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以沐浴马尔代夫的阳光,也能感受阿尔卑斯山的白雪。瞬间切换四季,不再是一种想象,在深圳光息谷“浸没式环境”会议室,就可以实现。
“要看中国的新媒体发展,就一定要来光息谷。从创新模式、产品布局来说,我们没有竞争对手。”深圳光息谷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董事、总经理文锋自信满满。
“互联网+文化”收获颇丰
在2009年光息谷刚创立之时,大数据、云平台等概念还未被大多数人接受。文锋回忆,那时候很多人认为大数据、云平台都是炒作。因此“在光息谷筹备之初,身边反对的声音很大”。
“当时许多朋友来找我说,别整那些虚的了,不如一起去做点别的生意。”文锋说,诱惑很多,赚钱的路径也很多,但他们不为所动。光息谷坚持了自己对文化创意产业的理解:文化产业必须要与科技结合在一起,与新媒体、大数据、云平台结合,并整合国内外最先进的新媒体。
2009年,光息谷开始酝酿,并启动了长达4年的筹备工作。2013年4月,光息谷正式注册成立。仅用一年时间,光息谷便完成了新媒体展厅和云平台建设,正式开业运营,并受到广泛关注。
走进光息谷的展厅,如同走进电影里的科幻世界。利用最先进的全息技术,你可以与屏幕上的立体图像亲密互动。光雕柜、全息柜……这些先进的新媒体技术产品,颠覆了人们对“光”的想象。
在文锋眼里,光息谷创立两年来,在“互联网+文化”方面收获颇丰。这也得益于公司对国内外最新科研成果的反复钻研。
“不是一家公司,而是一群公司的代表”
在不久前的第十一届深圳文博会上,光息谷公司展示了一种“穿透式触摸柜”,柜子里面放进不同的产品,显示屏就会出现多种有关产品的图文声像。该产品一经展出便赚足了眼球,吸引大量投资机构前来“选秀”。
作为一个新媒体公司,光息谷在发展过程中避开了目前最主流的智能终端,如手机、平板等,而是综合现有的技术和数据,开发各种终端柜。“腾讯有微信,光息谷也去做微信?不!我们要做那些没有人开拓的领域。”文锋说。
“光息谷不是一家公司,而是一群公司的代表。”光息谷董事长杨玲认为,一直以来,光息谷对自身的定位都非常清晰。“这是一个优化资源组合、共同创造未来的平台。”
文锋认为,对光息谷来说,合作是一种最大的创新,“强强联合,实现共赢”。目前,光息谷有员工20多人,创始合作的公司也有20多家。正因为这种全新的尝试,让光息谷在创新模式、产品布局上“没有竞争对手”。
杨玲说,“互联网+文化”包括展示的前端和数据支撑的后端。目前,国内做前端的企业大多不具备后端支持。而做后端的企业,通常也还没有与前端开发进行很好地结合。光息谷所做的,就是把前端和后端有效结合起来。
“国内的很多新媒体产品,基本都是‘项目制’,用了一次就拆了。”杨玲说,光息谷发展的是“业务制”,能够利用云平台持续、长久地为企业服务。“比如商场和博物馆等客户,需要的正是‘业务制’产品。”目前,光息谷已与阿里巴巴、华通和新奥特云视等开展合作,并在此基础上搭建了自己的新媒体云平台。
风投慕名而来,借助“互联网+”潜力无限
透明的玻璃背后,青花瓷瓶在没有束缚的空间里优雅地转动,表面的青釉浑然天成,每一处细节都清晰可见。这是来自光息谷的“全息柜”,能充分实现裸眼3D技术。柜子后面空无一物,无需借助3D眼镜,便可将多维的精彩效果呈现在人们眼前。
“全息柜”展现的,只是光息谷光影魔法的冰山一角。4年筹备、两年发展,光息谷已经陆续推出30余项产品和综合解决方案,拥有各类专利、软件著作权以及商标共计50余项。
目前,光息谷已经整合并能较好地展现在国内相对门类齐全的新媒体技术。包括以光雕和全息投影为代表的裸眼3D技术,以及智慧玻璃、沉浸式环境和模块化系列新媒体智能终端等。
如今,文锋最重要的工作便是接待。其中1/3的接待对象是慕名而来的风投。“只有市场才能够实现技术的价值。”文锋表示,当前公司最主要的目标是将产品与市场对接。除此之外,该公司还积极对产业提前布局,计划在安徽阜阳投资20亿元,兴建一座高科技与文化融合的产业园项目,进行全息技术文化、科技产品的研发、生产、展示和营销。
“今年年底,光息谷的市场推广要有实质的突破。无论是上游技术、市场推广,还是整体营销体系的合作都要加强。”文锋认为,2015年是“互联网+”大发展的一年,也是光息谷全面发展的关键年。“未来,光息谷的创新,还将散发出更多的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