演出《又见敦煌》将在20日首演,作为文博会的重要展演剧目,总导演王潮歌用全球独创的“走入式”情景剧场演出技术,叙述敦煌千年的历史,给观众呈现一场审美和精神享受的极致盛宴……
《又见敦煌》演出精华
“只要你进入影院,3分钟,你的脚步就将被我控制,10分钟,你的情感将被我控制。”王潮歌自信的说。
用全球独创的“走入式”情景剧场演出技术,叙述敦煌千年的历史,给观众呈现一场审美和精神享受的极致盛宴,触动人心底最深处的柔软情感,进入幻境中,穿越千年沧桑之后,再重新找回自己。
由著名导演王潮歌主创、甘肃四库文化旅游投资有限公司投资打造的大型情景剧《又见敦煌》,将于9月20日,在敦煌市文博会期间首演。
王潮歌是中国最具创新精神的导演,凭借《印象刘三姐》、《印象丽江》、《印象西湖》、《又见平遥》、《又见五台山》等系列作品,被称之为中国实景演出创始人。
“空前”的全球独创
这是一种全新的观演形式,观众们不再是坐在座位上,观看舞台剧,而是步行进入剧场,在近一个小时的步行中,通过剧场的舞美设计和技术操控,表演和灯光效果在观众身边展开,使观众仿佛进入一个幻境,仿佛身处剧中,与剧情融合为一体。
在如敦煌这样的文化圣地进行创作,需要巨大的勇气,因为无数伟大的艺术家、文学家早已经在敦煌留下了难以逾越的艺术高峰。但是,导演王潮歌表情轻松,“我们没有压力,因为我们采用的艺术形式,是世界独创的。不敢说‘绝后',但绝对是‘空前的’。”
作品叙述了敦煌千年以来的历史轮回,观众跟随着导演设计的步行路线,一下子穿越回到千年前,看到当时敦煌所连接的丝绸之路,转而又穿越回到盛唐之前,一个名叫张议潮的人一统敦煌并把此地献给唐朝,其家族数代在敦煌经营的盛况……随后又来到莫高窟,观众们看着王圆箓送出的国宝,在那个最揪心的时刻,菩萨出现在人们面前,原来菩萨一直在中国的山川河流上,在人们的生活中,永远无法被偷走……
一千年究竟有多长?不过一瞬间。当你俯下身去,捧起一把黄沙,故事就会在你的掌心里。拨开尘沙,又见敦煌。
与王潮歌此前的“印象”系列作品实景演出不同,这部《又见敦煌》大量采用了虚景,在定制设计、建造的“湖蓝剧场”中演绎。
王潮歌介绍,之所以如此设计,是为了把观众拉入一场“幻境”,截取敦煌历史的一个个小的片段,用迷宫式的剧场、虚幻的布景来表现这千年的史诗,让观众获得视觉、幻觉的满足。
“当你在莫高窟中凝视壁画,那么写实的人物就跃然在墙面上,你不禁会好奇,他们是谁啊?当时过着怎样的生活?是什么因缘成就了当时的事情?千年前的他们,会感知到今天的人们的凝视么?”王潮歌在谈起创作灵感时说。
蓝色水滴、梦幻剧场
此刻,承载这部空前作品的“湖蓝剧场”正安静的伫立在敦煌莫高窟数字中心旁,在背后无垠的沙漠背景的衬托下,外墙以玻璃组成的剧场,仿佛沙漠中的一粒蓝色水滴,如梦如幻。
这座由北京市建筑设计研究院设计的迷宫般的剧场,有19901平方米的面积,内部设置了超大型联动舞台机械装置、3D影像装置、移动巨幕装置。表演的时候,有28台升降机,配合着200多名演员同时工作。通过这些设计,观众行走其中,观看到的将不仅限于平面,而是多维度空间的立体表演。
与丝绸之路上敦煌最耀眼的盛唐时候相比,此时的中国已经再次在人类社会的贸易、生产等领域占据重要地位,但是文化的自信和强盛却无法相提并论。“我创作的初衷就是,让人们对敦煌的这段历史有兴趣,让人们有文化自豪感。”王潮歌说。
作为文化圣地,敦煌的魅力就在于,能够洗刷人们的灵魂。曾有人说过,“生命之悠悠大河中,每个人都不过是一粒微尘,然而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位置。可能你没有受到上天的眷顾,不能熠熠发光,注定转瞬即逝,但在不懈的追求中,每个人都可以获得自我的救赎,都可能让上天改变计划。”
王潮歌同样也对这片沙漠中的绿洲深怀敬畏,她说,“希望这是一部能够温暖人心的作品,提升人们艺术修养,并且在被触及内心深处的情感之后,重新发现自己。”
导演自述
王潮歌导演
到敦煌,王潮歌导演最多的感受便是敬畏
“一千多年的历史,大漠尘沙,千年莫高窟,一条两千多年的丝绸之路放在一起到2016年,到你和我这样的人站在这,我认为没有什么人能逃离‘敬畏’俩字,敬畏的心境。我们现在的人有一种豪气,这种豪气就是我无所不能,我可以盖一个大楼,天那么高,感觉人的能力是无限的,尤其互联网时代到来,我们无限的可能随时随地可能出现,但你真的是无限的吗?你的能力是无限的吗?如果人因为自己的能力特别大而失去了敬畏,离失败不远了,所以我认为敬畏这两个字在当今这个时代是非常重要的,不管是我们敬畏自己的祖先,敬畏文明,敬畏土地,或者敬畏我们曾经学过的那么一点点知识,或者敬畏一个善意,都应该有敬畏之心,所以如果我能够怀有敬畏之心,开始《又见敦煌》的创作,我认为我的观点没有跑偏。所以我对自己这个观点还挺满意的。”
