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前我们曾报道过 uSens 凌感科技的虚拟现实设备 Impression Pi,这款 AR+VR 设备在 Kickstarter 上的众筹活动刚刚结束,筹款已超过 30 万美金,达到预期金额的 386%。很多人都意识到虚拟现实的风口已经来了,那么在这个风口上,究竟需要什么样的技术完成它的进化,我们就这个话题采访了凌感科技的 CTO 费越博士,听听他对虚拟现实的思考。
关于费越
费越拥有美国 Rice University 空间物理博士学位,早在 2004 年,已开发出了全世界第一款三维操作系统,代码上传后被当时的各大公司 (包括诺基亚、苹果等) 和爱好者下载达 100 多万次,并直接催生了后来的多款流行的操作系统界面及应用。在与其的交谈中,记者了解到,之后的 10 年中,费一直深耕虚拟现实和人机交互的领域,现在着重于三维交互,计算机视觉和虚拟现实的研发。
“在从事三维的呈现和交互研究中,我一直认为人类和数字世界的交互应该是三维的。2002 年的时候,我在美国读空间物理研究生期间开始研发三维人机交互,当时做了世界上第一个 Windows 上的虚拟三维交互系统软件 Cube,为虚拟现实头盔准备。”
五大技术层级
目前的虚拟现实行业,各家蓄势待发,针对开发者的 HTC Vive VR 显示器已经出货,Oculus 消费者版虚拟现实头盔 Rift 也将从 2016 年第一季度开始出货,还有三星的 Gear VR 等等,虚拟现实的争夺战已经打响。那么就 Impression Pi 来说在这个风口上需要什么样的技术才能更好地起飞,费博士给出了自己的见解。动点科技整理如下(技术难度由 1-5 升级):
技术层级 1. 至少能看到三维的双眼显示技术。
技术层级 2. 头部旋转的检测。
技术层级 3. 头部平移检测,需要强调的是若没有平移检测,不管怎么看都呈现的是同一个视角,很不真实。这个目前三星的 Gear VR 和 Oculus rift 都能做到。
技术层级 4. 手势交互,这个较难实现,在这方面,费表示 Impression Pi 识别的手势是高精度低延迟的三维检测,大于 60fps,小于 0.5mm。据了解,这个技术在美国目前只有 Leap motion 和 Nimble sense 以及凌感科技可以做到。
技术层级 5. AR(增强现实), 这一种技术将真实的环境和虚拟的物体实时地叠加到了同一个画面或空间同时存在,被用户感官所感知,从而达到超越现实的感官体验。这个技术已经被微软 HoloLens 使用到,但费表示其透视型视角有限,但可以通过高清摄像头来扩大视角。当然,费给记者演示了 Impression Pi 的 AR 效果。(详见以下视频中的 butterfly demo)
规模
说到 AR 与 VR,据投资银行 Digi-Capital 近日发布的一份报告显示,至 2020 年全球增强现实 (AR) 与虚拟现实 (VR) 市场规模将达到 1500 亿美元。其中 AR 市场规模为 1200 亿美元,VR 市场规模则仅 300 亿美元。由此看出虚拟现实市场的蛋糕之大,且将来 VR 的后续火力才是行业的重头戏。
虚拟现实的“良夜”
细心的人们很早之前在电影中就已经发现虚拟现实概念的踪影了,比如 2006 年的科幻片《X 战警 3》中金刚狼等变种人训练的虚拟战场(见上图),画面的未来感着实强悍。不过现在对于消费和开发者级别的 VR 设备来讲,从我们了解的入门级 Google Cardboard 到吊炸天的微软 Hololens,虚拟现实设备需要不断在这层土壤下进行演化蜕变。
虚拟现实还在初始阶段,不少开发者拿 iPhone 问世前的智能手机市场形容目前的虚拟现实行业。广大的用户也很接地气地关注设备的便携性、续航能力以及外形的美观、发热等,相信这些对虚拟现实的巨头或者创业者来说也是绝对不可忽视的,也只有出现革命性的体验,才能产生有如 iPhone 当初袭卷行业的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