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增强现实(Augmented Reality,简称AR)作为一项引人注目的新兴技术,为博物馆的交互设计和观众体验带来新的契机。通过增强现实技术,使博物馆的观众在获取信息、与展品互动方式方面有了重大的改变。
增强现实与博物馆展前宣传
洛杉矶自然史博物馆为庆祝建馆一百周年,利用增强现实技术做展前宣传造势推广,取得了显著的效果。他们推出4 款不同的百年纪念海报和明信片,在博物馆、主要购物中心、学校和图书馆等处发布。当观众使用这款应用程序来处理图像时,能通过一项3D 互动体验功能与霸王龙合影,并在网上分享照片。通过这种令人难忘的方式,积极推动与观众互动。
增强现实与博物馆定位引导
东京水族馆采用增强现实开发一款应用程序,通过SLAM的定位功能,制作了虚拟导游小企鹅,用以完成对游客路线引导。这家水族馆处于东京闹市,七拐八拐的地形经常把游客绕晕,拿着地图也一头雾水的游客们屡屡抱怨。现在只要打开手机,下载一款名为“Penguin Navi”的应用程序,将手机显示屏对准眼前的真实世界,便看见一群憨态可掬的企鹅出现在了人行道或斑马线上!
增强现实与博物馆展览讲解
近年国内外许多博物馆都开始使用增强现实技术将静态图片变为动态的视频或者3D动画,香港曾展示了一般人无法看到的敦煌壁画——“人间净土:走进敦煌莫高窟”。当用户通过iPad屏幕,对准原本只展示壁画基本轮廓的墙面时,能够看到色彩更为丰富的、细节更加完整的敦煌壁画以及画中人物灵动曼妙的舞姿。
旧金山亚洲艺术博物馆的中国兵马俑使用了增强现实技术,显示更多针对展览特定部分的教育材料,增强了观众的参观互动体验。
策展人还可以利用增强现实把展览地点扩展到特定的虚拟领域,例如这个填充了洛杉矶艺术博物馆间隙的展览,让五颜六色的数字漏斗和演讲视频充斥博物馆的庭院和走廊,观众可以通过智能手机看到这些在现实世界中不存在的景象。
伦敦科学博物馆“制造现代世界”展览开发了一个增强现实的应用程序来辅助展览,BBC电视台著名主持人作为虚拟导览员来讲解展览,展示了增强现实的神奇魅力,在互动性表现上也有很大提升。
增强现实再现历史原貌
在与历史文化遗迹有关的移动增强现实应用中,“增强旅行”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荷兰阿姆斯特丹市立博物馆通过和旅游局的合作开展了一项名为ARTours的增强旅行活动。观众在荷兰的著名历史景点,能够通过手机实时查看由博物馆提供的历史照片、绘画作品等信息,并提供丰富的背景信息介绍。
伦敦博物馆的StreetMuseum移动应用也是一个成功的早期经典案例,观众游走在伦敦街头就能欣赏与之相关的丰富艺术和摄影作品,享受穿越时空的奇妙体验,房屋、街道、高楼、深巷,都在此时变身为一个巨大的历史文化博物馆。
英国“约克市全息之旅”通过这款应用可以在这所古老的城市内为游客创造一种数字体验,尤其是生于数字时代的年轻一代。
增强现实加强与藏品互动
增强现实还可以让观众利用手机的照相功能测量展品的长度,可以自动对焦检测分辨率及缩放比例;支持公制英制等单位的转换;随时随地测量身边任何物品的长度、宽度,角度和面积等功能。
解说词如果是不同的文字,也可以通过增强现实技术进行不同文字的翻译。观众只要将摄像头对准要识别的文字(可以是图书、杂志、菜单、路标等等),手机屏幕上马上就会浮现翻译之后的语言文字。
英国利用增强现实技术,让读者在查阅中世纪的手稿、标志性版本和文献档案原稿时,可以突破原稿保护的限制,在原稿周围显示数字图片、文本、在线学习资料以及博物馆图书馆和其他机构收藏的相关资料,读者也可以对数字版进行“翻页”、放大肉眼看不到的细节、聆听中古英语朗读、查找元数据、阅读其他文献、与其他资料对照。
增强现实提升阅读体验
假设你正在阅读一本在博物馆买的书籍,将手机摄像头对着图书的封面和内页进行扫描,手机屏幕上就会出现视觉和互动元素,书中引人入胜的故事突然在眼前真实发生,如平面模型变成可操控的3D 模型,平面地图变成可转动的地球仪,恐龙从书上站起来并缓缓走动,可以操控主人公的赛车等等。看起来只是一本普通的书,但在手机屏幕上显示的却是 3D人物伴随着音乐翩翩起舞。
增强现实与博物馆文创
利用增强现实技术也可以促进博物馆文创产品的趣味性,可以让任何普通的平面图片动起来,把门票、海报、宣传册,甚至交通卡通过手机识别后转换为跟博物馆推广主题有关的趣味动画的应用等等。
同样的原理如果应用在文创产品上,也会带来视听触的全面感官体验。通过移动设备的摄像头,对着指定的平面图像(玩具、海报、杂志、包装盒等)轻松一扫,便能触发精彩的视频,还可以跟酷炫的3D动画模型进行互动,玩味无穷。小朋友一定抢着把有增强现实图案的产品带回家。
增强现实的分享功能
在现实生活中,人们随时随地都有沟通的欲望,喜欢发表对某事物的看法和意见,跟好朋友一起分享喜怒哀乐,希望得到他人的认可,或者找到志同道合的朋友。利用增强现实可以建立基于手机和定位的在线交流,可以在随时随地发表言论,分享信息,建立朋友关系,把自己的感想传播给更多的人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