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奔月》全新数字舞美 让“嫦娥飞天”
嫦娥奔月、后羿射日,是中华民族流传已久的民间神话故事,从古至今不乏以此为题材的艺术作品。今晚,由上海歌剧院舞剧团打造的原创舞剧《奔月》将首演于上海大剧院,与一般的民族舞剧不同,此次《奔月》脱离了传统舞美,采用数字舞美。据歌剧院副院长、剧目制作人李瑞祥介绍,舞台上,从神话的奇幻、部落的粗犷,到后羿射日的壮丽以及嫦娥奔月的飘逸,均由全新的多媒体视觉来呈现。
舞剧《奔月》与大众所熟悉的嫦娥奔月故事有相似,也有不同。剧中的嫦娥,是一位远古母系氏族美丽善良的族长,她革旧鼎新,召唤英勇善战的后羿驱魔兽、抗天灾,直至后羿力射九日,保全了氏族,也赢得了嫦娥的爱情。然而,当她得知守旧的长老们为维护母权地位,企图用药酒让后羿消逝以防其篡位后,她毅然决定禅让族长之位平息内讧,保全氏族长治久安,然后自饮药酒,飘然奔月。
编舞姜盛透露,《奔月》从今年3月开始磨合剧本,期间最大的难点莫过于“如何把民间传说做成一部有现实意义的舞剧”,最终主创团队选择了一个视角,通过嫦娥讲述数千年来中华民族自强不息、顾全大局、团结互助、勤劳勇敢的传统美德。为了让每个环节都尽可能地贴近故事背景、还原历史形态,剧组曾到广西、云南等保留母系氏族习俗的部落进行采风。第一幕中的“猴棍舞”即是民俗文化的展示,用以表现男人的力量; 还有一段铜鼓舞,用以表现母系氏族部落的权力交接。
最值得一提的是多媒体舞美的介入。负责该剧巨幕数字内容的水晶石创意总监赵菏告诉记者,根据《奔月》舞剧的情节发展与情绪演变,全剧设计了不少可视化的时空背景,如序幕恢弘的宇宙画面,第一幕中母系社会的祭祀场景、第二幕中从民俗走婚到射日时的天崩地裂、第三幕中万物复苏大地回春的景象、第四幕的嫦娥奔月,等等。其中,利用蓝幕抠像手法,将女主角饰演的“嫦娥”舞蹈影像记录下来,在高潮时刻以逼真的图像内容代替真人演员,更好地实现“嫦娥飞天”的艺术效果。“多媒体舞美,不能以炫技为目的,它是潜藏的力量和渲染的氛围,引导观众走入剧情,沉浸在上古时代的场景之中。如果说舞剧是一盘清蒸鱼,那么多媒体舞美当是"酒葱姜蒜",衬出一盘大菜,再提炼它原有的香和鲜。”