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展示对博物馆信息传播的意义分析
作为人类文化信息的载体,博物馆不是专业化的传媒组织,但具有文化传播的功能,其信息的有效传播直接影响到博物馆的发展,而信息的传播需要一个漫长的过程才能被观众接收。对博物馆而言,怎样的传播过程才是最合适的,传播过程中的因素之间又有怎样的关系,对于更好地发挥博物馆的科学文化传播功能,提高其为社会和社会发展服务的水平,具有现实意义。
博物馆信息的传播过程
博物馆信息展示中的信息传递是一个比较复杂的社会互动过程,其涉及到传播学、大众传播学、社会心理学等学科范畴。
(一)讯息——对信息的基本认识
《新闻学简明词典》对信息的解释:信息泛指情报、消息、指令、数据、信号等有关周围环境的认识。信息是生命系统、机器系统、自然系统等适应外部世界同内部世界进行交换过程中,所特有的物质运动形式。②信息需要以媒介(如纸张、胶片)为载体,以符号(如语言文字)来表现。博物馆中的信息具有很强的指向性,它主要承载历史内容,再现历史面貌,从而实现历史与现代的自然交融。
(二)受众——博物馆观众认知的基本规律
博物馆的受众即博物馆的观众,指的是博物馆信息传播过程中的接收者。观众的层次决定了博物馆信息传播的方式。为了了解博物馆中观众对数字展示的了解与认知程度,2014年10月-12月期间笔者对国内几个具有代表性的博物馆(中国国家博物馆、首都博物馆、北京艺术博物馆、广州西汉南越王博物馆、陕西历史博物馆)进行实地考察,并投放大量的社会调查问卷,同时在网络上进行投放。在调查信息中,对博物馆观众进行重新认识,发现观众结构相比于2004年中国博物馆学会和中国文物报社组织的“加强博物馆展示宣传与社会服务”课题调研时的数据呈多元化趋势。年轻观众的数量明显增加,对于18岁以下的青少年观众来说,他们正处在需要大量汲取知识的阶段,但由于本身的知识水平有限,他们需要博物馆信息能够简单明了,可以直观地获取甚至是可以主动地参与互动,寓教于乐;而对于占比例最重的19-35岁观众,他们选择博物馆参观一定是有参观需求和动机,或者出于休闲娱乐、科普教育、陪伴友人等目的,对于他们而言,博物馆信息主要是他们本人感兴趣的内容或者与其专业相关的知识,要求信息范围广博但不需要太专深。受教育程度、博物馆参观次数和每次参观停留的时间上,较之2 0 0 4 年的数据有明显的变化。样本中,大专或本科以上学历占58.25%,观众的受教育程度明显提升,他们对信息内容要求全面、系统、专深、细致,需要博物馆用更加新颖的信息表现方式更好地满足他们的需求;超过74%的人参观博物馆的次数在2次以上,每次在博物馆中停留的时间多在45-120分钟(两小时)(占60.19%),相比于2004年的数据,参观博物馆的次数与在博物馆中停留的时间有所下降,这也就意味着现代人快节奏的生活方式同样地改变了人们参观博物馆的习惯,改变了以往博物馆观众认知的客观规律,如何让观众在短时间获取博物馆中更多的信息,确保信息高效传达是迫在眉睫的问题。
人们熟知的媒介有文字、报刊、杂志、电视广播、图片、书籍等等。而在世纪之交人们谈论更多的新媒介主要是指伴随卫星通信,数字化,多媒体和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发展而出现的新型传播媒介。③博物馆的传播媒介可以分为传统展示媒介与数字展示媒介。
传统展示方式所表达的信息主要是文物本身,这些信息和符号直接在文物外在呈现,可以一目了然,而博物馆的数字展示信息与传统展示信息不同,它们不能独立地存在,必须依托可见的实物表现。例如:陕西历史博物馆中的馆藏国宝级文物之一青釉提梁倒注瓷壶(耀州窑瓷器),在其壶身上只需要观众仔细观察就能发现“百鸟之王、百兽之王、百花之王”。
其数字展示则是通过影视拍摄手段体现出来,在展厅墙上播放,其中有许多对当时耀州窑的场景再现,从原料的采配、加工到泥料的储备练揉再到手工来坯雕花等等,各个部分都是由演员演绎完成。青釉提梁倒注瓷壶本身的“百鸟之王、百兽之王、百花之王”,这些符号承载了很多历史故事,而通过场景再现的方式,参观者通过短片产生想象,加入自己对瓷壶的构建和理解,即数字展示对其中的信息进行加工,要把客观的历史、想象的场景用影像表达出来。
首先,对文物展品所存在的文化背景、社会背景进行全面的客观的了解。对于数字展示的创作者来说必须先对文物展品所处的时代和当时的社会背景进行充分地了解发掘,才能让观众更加清晰易懂地了解文物深层次的内涵。
其次,发掘隐含于展品深层的信息,将看不见的东西呈现出来。每个文物展品背后都有一个生动的故事。例如:它们产生于哪个年代,出自何人之手?历史长河之中有何等的重要意义?这其中就蕴含了文物展品本身丰富的情感。另外,同一物品在不同的时空环境下有不同的价值。
再次,要以博物馆整体的观念来确认博物馆中文物展品的地位和角色。博物馆是一个大系统,每个展品的信息是相对独立的,必须明确其共性与个性的比例关系,才可以很好的统筹展览。如广州南越王墓博物馆,整个博物馆都充斥着西汉时期的岭南文化及西汉时期的历史面貌,传递着整个广州地区的历史文化变迁过程。馆内“文帝行玺”金印、“丝缕玉衣”等具体的文物展品更是引发参观者对历史具体细节的回忆和深入理解。
首先,数字展示能预先刺激人们对事物认知程度的加深,引起观众的兴趣与关注。从认知科学来看:人对信息的接收是有选择性的。人们往往更加愿意首先选择自己感兴趣的目标或期待的目标,例如在参观中国国家博物馆时,作为镇馆之宝的司母戊鼎和四羊方尊周围总会围满观众,他们或多或少地从历史课本以及历史纪录片中见过它们,了解过它们成为镇馆之宝的原因及其历史背景。许多的历史纪录片在无形之中成为了博物馆数字展示的一部分,无论是观众在家预先了解后再到博物馆参观实物,还是观众在参观完博物馆之后回到家搜索纪录片,数字展示都能满足观众深入认知事物的强烈需求。
其次,数字展示在博物馆展示过程中的互动,增加观众的积极性和参与性。数字展示中的互动装置又称交互装置,是指融合多种媒体形式与观众实现双向互动的计算机互动的展示装置。⑤互动装置的设计包括:互动投影体验系统、互动多点触控系统、沙盘展示等。这些互动装置都是科学技术进步的成果,更是对展示过程中展品与观众互动关系的注重,强调观众的积极性和参与性,这种积极地参与过程不仅仅是人的行为参与到展示中,更是双方情感的交流,是“人”与“物”在情感层面的互动。⑥互动装置能够满足观众切身参与到展品的创作当中,了解到更多关于展品的信息和特点,调动观众参与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真正地实现创作者、展品、观众之间情感的交流互动。
互动多点触控系统
再次,数字展示能有效地促进信息的交合,提高信息传播效果。数字展示在博物馆信息传达过程中有辅助的作用,它能够有效地激活展示信息内部的能量,促进博物馆信息的凝聚结合,使枯燥难懂的文物本身信息得以解释;使分散模糊的展示环境信息得以融合;使遥不可及的历史文化内涵得以重现形成有序的整体信息,更容易被观众理解和认知。
扫描二维码收听数字展示在线微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