王潮歌导演对于剧场的描述
“首先我们要盖一个剧院,这个剧院的外形是由很多玻璃组成的,看起来不是方的不是圆的不是长的,它好像没有形状,取意沙漠中的一滴水象征生命和希望,想象它应该像海市蜃楼一样,在人非常渴非常绝望的时候我们可以看到一个幻境,这个里面很美好,像天堂像仙境一样,我们就想盖这么一个剧场,前面一片平坦,后面就是沙漠戈壁,现在设计的叫水的这个剧场,它完完全全可以融入后边的天际,没有形状,像一个诗,像一个梦幻像一滴水,像我们的海市蜃楼”
对于今天敦煌文明的感受
1、“今天丝绸之路是什么?是一条精神的丝绸之路,今天我们的党中央提出“一带一路”,就是指的这条路,指的是我们在精神上有一条大路,互信、融合、包容,向每一个地域的每一个民族伸出我们的手说:咱们都是朋友,包容所有的文化,所有的宗教,好多民族在这都融合,好多艺术在这都融合,好多故事在这融合,包括好多人种在这都融合了,成为一个共同体”
2、“这条精神的大路它是从两千年前开始走起的,走到今天,未来还会再走到遥远的地方,走到我们都死了,走到我们子孙的子孙,看不见了它还走着,所有的故事,包括莫高窟,它都可能会消失的,就像我们随手抓起的沙子一样,一放手沙粒掉一地,永不消逝的就是精神,你们有没有可能想象,当你走出去就随便的一个土地,从地下抓一把土,抓一把石头,你有没有想象这里是什么,它有可能一千年前被一个书生的脚踩过,它有可能在一千五百年前的一个妇女的灶台上,它有可能就是悬泉置瓦上的一片沙,它有可能就是米薇写过的很多书信中的一封,都埋在这个沙下,由得我们慢慢的翻慢慢的找啊。”
3、“大自然或者整个世界它就是这样,周而复始,轮回循环的,但是就像在敦煌随便拾起一把沙一样,这里面不是它变成沙就什么都不是了,我觉得最后跟观众共同要探讨的,就是我们传承的这个精神,我们保护的是什么。告诉我们的孩子让他们以我们的民族为荣,以我们的文化为荣,这种血脉的传承,一点点的传到下一代,这条才算一直通着,这莫高窟才能千年万年的存”
创作上的难题
1、“怎么难呢,因为他有三个非常了不起的之最,第一个 一条丝绸之路,这条路两千多年前走起来一直到现在,一带一路,这条路从商道后来变成一条政路,到现在,我认为它变成了一条精神的路,其实在这里已经看不见骆驼商队了,我们现在依然提出来“一带一路”,其实是向所有周边的、我们的邻里,向我们的子孙说这条路永远不会结束,永远会走下去,走到我们千秋万代,另外的就是我们的莫高窟,莫高窟百分之八十多都是佛窟,在里面讲述了各种佛教的经的画,和印刻着一千多年人们生活历史人文地理什么都有的,这个窟坐落在大漠深处,成为我们心中的一个结点,一想起来唐代,一想起来我们中国人的古文明,谁也不能忽视有个叫莫高窟的地方,也因为这个窟,让全世界人民对中华文明的赞美又多一重,所以,如何能把这个窟的故事写出来,是第二个难点,第三个就是大戈壁大沙漠,戈壁沙漠之下,掩埋的不仅仅是一个城市或者说一个我们没有发掘的宝物,更多的掩埋的是历史,这个历史哪怕我们中间找到任何一个小的片段,都足以让我们惊叹,在这三个大线路之下,想让一个一个多小时的演出把这些东西都呈现出来,我觉得这不是一般的难度”
2、“我们给自己提了一个非常困难的要求,一句话就是要用写史诗一样的笔法写莫高窟,写这个大漠”
价值观的传达
“我说了三个字叫价值观,这个价值观可以影响,可以给予,可以感染的,现在这个社会,经济高度发达,大家一说到价值观就说‘不如来点实在的吧,这个合同怎么签,朋友是朋友生意是生意’这个很正常,这个价值观不能用别的尺度去衡量,当我的演员,他可以在这个伟大的事件当中,在这个令人陶醉的作品有自己一丝贡献的时候他已经完全的满足了,而不是说我多说一句话你给我多少钱,我多上一个动作你给我多少钱,他们已经没有这个概念了,就是这种贡献,这种成就感让人觉得不可以用金钱来衡量,这是神圣的创作,我觉得这种就是艺术的魅力,和我们团队独有的气质,这种气质不光是在敦煌,在所有地方都一样,在我这非常真实”
王潮歌:当丝绸之路已不再繁荣,留下的是一条融入各民族文化、宗教、艺术的精神大路,之所以称之为史诗般的敦煌也是因为在《又见敦煌》展现的并不仅是历史真相,更多的是价值观,是文化传承的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